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美食100 流行餐單 “本味爲鮮”,手工技藝還原正宗閩菜 | 訪八閩食府廚師長趙一斌

“本味爲鮮”,手工技藝還原正宗閩菜 | 訪八閩食府廚師長趙一斌

by admin - 2024-06-24 34 Views

出品丨搜狐美食 欄目丨風味流派

西面臨山、東面臨海,集齊山珍與海味的閩菜,是“八大菜系”最早的菜系之一。然而在當下,受食材、烹飪技法等因素的限制,閩菜的傳承與發展遇到了一定困境。

作爲閩菜駐京辦,八閩食府建立至今,以傳統經典的閩菜俘獲了不少客人的胃。海蠣煎、姜母鴨、榕城荔枝肉......“有的老食客天天來這裏,就想喫那一口正宗的閩菜。

今天,搜狐美食「風味流派」欄目採訪到了八閩食府廚師長趙一斌。在山珍與海味之間,我們共同探索傳統的閩菜風情。

01

百裏不同風

千裏不同俗

談及閩菜的特點,往往很難用某個具體的詞匯概括,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其味型復雜。趙一斌告訴搜狐美食,“福建地形很特殊,西面有丘陵和山,東面有海。”在此基礎上,山珍與海味便一同饋贈給了這片土地。

此外,與江西、廣州、浙江等城市接壤,也讓福建的飲食受到了多地風味的影響。“閩北相對比較辣,而閩南則比較清淡。閩南和閩東主要以海鮮類菜餚爲主,而閩西和閩北多菌菇類和山貨。福州菜就以酸甜口爲主,比如有名的包心荔枝肉、醉排骨等。”

展开全文

鹹、鮮、酸、辣、甜,閩菜風格融合,又別具一格。正如趙一斌所說“無論你家鄉在哪,愛喫什么口味,在閩菜中總能找到你想要的。

以一道佛跳牆爲例,作爲閩菜和粵菜的經典代表,同樣的食材有着截然不同的做法和風味。“粵菜中佛跳牆強調金湯的調制,將海參、鮑魚等放入湯中一起蒸即可。而閩菜中的佛跳牆則是要先做一個基礎湯,接下來使用基礎湯進行煲制,加入黃酒、香料煨制。制作工序更復雜。”從口感上而言,粵式佛跳牆更清淡、而閩式佛跳牆浸透着濃濃的黃酒香氣,相對更重口。正所謂“百裏不同風,千裏不同俗”,在福建省內部,這樣的特色體現得淋漓盡致。

近年來,在福建省政府的支持下,“一縣一桌飯”的活動正在如火如荼地推進。趙一斌介紹,目前,八閩食府正以安溪、漳州、漳浦、德化、連江和清流六個縣的美食爲抓手,豐富充實八閩食府的菜單。

以安溪爲例,八閩食府收錄了當地的“女婿湯”。“在安溪,新姑爺上門,如果女方相中他了,就會在中午給他做這樣的一碗湯。”用豬肉餡加鴨蛋攪打成漿,在清水中煮熟加入蔥花,肉香與蛋香結合,一口下去欲罷不能。此外,安溪湖頭鎮米粉亦進入了“榜單”,以鹹豬肉和普通豬肉共同煉制的豬大油是炒米粉的“靈魂”,香氣四溢,喫後脣齒留香。還有漳州的石榴鎮填鴨、漳浦的肉圓等等,“如果我們能把44個縣的特色菜各自收錄進來幾道,那么作爲閩菜駐京辦,八閩食府就集齊地道的閩菜味型了。

02

“最高端的食材

往往只需要最簡單的烹飪方式”

1996年至今,趙一斌從廚已有近三十年的時間。作爲地道的北京人,趙一斌如今卻遊刃有余地做得一手好閩菜。回想最初學廚時的困難,他提到了“食材”。

正如前文所說,豐富的地貌環境成就了多樣繁雜的食材種類,而富饒多樣的食材是廚師的“天堂”。“閩菜中有很多海鮮此前聞所未聞,像是北方的膏蟹,福建那邊叫紅鱘。起初我認爲這兩個都是螃蟹,區別不大,後來在工作中才慢慢發現,鱘的個體大、膏體也比膏蟹更加瓷實。顏色深的是紅鱘,體色青的是菜鱘。”

此外,“牛奶根”也是閩菜從廚時發現的寶藏。“傳統廚師蒸豬手的配料是香料、桂皮、花椒和大料。我們後來發現一種植物的根莖,有特殊的椰奶香氣,能夠很好地遮蓋肉的腥味,跟很多食材都能很好地搭配,我們把它叫做‘牛奶根’。”

清流軟糯的腐皮、漳浦東山島鮮美的海鮮、福州滑嫩的魚丸和荔枝肉......正如趙一斌所說“福建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特產。

都說“最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簡單的烹飪方式”,閩菜將這一特點體現得淋漓盡致。“我還記得第一次去福建的時候,無意在市場上看到了一條黃花魚,17塊錢一斤。我买了之後到旁邊加工海鮮的地方,讓他們幫我清蒸了一下,發現肉質和我們在北京這邊做的完全不一樣,那條魚非常細嫩,鮮味充足。”趙一斌感嘆,“很多時候北方我們的燒魚加入辣椒、花椒、桂皮,糖醋等重口調味,是爲了遮蓋其中不好的味道。但閩菜中搭配蘿卜幹和豆豉,完全是出於激發魚原本的鮮味,出發點是明顯不同的。”

食材廣泛而鮮美,但另一方面,也成了制約閩菜大規模發展的因素之一。

趙一斌告訴搜狐美食,高額的運輸成本將菜品的成本大大提高,隨之而來帶給消費者的客單價也會升高,在此過程中,如何平衡好食材的新鮮與消費者心中的“高性價比”就變得有些困難。

當時我從福建那邊收購魚,老板說魚錢你可以不給我,但運費可一定得給我。這並非开玩笑。”想起高額運費,趙一斌表示無奈,“我記得很清楚當時那些魚本身是300多塊錢,但是運費高達3000多。”

閩菜走向“破圈”之路的過程中,或許解決食材運輸困難是最重要的一步。

03

駐京辦閩菜的責任

是還原正宗傳統閩菜風味

趙一斌認爲,“閩菜發展有着巨大的潛力。”無論從是味型的多樣還是從做工的精細程度來看,“進軍米其林是絕對沒有問題的。”不過,作爲傳統駐京辦閩菜,八閩食府多了一層“傳承經典”的責任。

趙一斌告訴搜狐美食,八閩食府整體以福州的風味爲主,兼顧興華、泉州等福建的八大菜系風味。然而,在傳承經典閩菜的過程中,難題也應運而生。

以閩菜著名的“海蠣煎”爲例,在不同的城市就有不同的做法。“有的食客在漳州喫過海蠣煎,再來我這裏喫就覺得味道不正宗。但有的客人是福州人,到我們店裏喫飯就覺得與家裏喫的味道相同。”在此情況下,趙師傅認爲,向客人“介紹”“引導”就變得十分重要。

不過,當某些共性的問題出現時,改變也不失爲一種因地制宜的途徑。

“當時很多食客來喫我們的包心荔枝肉,就會說你們爲什么沒有荔枝啊?”趙一斌哭笑不得,“就像老婆餅裏也不能真放個老婆,人家叫包心荔枝肉也只是因爲外觀形狀長得像荔枝。後來我就想,算了,每盤裏面放上幾個荔枝,這總比老婆餅裏放老婆容易吧。

此外,諸如面线糊等小喫,在福建當地可能會加入豬大腸等,但在引入北京後,則將海鮮更多地添加在其中,以便讓更多客人接受。

另一方面,機器的發展也在極大衝擊着手工制作。是堅守復雜繁瑣的工藝?還是引入機器先讓閩菜大規模傳播起來?二者亦需要抉擇。

“就拿包心荔枝肉來說,一份荔枝肉有10個球,如果生意好,周末一天就要六七十份,至少需要六七百個球,包起來非常耗時,一個人就算什么也不做也得包上整整一天。且不說包心的部分還要將肉燉熟,通脊肉頂刀切成片、打上花刀,裏面包裹上馬蹄進行炸制,再調一個小荔枝口的酸甜口的汁裹上......”趙一斌告訴搜狐美食,由於工序之繁瑣,很多本地的福建飯館都已經不再手工制作了。

隨着預制菜的衝擊,越來越多的閩菜餐廳將其引入,大大降低了成本,也保證了出品的穩定與迅速。趙一斌一方面希望傳統手藝不要這么快沒落,一方面又希望閩菜能走進千家萬戶的餐桌上,矛盾與糾結在心中拉扯。“如果以後越來越多人都用預制菜,真正掌握傳統閩菜的人就少了,到時候閩菜的技術集中在少數人身上,這時候競爭環境就可能出問題了。”

無論如何,趙一斌希望,八閩食府手工制作閩菜的部分能夠保存得再久一點,帶着駐京辦的責任,讓更多食客嘗到正宗的閩菜風味。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本味爲鮮”,手工技藝還原正宗閩菜 | 訪八閩食府廚師長趙一斌

地址:https://www.100economy.com/article/125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