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人都有在晚飯時喝上幾杯葡萄酒的習慣,既舒緩壓力,又能養性怡情。無論是是否喜歡紅酒,相信一定都聽說過波爾多紅酒,這是全球最大的葡萄酒產區,在此聚集了10,000多個生產商,是葡萄酒愛好者們的“朝聖地”。那波爾多紅酒的特點有哪些?什么牌子的波爾多紅酒好?下面一起來了解看看吧。
波爾多產區(Bordeaux)如果根據當地河流的位置來劃分,可分爲波爾多左岸、兩海之間和波爾多右岸“三大產區”,吉隆河(Gironde)以西和以南的產區被稱爲“波爾多左岸”,加倫河(Garonne)與多爾多涅河(Dordogne)之間的產區則爲“兩海之間”,吉隆河以東與多爾多涅以北則爲“波爾多右岸”,這“三大產區”的紅酒各具特點。
波爾多左岸紅酒的風格特點
左岸的紅葡萄酒的釀酒葡萄主要以赤霞珠爲主,單寧含量高,酸度較高,帶有濃鬱的黑醋慄、黑莓的香氣,大部分葡萄酒都有烤橡木桶的氣味。一般而言,左岸的葡萄酒可陳年10多年以上,並可以發展出雪茄盒和雪松的香氣。
此外,巴薩克和蘇玳產區的甜白葡萄酒也頗具特點,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貴腐葡萄酒產區之一。其葡萄酒主要用賽美蓉和少量的長相思來釀造。蘇玳貴腐甜白葡萄酒以極爲平衡的甜度和酸度著稱,風味異常復雜,包括核果、香草、果醬和藏紅花等的味道,極討人喜歡。
兩海之間產區紅酒的風格特點
兩海之間產區主要出產清新、果香突出的幹白葡萄酒和以梅洛爲主的簡單紅葡萄酒,該地的西南部沿着加侖河右岸長條形的隆起地形,有較多陡峭的山坡,這裏生產甜型的白葡萄酒以及粗獷多單寧的紅葡萄酒。兩海之間所生產的具有自身特點的白葡萄酒的大多使用了長相思,賽美容、密斯卡黛、白玉霓等釀酒葡萄進行混釀。
波爾多右岸紅酒的風格特點
右岸的葡萄酒主要是用梅洛(Merlot)釀制而成,因此單寧含量適中偏高,結構並沒有左岸的那么強,口感柔順,風味豐富,酒精度較高,帶有復雜的紅梅和李子的香氣。
古羅馬人曾佔據波爾多(Bordeaux),但他們的目標卻不是葡萄酒,而是繞過地中海通往西歐市場的捷徑,西歐最大的天然良港——吉隆特河口灣(Girondeestuary)。後來古羅馬人漸漸开始在吉隆特河口灣南部的布拉伊丘(Blaye)、布爾丘(Bourg)和聖埃美隆(Saint-Emilion)等地區種植葡萄。雖然羅馬帝國走向衰亡,但吉隆特河口灣的葡萄酒貿易卻出人意料地發展起來。到中世紀時期,吉隆特河口灣北部的拉羅舍爾(LaRochelle)成爲葡萄酒出口的主要港口,場面空前繁榮。
1151年,阿基坦(Aquitaine)的埃莉諾(Eleanor)繼承公爵領地後與金雀花王朝的亨利伯爵(HenryPlantagenet)結婚,阿基坦因此成爲英國領土。當時,阿基坦領地覆蓋法國西南部,包括拉羅舍爾港口和波爾多港口。法蘭西軍隊攻克阿基坦後,波爾多宣誓永遠忠於英王,從此,波爾多與英國建立了以葡萄酒爲主线的良好貿易關系。十四世紀,波爾多葡萄酒商中的英國人越來越多,他們每年在波爾多港口運載葡萄酒數量達1.1億瓶。
波爾多葡萄園衆多,尤其是南部的格拉夫(Graves)產區。每年春天和秋天,兩百多艘裝載着波爾多紅葡萄酒的商船從波爾多碼頭出發,駛向英格蘭的布裏斯托爾(Bristol)、倫敦(London)港和蘇格蘭的利斯(Leith)港。據推測,十四世紀,包括兒童在內,英國人人均擁有波爾多紅葡萄酒達6瓶。
好景不長,1337年英法兩國爲爭奪阿基坦公國爆發了百年战爭。1453年法國擊敗英國,如愿奪回阿基坦。但即使失去了波爾多,英國人對波爾多紅葡萄酒的鐘愛卻絲毫不減。
1.拉菲堡(法國波爾多)
世界葡萄酒中,法國葡萄酒最受推崇,法國葡萄酒中,波爾多地區酒最受推崇,而在1855年的法國葡萄酒分級中,拉菲堡名列波爾多區榜首,堪稱法國葡萄酒之王。
2.瑪歌堡(法國波爾多)
作爲法國波爾多五大酒莊當中比較恪守傳統的酒莊。瑪歌堡迄今爲止仍然保持着手工操作,在其他部分酒莊已經改爲不鏽鋼的發酵罐,它仍然堅持採用橡木發酵的釀造工藝。
3.木桐堡:(法國波爾多波亞克村)
波爾多的波亞克村是世界著名的葡萄酒的聖地,在波爾多傳統的五大名莊中,波亞克村就包括了三大名莊,木桐堡即爲其中之一。作爲近百年來唯一一家能夠從二級酒莊上升至一級酒莊排位的酒中至尊。
4.拉圖堡(法國波爾多吉倫特河口)
1989年當時全球最昂貴的酒莊
5.帕圖斯(法國波爾多寶物隆)
在法國這一葡萄酒王國,有六大葡萄酒生產地,其中以波爾多地區最具代表性,而在波爾多的美度、格拉夫、聖達美隆和寶物隆四大著名葡萄酒產區中,寶物隆是最小的一個,區內酒莊的數量並不多,但是也許是物以稀爲貴,也許是小酒莊可以精工細作,這裏出產的葡萄酒比波爾多其他地區都要貴,帕圖斯正是其中的領軍者。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波爾多紅酒的特點有哪些 什么牌子的波爾多紅酒好
地址:https://www.100economy.com/article/124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