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美食100 流行餐單 味精爲什么被抵制?從中國到西方,揭开味精被誤解的半生

味精爲什么被抵制?從中國到西方,揭开味精被誤解的半生

by admin - 2024-05-16 63 Views

你喫味精嗎?

你對味精是什么觀感呢?

或許你不知道,在國外,尤其是歐美國家,味精和“中餐”被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

展开全文

以美國爲例,在超市的很多休闲食品包裝上都貼着“無味精”的標籤。

這些標籤不像是“不含麩質”之類的提醒注意過敏原的標籤,它實際上是在警告不要出現“中餐館綜合症”,這個詞語指的就是一些人聲稱自己喫了太多中餐外賣裏含有味精的食物從而出現頭痛、心悸、麻木和虛弱等症狀。

可是,事實如此嗎?

當然不是。

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聊關於“味精恐慌”背後的那些事!

首先從味精的歷史說起。味精可以說是食鹽的近親,是含谷氨酸的鈉鹽,這意味着它一部分是鹽,一部分是谷氨酸,而谷氨酸是一種與大腦中神經遞質連接相關的氨基酸。

味精本身的味道並不太好嗎,但是當添加到食物裏,就會起到增強鮮味的效果。

1908年,日本化學家池田菊苗從海帶中提取出了谷氨酸鈉。

隨後,池田和一家碘制造商合作創建了“味之素”公司,至今仍在生產味精。

味精很快成爲日本人廚房裏的主要食品,後來傳播到其他亞洲國家,再進入西方國家。

最初的時候,西方國家對味精是相當歡迎的。到1969年,美國每年就要生產5800萬磅味精。

在整整一代人的時間裏,味精就出現了很多品牌生產的食品中,包括早餐麥片、冷凍蔬菜以及嬰兒食品中,而現在,這些品牌都把味精踢出了添加劑行列。

但是,這一切在1968年开始出現了變化。

這一年,一位名叫郭文何(音譯)的醫學博士兼兒科醫生在給《新英格蘭醫學雜志》的信中詳細描述了他在食用中餐館食物後出現的麻木和心悸症狀。

在信中他並沒有給出明確的結論,但是卻寫下了這么一句話:

“也有人 認爲,這可能是中餐館大量使用味精造成的。”

雜志編輯戲稱這封信爲“中餐館綜合症”,隨後就有大量信件被寄到了雜志社,有反對的郭文何說法的,也有支持的。

很多人开始拿中餐开玩笑,甚至是這位郭醫生的名字也成了玩笑的一部分——而這背後隱藏的卻是西方人針對中國人的種族主義思想。

而關注這些討論的記者更是把這些“玩笑”擴大化了,他們發布了相關文章,還冠以“中國的食物讓你發瘋?”之類的標題。

1969年,《科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把中餐館綜合症和味精聯系起來。

1969年7月,一些研究人員和專家督促美國參議員委員會確定某些食品添加劑(包括味精)的安全性。

1969年10月,白宮食品、營養與健康會議主席揚·邁耶建議禁止在嬰兒食品中使用味精。

幾個月後,紐約市衛生部門向所有中餐館和攤販發出一封信,要求“在准備食物時謹慎使用味精”。

盡管1970年,《科學》和《自然》雜志上的兩項研究表示,沒有證據支持味精攝入和中餐館綜合症之間存在聯系。

但是據記載,隨着政治和公衆恐慌的加劇,很多美國食品制造商從標籤上刪除了味精。中餐館也开始在菜單和店面上打出明顯的“無味精”字樣。

但是,即便這些中餐館的食品中去掉了味精,但是有關健康問題的投訴仍然持續存在。

1977年,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受訪者將在中餐館用餐後 24 小時內出現的任何不愉快症狀歸結爲‘中餐館綜合症’。”

直到今天,在亞洲餐廳的評論中,仍然有人抱怨自己出現頭痛的症狀。無論是有沒有使用味精的餐廳,都有這些反饋。

其他針對味精的偏見甚至打擊也屢見不鮮。美國MDLinx醫學網站把味精稱之爲“可怕的興奮性毒素”,會導致腦損傷。

印度一家叫“Atchayapathra Foods”的健康膳食送貨上門服務公司也創建了一個反味精信息頁面,警告食用味精會導致“睡眠呼吸紊亂”到癌症等等。

2017年發布的一篇文章甚至稱,經常食用味精會導致智商降低。

那么,味精真的對人體有害嗎?

科學家和醫生开始進行實驗,包括把味精注射到老鼠的下或大腦中。

雖然這樣確實對實驗老鼠造成了一些負面影響(包括神經損傷),但是在進行人體實驗時卻沒有出現類似的情況。

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明確表示,味精是一種“低毒”食品。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也把味精指定爲“普遍認爲是安全的”,正常食用(不要注射)味精對人體無害。

近些年來,科學家甚至开始研究味精對人體的好處,包括用味精來替代某些零食中的鹽,以此來降低鈉含量。

盡管味精的形象可能在扭轉,但是對於味精的誤解還是對中餐乃至中國人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味精謊言已經塑造了西方人對中國食品的看法,貼上了“廉價”、“不健康”,甚至是“骯髒”的——而這種看法也常常會關聯到食品背後的人,也就是種族。

不過,這裏就有個“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問題。到底是因爲對中國食品的擔憂導致對中國人(亞裔)的歧視,還是因爲種族歧視引發了對中餐館的偏見呢?

回頭去看歷史。20世紀50年代是美國(也可以說西方社會)反華情緒高漲的時期。

到了20世紀60年代,在這些地區,“反華”已經成了明晃晃的共識了。正是因爲反華成了主流,所以大多數的西方人並不認爲自己對中餐的偏見是源於種族歧視。

而同時,這個時期中餐在美國等國家變得越來越普遍,大多數的中餐館根據美國人的口味,提供的都是重油重調味的外賣快餐,這更加加深了當地人對中餐負面的刻板印象。

與其說是“味精”是原罪,不如說是“從味精到中餐館到中國”的種族偏見。

畢竟,肯德基的食品裏也有味精,但是你聽說過“肯德基綜合症”嗎?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味精爲什么被抵制?從中國到西方,揭开味精被誤解的半生

地址:https://www.100economy.com/article/121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