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美食100 美酒名茶 藏酒投資,已經成爲投資方式中不可小覷的一種

藏酒投資,已經成爲投資方式中不可小覷的一種

by admin - 2023-05-06 82 Views

隨着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白酒逐漸成爲一種備受歡迎的收藏和投資品種,形成了一個新興的投資市場。這個行業吸引了大量的投資者和愛好者,其價值主要來自於其稀缺性和隨着時間推移而自然升值的趨勢。

作爲一種具有悠久歷史和文化底蕴的飲品,白酒在中國社會擁有特殊的地位和意義。隨着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於高品質白酒的需求也逐漸增加,而供給量相對較少,這就形成了其稀缺性,從而成爲了投資和收藏的對象。

白酒的金融屬性是如何形成的?

在當前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通貨膨脹是不可避免的,這意味着物價會持續上漲,而個人工資上漲的速度可能跟不上。因此,人們需要尋找一些抗通脹的投資選擇,而白酒因爲其獨特的屬性而成爲了一種受歡迎的選擇之一,尤其是一些有影響力的著名白酒產品,由於稀缺性和持續升值的能力而備受青睞。同時,隨着白酒市場的火爆,一些人开始將其視爲一種金融投資,尤其是一些老酒的投資價值日益受到重視,成爲許多普通人對抗通貨膨脹的選擇之一。

白酒市場火爆,推動白酒金融屬性形成。老酒是指儲存時間較長的白酒,近年來,老酒投資呈現出相對穩定的趨勢。例如,在1989年第五屆白酒大賽上獲得金牌的沱牌曲酒以110萬元的高價售出,而歌德老酒公司推出的2019跨世紀茅台年份套裝售價111萬元,三款產品在一小時內全部售罄。這說明,老酒投資已成爲拍賣平台、酒公司和收藏投資者共同感興趣的金融遊戲。中國酒業協會發布的《中國老酒市場指數》報告顯示,近年來老酒市場規模不斷擴大,預計到2021年,老酒市場規模將超過1000億。

展开全文

名酒穩定的年度漲價邏輯形成市場共識。回顧白酒行業的發展,價格上漲伴隨着市場的發展。漲價是過去白酒行業發展壯大的旋律,也是未來白酒行業促進壯大的必然手段。作爲一種可以對抗通脹的快速消費品,白酒獨特的屬性和文化爲其提供了接近金融屬性的價格操作空間。與此同時,名酒每年的漲價已經成爲全社會的共識,而白酒也是對抗通脹的最佳商品,可以幫助家庭在資產配置上進行適當的投資。平安證券的研究報告中提到,隨着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投資需求和範圍也在不斷擴大。《2019年酒類消費行爲白皮書》顯示,2018年富人整體消費價格上漲4.1%,高於全國消費價格指數2.1%,其中高端白酒漲幅高達12%,成爲富人指數上漲的主要驅動因素。同時,作爲高淨值個人的收藏對象,名酒在過去五年中穩步增長,在2019年高淨值收藏品排行榜中排名第一。由此可見,名酒收藏的價值增加了高淨值個人的飲酒能力。

糧食價格、勞動力價格等社會生產要素的持續上漲成爲白酒價格上漲的基礎。受國際疫情和美聯儲印鈔等因素影響,全球食品價格在過去的2020年飆升了20%。轉眼間,2021仍呈現全面上升趨勢。盡管國際糧食價格上漲與國內白酒價格上漲沒有直接關系,但事實是,白酒價格上漲是不可避免的。本輪白酒產品價格上漲有幾個原因。受疫情影響,大宗原材料成本、包裝成本、人員成本、管理成本等硬成本大幅上漲,白酒生產成本傳導至產品端上漲約30%。

資本參與投資是基礎。在過去的十年裏,中國社會經歷了一場重大變革:消費升級。這個大周期是高端白酒股上漲的最大動力。近年來,隨着白酒價格的逐年上漲,其抗通脹能力幾乎使白酒成爲“硬通貨”,“投資白酒勝過黃金”、“炒酒勝過炒房”的說法也不斷被放大。白酒开始作爲一種金融衍生品出現在各種拍賣場合,以及與銀行合作的原酒期貨和金融產品。各種專業機構和金融公司參與了白酒金融化項目,加強了市場和公衆對白酒金融化的認識。

在白酒收藏領域,茅台脫穎而出。其新酒保持100-200元的年漲幅,老酒拍賣的表現更是令人期待。以備受追捧的經典茅台酒“鐵蓋茅台”爲例,90年代前生產的鐵蓋茅台酒價格已升至每瓶3萬元以上,90年代後生產的鐵蓋茅台酒價格也在每瓶1萬至2萬元之間。

伴隨着時代的發展,更方便的解決用戶儲藏難、收藏難、流通難得難題,美酒鏈數字酒證應運而生,爲白酒消費者和白酒資產配置者提供優質的數字白酒收藏服務,觸達白酒愛好者和老酒收藏家。持有數字酒證的用戶在线享有原廠直供、原廠智能倉儲、原廠發貨、线上饋贈、24小時倉儲監管等多元化服務,降低酒證持有者儲藏的空間成本和時間成本,使其輕松管理數字酒證資產,並體驗到資產配置省心、流通安心的服務。

在白酒金融屬性的支撐下,白酒產品的金融屬性已經成爲繁榮的中國社會中的一種獨特現象。未來,白酒的金融屬性將隨着名酒的高端產品不斷增長,凸顯其獨特價值。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藏酒投資,已經成爲投資方式中不可小覷的一種

地址:https://www.100economy.com/article/18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