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
中國領先投資銀行中金公司分析師表示,中國經濟增長模式正從高度依賴房地產和基礎設施轉向所謂的數字和綠色經濟發揮更大作用。
盡管美國和歐洲的需求下降,但中國對東南亞國家聯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的出口卻有所回升。
在北京的打擊下,房地產市場暴跌。出口激增後逐漸減少。中國電商巨頭京東今年取代受到美國限制的華爲,成爲中國營收最大的非國有企業。
上個月,北京突然停止了許多封鎖措施和新冠病毒檢測要求,這些措施在過去18個月拖累了經濟增長。分析人士警告說,全面重新开放的道路崎嶇不平,但他們現在預計中國經濟將比此前預測的更快反彈。
經濟學家們表示,支撐經濟增長的因素幾乎肯定會與三年前不同。
中國領先的投資銀行中金公司的分析師在上個月發布的2023年展望中表示,中國的增長模式正在從高度依賴房地產和基礎設施轉向所謂的數字和綠色經濟發揮更大作用。他們引用了執政的中國共產黨第20次全國代表大會對創新的強調。
數字經濟包括通信設備、信息傳輸和軟件。綠色經濟指的是需要投資以減少碳排放的行業,如電力、鋼鐵和化工等。
據中金公司估計,未來五年,對數字經濟的累計投資預計將增長7倍以上,達到77.9萬億元人民幣(11.13萬億美元)。
報告稱,這超過了對房地產、傳統基礎設施或綠色經濟的預期累計投資,使數字投資成爲四類投資中最大的。
報告稱,2021年和2022年,房地產是最大的投資類別。但中金公司分析師表示,今年對房地產的投資較去年下降了約22%,而對數字和綠色行業的投資分別增長了約24%和14%。
2020年,北京打擊了开發商對債務的高度依賴,導致違約和住房銷售和投資大幅下降。有關部門今年又放寬了許多此類融資限制。
出口的倒退
在2020年和2021年,當世界上大部分地區都在努力控制新冠肺炎疫情時,中國對病毒的迅速控制幫助當地工廠滿足了全球對健康產品和電子產品激增的需求。
現在,需求正在下降。萬得資訊的數據顯示,中國出口從10月份开始同比下降,這是自2020年5月以來的首次下降。
高盛(Goldman Sachs)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單輝及其團隊在12月16日的一份報告中表示,預計明年淨出口的減少將使經濟增長下降0.5個百分點。分析師們表示,在過去幾年裏,淨出口支撐了中國的GDP增長,在2021年貢獻了1.7個百分點。
但海關數據顯示,中國對東南亞國家聯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簡稱:東盟)的出口有所回升,11月份單月出口超過了對美國和歐盟的出口。
花旗中國經濟學家金曉文及其團隊周三在一份報告中表示:“對東盟國家的出口可能會對歐盟和美國市場的壓力起到溫和的緩衝作用。”他們預計東盟的GDP增長將在2023年反彈,而美國和歐盟明年將有部分時間陷入衰退。
金立群指出,中國的汽車出口,特別是電動汽車和相關零部件的出口,幫助支撐了今年的整體出口。
中國政府一直在大力推動國家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蔚來的很多品牌比亞迪已經开始向歐洲和其他國家銷售乘用車。
消費者回歸?
國泰君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周浩在12月15日的一份報告中說:”出口的快速減速也意味着,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需要利用國內市場來實現增長。”隨着新冠疫情限制的放松,從明年开始,消費可能會出現有意義和可持續的復蘇。”
他預計明年零售額將增長6.8%,全國GDP將增長4.8%。
中央政府本月宣布的政策重點是促進國內消費。自疫情爆發以來,零售額一直落後於整體增長,而傾向於儲蓄的人的比例達到了創紀錄的水平。
高盛(Goldman Sachs)分析師將2023年的GDP預測從4.5%上調至5.2%,原因是經濟重新开放的時間早於預期,消費是主要驅動力。
不過,他們警告稱,收入和消費者信心需要時間來恢復,這意味着明年釋放的“被壓抑的需求”可能僅限於國際旅遊等少數類別。
富人花得多,窮人花得少
麥肯錫(McKinsey)今年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窮人的支出跟不上富人的支出,這與疫情前這兩個群體的支出更加一致形成了鮮明對比。
這一趨勢已經在企業的財務業績中體現出來。
在截至9月30日的財季,專注於預算的拼多多,該公司的商品銷售收入爲人民幣5,640萬元,較上年同期暴跌31%。阿裏巴巴的中國商務收入(包括服裝銷售)同期同比下降1%,至人民幣1,354.3億元。
京東表示,在截至9月30日的三個月裏,包括電子產品和家用電器在內的中產階級青睞的較昂貴商品的銷售額增長了約6%,至人民幣1970.3億元。
麥肯錫預計,從長期來看,數百萬城市家庭將變得更加富裕,而低收入家庭的數量將減少。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CNBC:中國調整經濟增長模式,將與疫情前有所不同
地址:https://www.100economy.com/article/12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