一粒咖啡的背後,是一套復雜的系統工程。
全文4500字,讀完約需要8分鐘。
人類能夠品嘗到咖啡,本是一系列偶然的結果。
按照一種流傳的說法,1000多年前一只埃塞俄比亞的羊,偶然間喫了一種植物後興奮活潑,這才讓牧羊人注意到咖啡這種植物。
此後,咖啡率先由阿拉伯人帶到了伊斯蘭世界,又恰巧因爲伊斯蘭教義禁酒,而咖啡能夠帶來像酒一樣的刺激和興奮感,由此率先在阿拉伯地區流傳开來。
直到16世紀,咖啡才以“伊斯蘭酒”的名義被威尼斯商人和荷蘭人帶入歐洲,一度被天主教人士認爲是“魔鬼飲料”,差一點被禁掉,又恰巧因爲當時的教皇品嘗後祝福了咖啡,由此在歐洲流傳开來。
而咖啡進入中國,更是相當晚期的事情了。1898年海南文昌开始種植咖啡,100多年來咖啡在中國的種植跌宕起伏,極端的時候產量降到極低的水平。到了今天,中國本土種植的咖啡從品牌到產量都有了質的飛躍,雲南小粒咖啡熱銷全球20多個國家,中國95%的咖啡來自雲南。
“喝到一口好咖啡,和喫到一口好水果是一樣的,都是要看緣分。”這是一位在農產品行業做了20年的朋友說的話。
咖啡本質上是農產品,從種植、採摘、加工、物流到銷售、衝泡各個環節,漫長而復雜,一個環節做不好都會影響到一口咖啡的質量。而讓消費者品嘗到一杯好咖啡,考驗的不僅是做事的態度,還有包括供應鏈管理能力在內的一系列能力挑战。
那么,這件事究竟應該怎么做?如何才能做好?帶着這些問題,我奔赴雲南保山——雲南第二大咖啡產地,也是雲南出產精品咖啡最多的地區,尋找答案。
1
一粒咖啡豆的背後
是復雜的系統工程
我尋訪的第一站,來到了雲南保山中咖食品有限公司。
許多人對這個名字可能略顯陌生,但如果提起其旗下的辛鹿咖啡品牌,很多人可能會說,“哦,原來是這家公司”。
辛鹿咖啡,在京東等主流電商平台咖啡豆類目單品銷量位居前列,是許多咖啡用戶的日常口糧。
如果只是從表象上看這家公司,會覺得這是一個常見的大學生成功創業的故事,而成功大概可以歸結爲年輕人的闖勁、運氣和趕上了好時候。
表面上看確實如此,2009年還在讀大二的楊竹在網上开設了一家銷售保山特產的網店,是雲南第一批在互聯網進行咖啡銷售的創業者。此後,很快衝到了電商咖啡豆類目的第1名,然後確立了“打造中國自己的咖啡品牌”的愿景,將最初的電商銷售延伸至全產業鏈經營。
不過,在我全程的參訪、交流和品嘗的過程中,我發現,闖勁兒、運氣和趕上了好時候,並不是這家公司成功的根本。“與運氣競爭”,用匠心、敬畏心和專業之心,做好每一粒咖啡豆,才是成功的祕密。
“與運氣競爭”,這句話來自於管理大師克裏斯坦森的一本書名,他指的是,成功的創新必須走出擲色子的思維,不能交給運氣,而是要洞察用戶的需求和用戶購买背後所要解決的任務,如此才是確定性的創新。
中咖展現出來的做事態度,確是如此。
先說咖啡豆的選取。有些地方收購咖啡豆都是到了季節就开始收購,不區分咖啡豆的成熟度,沒有完全成熟的咖啡豆是綠色的,而完全成熟的是紅色、紫色,通常叫紅果。如果大量使用沒有完全成熟的咖啡豆,勢必會影響咖啡品質和口感。
爲了讓保山咖啡的品質越來越高,中咖收購咖啡鮮果的“紅果”比例要求佔總量的99%。爲此付出的代價就是鮮果收購價格提升不少,但這樣做的咖啡品質更好,而且生產出來的咖啡產品在京東超市上賣的很好。
而對紅果率提出高要求,背後必然對咖啡採收工作的精細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咖農要在一棵棵咖啡樹、一串串咖啡果中,精挑細選出來完全成熟的咖啡豆進行採收,而沒有成熟的綠果要等到其自然生長成熟再採摘。這就意味着更高的人力投入和品質把控。
再比如,嚴格把控原料。中咖公司使用國際精品咖啡協會SCA的篩選標准,缺陷率的行業慣例是8%,而在保山,不少咖企要求的缺陷率遠低於行業慣例,進一步保證了咖啡產品的質量。
此外,爲了提升對供應鏈的質量把控,中咖旗下的辛鹿推出“精品咖啡村”項目,這個項目以咖啡村爲單位,通過優化咖啡品種,提升咖啡種植水平,制定咖啡鮮果採收標准、咖啡初加工標准、咖啡生豆檢驗標准等多項措施,持續提升咖啡原料品質,提高採收價格,實現咖農增收目標,樹立以精品咖啡爲核心的“精品咖啡村”品牌。
舉個例子,爲了提升咖啡生豆的質量標准,咖啡驛站統一收集初加工的咖啡生豆,然後隨機編號送至“中咖佐園紅”精品咖啡加工處理廠,由持有Q-grader證書的咖啡質量品鑑師按照SCI(國際精品咖啡行業協會)標准統一進行檢測,符合標准的原料將進行瑕疵和粒徑篩選,並入庫“中咖精品咖啡生豆倉”。
這樣層層把關的結果,就是確保精品咖啡的品質,助推雲南咖啡提高質量,咔農增加收入,“優質優價”,推動雲南咖啡、中國咖啡成爲精品、高質量的金字招牌。
2
一杯好咖啡
必須從源頭抓起
我在雲南的第二站,來到了素有“中國咖啡第一村”美譽的保山潞江壩新寨村。
在村口,樹着一塊大大的“中國咖啡第一村”的標牌,從標牌旁邊入村,一路沿山上行,擡眼望去,漫山遍野全是鬱鬱生長的咖啡樹。
我此行要拜訪的新寨村咖啡種植大戶張大爺,從事咖啡種植已有大半輩子時間,它種植的咖啡園也是中咖公司的合作種植基地,按照精品咖啡的標准爲中咖提供上遊的咖啡豆產品。
我來的那天,恰逢雲南省咖啡行業協會、中咖品牌及唯一线上合作夥伴京東超市聯合舉辦雲南保山咖啡採收儀式,這也意味着雲南保山咖啡進入了爲期5個月的採收期。
當天一大早,張大爺就已經和50多位咖農背着裝咖啡豆的竹筐,开始了採摘勞作,爲了確保採摘的都是完全成熟的紅果,他們精挑細選,將一顆顆紅彤彤的咖啡果收入筐內。
如何確保每一粒咖啡豆都是精品,如何讓消費者喝到有品質保障的精品咖啡?
首先是咖啡豆種植技術、管理技術的支持和保障。在咖啡園,豎着一塊白色的標牌,上面寫着辛鹿咖啡育種實驗基地,由雲南省農業科學院熱帶亞熱帶經濟作物研究所、雲南省咖啡行業協會共同提供技術支持。
在开採儀式上,雲南省咖啡行業協會會長李曉波說,咖啡豆種植技術、管理技術的日趨穩定,爲保山咖啡的產量和品質提供了堅強的保障,從數據來看,2022年保山咖啡產量在2.2萬噸左右,2023年和2022年基本持平,保持穩產。
其次是在採摘環節,張大爺和他的夥伴們嚴格遵守紅果率的要求,實行精細化採收,在一串串咖啡果中選出完全成熟的咖啡豆進行採收,而沒有成熟的綠果要等到其自然生長成熟之後再進行採摘。
這看似只是一個採摘標准和工序的調整,但背後意味着更繁重的工作量。如今新寨村每天都有數百人次上山採收最合適的成熟果實,整個採收季參與咖啡採收生產的咖農將超過萬余人。
在現場,我背着採果的竹筐,穿行在一棵棵咖啡樹之間,親手體驗了一下咖啡果的採摘。一串串枝椏上密集的生長着一簇簇的咖啡豆,但有的是尚未完全成熟的青果,有的是已經紅透的紅果,有的微微泛紅,要精准的把完全成熟的紅果摘下,需要精准度和耐心,也意味着花費更多的時間。
但給消費者帶來的,是更好的口感,更濃鬱的香氣,用咖啡界通用的描述方式表達就是“濃而不苦、香而不烈、略帶果酸”。
更高的品質,更大的投入,也意味着更高的成本,但從收購方中咖公司的角度來說,有一條原則就是不能讓農戶喫虧,要通過產業鏈的共生共榮,帶動農民增收,打造精品咖啡品牌,同時又讓消費者不會花更多的錢。
中咖公司創始人楊竹說,中咖的產品價格會保持平穩,不會因爲產業鏈上遊多付出了成本而轉嫁給消費者。
從京東超市目前在售的雲南咖啡爲例,很多產品價格相當實惠,比如已經累計銷售超50萬件的藍山風味中度烘焙的雲南原產阿拉比卡咖啡豆,500克只需要39元。
3
源頭直採,
讓消費者花錢更少,得到更多
說到這裏,就必須要說一下京東超市的源頭直採。
咖啡豆產業和任何一個農產品產業鏈本質是相通的,對產品品質的把控極爲重要,對新鮮度、物流供應鏈效率有更高的要求,同時消費者對價格又較爲敏感。
簡單的說,張大爺要把咖啡種好、收好,中咖公司要把咖啡豆加工好,品牌做好,品質把控好,而京東需要發現好物,不斷提升、優化供應鏈效率,降低成本,進而爲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消費體驗。
只有全鏈條的用心、用力,才能最終爲消費端提供滿意的消費體驗。
京東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是源頭直採。京東與保山當地政府和中咖等企業緊密合作,通過源頭直採,在中間環節上節省採購成本,助力更優質的保山咖啡擦亮品牌,走向全國。
這裏對京東的考驗是,需要找到優質的產品和合作夥伴,讓真正優質的產品借助京東走向消費者。同時,要不斷地優化供應鏈模式,壓縮物流時間,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讓新鮮的產品、以優價的方式更快地送到消費者手中。
在今年的雙11大促,京東的源頭直採模式備受好評,海南、福建、四川的水果借助京東的源頭直採模式,更快地走向消費者的餐桌,物流周轉時間更短,價格更實惠,產品更優質。
與此同時,作爲平台方,京東還選擇與專業研究院等機構合作,制定咖啡產品的數字化標准,讓消費者可以閉着眼睛买。
爲了讓更多的咖啡入門級消費者在买咖啡前,能更清楚的知道咖啡產品的酸度、苦度和花香等常見的指標,京東超市聯合行業協會及中咖在內的衆多咖啡企業打造了特有的數值化標識,幫助消費者選擇更適合自己口味的咖啡產品。
數據顯示,每年有將近3000噸雲南咖啡通過京東超市發往全國消費者手中。
京東超市的最新數據顯示,最近一年雲南咖啡在京東超市的銷售額和用戶呈現雙增長,分別增長超過50%和60%,遠超线上咖啡銷售的平均水平,已經是咖啡品類增長的重要驅動力。
未來,京東超市將與保山當地政府和咖啡企業一道,推動咖啡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爲消費者提供更高質價比的咖啡產品,帶動更多咖農增收致富,爲鄉村振興貢獻扎實力量。
4
結語
馬克·彭德格拉斯特在《左手咖啡,右手世界》一書裏說,咖啡不過是一顆小小的果實,裏面有兩粒成對生長的種子,可是咖啡卻成就了一個龐大的行業,成爲全世界價值最高的農產品之一,改變了整個世界。
數據顯示,中國年人均咖啡消費量12杯,日本是200杯,美國是380杯,中國咖啡市場總體上仍然處於早期階段。
但另一方面,這也意味着巨大的上升空間和潛力。2022年中國位列全球第七大咖啡消費市場,共計消耗了28萬余噸咖啡,同比增長14.3%,增速強勁。
與此相伴的是,中國咖啡市場的競爭愈發激烈,消費者對咖啡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倒逼上遊咖啡種植、咖啡加工和咖啡銷售環節不斷提升品質,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加快創新。過去,有知名咖啡品牌幾年甚至幾個月才研發一款新品,如今幾乎每個月都有新品上市。
從全球來看,中國咖啡的品牌並不強,也尚未誕生出有全球影響力的咖啡豆品牌。作爲中國咖啡主產區的雲南,無疑需要在提升品質、打造品牌上繼續發力,任重道遠。
而包括新寨村的咖啡種植者張大爺、中咖品牌和京東超市在內的所有中國咖啡產業鏈參與者,都正身處其中,貢獻力量,讓行業發展的更好。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在中國雲南,尋找一粒好咖啡
地址:https://www.100economy.com/article/102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