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白酒風味的變化,是“香”與“味”不斷重組的藝術。從7000年前仰韶文化時期,第一杯曲櫱酒在小口尖底瓶中誕生开始,歷朝歷代的釀酒大師們對不同酒風味的追求和創新,成就了中國釀酒工藝的精妙及魅力。
何爲風味?風味首先是一種復合的感覺,是入口後給予口腔的味感、觸感、溫度感及嗅感等感官的綜合。由於風味是一種感覺現象,所以消費者對風味的愛好常帶有強烈個人的、民族的、地區的特殊傾向。這也正符合了馬斯特需求理論中最高需求,即獲得尊重、自我實現等高層次的消費升級。
當下,白酒行業的產量和消費量到達相對頂峰,消費者的口味愈加刁鑽,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也在不斷尋找符合自己風味偏好的個性產品。由此,白酒消費迎來了由品牌時代向風味時代進行更迭。
而仰韶彩陶坊酒立足優良的產區生態、文化基因、科學釀造優勢,早在2004年,就在白酒風味上下足功夫,並獨立創新研發出了中國陶融香,形成了“文化+風味”爲主的產品亮點。如今面臨新的行業風口,仰韶陶香作爲中國白酒風味創新的新標杆,正在引領未來黃金十年。
酒曲,中國白酒的風味之源
酒曲,是中國白酒區別於世界蒸餾酒的核心工藝所在,它對白酒的風味、質量、口感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追溯中國最原始的酒曲,是糧谷自然發酵或者谷物長芽。在糧谷黴化後,或者谷物長芽後所產生的酶,會將原料糖化,然後再用酵母菌將糖分轉變爲酒精,也就得到了美酒。這時候,這種物質就叫做曲櫱。《尚書》中有記載:“若作酒醴,爾惟曲櫱”,曲,就是中國美酒釀造不可或缺的元素。
2021年9月,在對仰韶村文化遺址進行第四次發掘時,出土了8個小口尖底瓶。隨後,考古人員在仰韶文化出土的小口尖底瓶中,發現了以黍、粟、水稻、薏苡、野生小麥族和塊根類植物爲原料制作的發酵酒,其所釀造的第一瓶谷物糧食酒正是曲櫱酒。
由此,揭开了中國酒曲 始於仰韶的歷史。
而追溯“曲定酒格”的說法,則源於中國最早的一部完整農書《齊民要術》。其中指出小麥不僅是最好的制曲原料,而且還詳細記載了12種造曲法。這12種酒曲制作溫度、原料、工藝的不同,給白酒帶來了風格各異的“風味”,而且還帶來了多種“香型”,這才有了“曲定酒香”的說法。
當然,在當時沒有任何現代科技技術介入前,美酒的工藝傳承多來源於師徒間的口口相傳,而酒曲與白酒風味的關系,古人將其定義爲天人合一,但酒曲的制作,卻一直蕴含着釀酒工藝的精髓,是形成不同美酒獨特風味的源泉。
風味,中國白酒最有力的競爭武器
建國後,中國白酒逐步取代了黃酒的地位,並在1950到1960年代,通過了四次試點,推動了中國白酒產業的迅速崛起。在這四次技術試點中,中國白酒有了明確的“濃、清、醬”香型劃分,從而確認了瀘州老窖、汾酒、茅台在香型賽道上的霸主地位。
發展到90年代,五糧液的“中國酒王”霸主地位壓制了茅台近20年時間。直至2000年後,時任茅台集團董事長/總工程師季克良提出了“風味”战略。並在《世界上最好的蒸餾酒:貴州茅台》一文,明確提出“茅台酒的香味香氣是由釀造過程中自然產生的醬香、醇甜香、窖底香三種典型體酒爲主融合而成的復合香”,從而闡述了茅台酒的品質邏輯和風味密碼。
關於風味,其實在1964年茅台初次試點中,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長方心芳、輕工業部科學研究院發酵研究所所長秦含章等國內發酵、及微生物領域專家,就對茅台酒的主體香氣、香味成分及前驅物質和微生物活動規律等方面進行了科學研究。大量數據發現:茅台酒含有59種香氣成分,由此,初步解开了茅台酒的一些風味密碼。
後來隨着更多高精尖的科學檢測儀器的介入,茅台酒中可以被檢測到的風味物質已有上千種。如此,茅台酒中風味物質的明晰,讓季克良逐步建立起了反擊五糧液的底層邏輯:即把茅台兼容“醬、濃、清”多風味優勢轉化战略武器,來挑战五糧液的單一香型,從而在消費者心中建立起茅台“品質更好,風味更豐富更好喝”的心智佔位。顯然,這一战略獲得了巨大成功。
但回頭看來,茅台之所以能夠兼容“濃、清、醬”三種香型的風味,其原因就在於酒曲的融合。衆所周知茅台的大曲,同時應用到了黃曲、黑曲以及白曲。因爲酒曲融合,茅台酒曲中多種優質微生物的數量和變化,對酒中有機酸與脂類等呈香呈味物質的變化,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從而奠定了茅台酒白酒風味的多樣性。
也正是茅台的崛起,帶動了同時期新一代釀酒人的崛起。但不同的是:季克良一直在按照一個方向不斷深入、不斷強化茅台的固定風格,而新一代釀酒人則是徹底打破了白酒香型的邊界,擺脫了白酒香型的束縛,從而探索出了產品風格的多元化,並努力把每一款產品的風格都做出個性,做到特色。其中,仰韶酒業酒業集團的侯建光就是利用多曲並用,开啓“香型融合”風味時代的靈魂人物。
仰韶陶融香,“多曲並用 多香融合”的工藝變革
2000年前後,茅台雖然提出了風味战略,但是並未在中國白酒行業形成風靡之勢。時間來到2004年,作爲白酒產業領域屈指可數擁有“中國釀酒大師”頭銜的侯建光董事長,开始掌舵仰韶酒業。一上任,他便以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在仰韶產品品質發展的趨勢上做出了研判:把釀造工藝創新、香型融合和品質升級作爲企業全新的發展战略,並爲之开啓一場轟轟烈烈的工藝改革。
仰韶酒業集團身處仰韶文化的發源地——三門峽澠池,這裏地處黃土高原的東部邊界緣,是秦、晉、豫三省之結合地帶,復雜的地貌單元,多樣的生態系統構成了局地小氣候。加之,這裏氣溫相對較周圍山地高,常年平均氣溫18℃左右,空氣溼度較大,適宜多樣釀酒微生物的生存與繁殖。同時,澠池地處黃河流域中下遊,黃土高原土壤肥沃,生態優良,土壤質地不僅肥力和持水性較強,而且含有較多鈣質與其他礦物質養分,利於耕作。因此,多種優質原糧都能在這裏茁壯生長。
在獨特風土的浸潤下,侯建光認爲研發出獨特風格魅力的白酒,才能讓企業得到長足發展。在香型創新中,他最大程度按照融的思想,在原料、制曲、工藝風味等方面都進行了融合創新,歷經四年反復試驗、探索,才創造了仰韶陶(融)香型白酒。
1、九糧原糧。在2000年左右,整個白酒行業在原糧的選擇上,要么就是單一原糧,要么就是五糧工藝,而仰韶酒業則以高粱爲主原料,同時加入了小米、玉米、大米、糯米、小麥、大麥、蕎麥和豌豆九種糧食。酒體風味也同時融合了玉米之甘甜、大米之淨爽、糯米之柔和、小米之營養、大麥之勁道、小麥之香暖、蕎麥之潤澤、豌豆之細膩、高粱之清冽,充分增加了酒體風味的豐滿、醇厚。
2、多曲並用。仰韶陶(融)香型白酒的酒曲,同時 應用到了仰韶大曲、小曲和強化麩曲。其中,仰韶陶融大曲又包括高溫曲和中高溫曲,高溫曲以小麥爲原料,這爲酒體提供了醬香味和焦香味的同時,也能作爲釀酒的增香劑,這使得酒的香氣層次變得更加豐富,香氣成分也能多達七八十種。
而中高溫曲以小麥、大麥和豌豆爲原料,可以使酒體有明顯的花香和麥香、果香。小曲中的酵母菌和曲黴微生物,會產生各種酶,這些酶在釀造過程中能夠分解澱粉和蛋白質,使得白酒中的糖分和氨基酸得以釋放,從而增加酒液的甜度和香氣。同時,小曲還能增加出酒率。麩曲則主要要起到糖化作用,提升釀酒率。如此多曲並用,成就了仰韶陶融型白酒酒體豐滿綿柔、細膩協調的口感。
四陶工藝。即:陶屋制曲、陶泥發酵,陶甑蒸餾,陶壇儲存,以保證原酒最佳。可見,“陶”充分應用到了仰韶陶(融)香的釀造工藝之中。在彩陶的原料和窖泥的選擇上,仰韶釀酒人選用的就是豫西酸性陶土,選自澠池黃河故道地下20米沉積土層,這裏經過7000年黃河的衝刷,積累了大量的微生物成分。
首先,陶屋制曲爲仰韶首創,構造上,其四壁陶片上有大量微孔,屋內地面上鋪有糠殼,屋前後有兩個窗戶,便於排潮保溫和微生物富集,利於曲胚的培養生香。
再就是陶甑蒸餾,這是仰韶創新研發出的一種新型蒸酒設施。陶甑蒸餾具有散熱快速均勻的特點,透氣性佳,有利於保持酒醅的新鮮度。
陶泥發酵是採用半陶半泥窖作爲發酵容器,窖池中上部使用陶片鐵壁,下部及池底鋪設優質窖泥,具有保溫性能好、生香功能好的優點。
陶制容器中存在金屬離子,對酒質能起到老熟催化功能。且陶壇內壁的微小孔隙,可加速酒中醇類的氧化生酸,有利於酯類物質的穩定,易於醛類物質的揮發,形成不同的呈香呈味物質。
四陶工藝中,"陶屋制曲、陶甑蒸餾"均已獲得國家實用新型發明專利。在仰韶酒業獨創的"九糧四陶"釀造工藝作用下,仰韶彩陶坊酒呈現出了“平衡、協調、圓潤”的獨特酒體風味。
自2008年仰韶彩陶坊帶着陶(融)香上市以來,就率先引領了“多香融合”的競爭優勢,從而帶動了黃淮酒企圍繞品質、風味的創新意識,創新战略。2016年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組織的專家團正式確名爲“中華陶融香型”白酒。
仰韶陶融風味,中國白酒風味革命的引領者
回顧中國白酒70多年的風味發展史,可以劃分爲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技術試點(1949-1979年)
1949年之後,爲推動中國白酒技術進步,推出了三大試點工作,即1957年瀘州試點、1964年汾酒試點、1965年茅台試點。在三大技術試點的支撐之下,中國白酒被劃分爲濃、清、醬三大主流香型。
其中,汾酒試點推動了清香型的創型,夯實了汾酒清香鼻祖的地位,瀘州試點推動了濃香型的創型,奠定了瀘州老窖濃香鼻祖的地位,茅台試點推動了醬香型白酒的技術進步,茅台醬香鼻祖地位由此確立。當濃清醬三大主體香型都達到一種登峰造極的水平之後,三大香型之間的競爭就一直處於穩定狀態。
第二階段:三香大战(1979-1990)
在1979年,第三屆全國評酒會上,與會專家首次提出中國白酒香型的概念,把白酒分成五個香型——清香型、濃香型、醬香型、米香型,以及與上述四個香型都不形成涵蓋關系的稱之爲“其他香型”,同時還擬定了濃香型、醬香型、清香型、米香型以及其他香型的感官評價術語。
由於香型剛剛提出,對應的產品香型往往還不夠恰當、准確。從1979年一直到199年期間,根據白酒生產工藝、香味成分、風味特徵等考核指標,逐漸分離出了“多個香型”,但是濃清醬作爲中國白酒三大主體香型的格局並未改變。
第三階段:濃香崛起(1994-2012年)
1994年,五糧液的年銷售額超越了汾酒,成爲大濃香時代正式來臨的標志。濃香型的鼻祖是瀘州老窖,濃香型最早也叫瀘香型,但目前濃香酒銷售額最高的卻是五糧液。在第三屆名酒評選中,選出8款名酒,濃香酒佔據了5席之後,1984年的13大名酒濃香酒獨佔7席;1989年的17大名酒濃香型獨佔9席。濃香發展成爲大勢所趨。
當時,濃香酒的分布非常廣泛,幾乎遍布各個省份,其主要分爲兩大流派,川酒派“濃中帶醬(或者濃中代陳)、蘇魯豫皖黃淮濃香則是:“綿甜軟淨香”。
第三階段:醬香潮起(2012-2022年)
2012年之後,濃香型白酒的“黃金十年”結束了,“醬酒的十年(2012-2022年)”开始了。貴州茅台酒宗教般的品質傳播,受到了消費者熱烈追捧。如,12987工藝,“糯紅高粱”“走出茅台鎮生產不出茅台酒”這等等。因此茅台的崛起,衆多醬香白酒品牌也借助茅台鎮核心產區的背書,隨之實現了全面“爆發”。但爆發過後,面臨“我跟茅台一個味兒”的醬酒品類同質化,消費者個性化風味需求隨之悄然而生。
第五階段:風味革命(2023年以後 )
在“醬酒十年”裏,洋河、古井、汾酒等雖然不是醬香,但是因爲有老名酒的優勢,具備了以“品牌對抗香型”的優勢,依然保持了穩健發展態勢。但是對於仰韶等酒企業而言,它既不是老名酒,也沒有相對的市場優勢,但是面對“醬酒狂潮”,卻依然實現了逆勢增長,其根本原因,就在於香型融合,風味創新,即順應了中國白酒“香型融合”大勢。
目前,很多酒企都在在以“多曲並用”的創新工藝,推出“多香融合”的產品風味,以滿足消費者更高級的消費需求。而仰韶無疑是這場風味革命最堅決的引領者,革命者。
仰韶,作爲中國酒曲7000年歷史的傳承者,它不僅將中國最早酒曲的承載物——仰韶·小口尖底瓶作爲仰韶彩陶坊陶的外在瓶型,更以“陶”爲核心,最先在中國白酒行業推出了“九糧並用、三曲共酵、四陶工藝”的仰韶陶(融)香型美酒,成爲中國白酒創新的標杆。
如今面臨“香型融合”的千億風口,仰韶彩陶坊已經獲得了長達16年品牌積澱的長足發展和產品質量的市場檢驗,引領了中國白酒行業風味融合的潮流。相信在未來,仰韶酒業集團一定會引領下一個“風味革命”,憑借一酒多香、優雅飽滿的陶(融)香風格,佔位高端,實現結構性升級和全國化破局!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中國仰韶,陶融風味,中國白酒風味革命的創領者!
地址:https://www.100economy.com/article/119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