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美食100 流行餐單 “做飯糊弄學”是一種做飯英雄主義

“做飯糊弄學”是一種做飯英雄主義

by admin - 2023-05-25 56 Views

多年以後,北京東五環外的出租屋裏,面對那鍋集納了娃娃菜金針菇香腸魚丸的米粉,我將會回想起在韓國高麗大學做交換生的那段並不遙遠的時光。那道“香蕉青菜湯”已如一個傳說,在我的朋友圈名震江湖。

故事要從大三說起,那是我第一次離开有媽的家和有食堂的大學,在異國他鄉开始爲喫飯問題發愁。我剖析了當時的處境:第一,學校的食堂只供應周一到周五的中午,晚餐和周末需要自理;第二,我窮,在學校外面的餐廳喫飯是很貴的;第三,买食材自己做相對便宜,最便宜的水果莫過於香蕉,最便宜的肉莫過於雞肉。在此基礎上,我的不靠譜做飯生涯踉踉蹌蹌地起步了。

這是20歲的我第一次大規模做飯,爲此特地在如今已經消失的“校內網”开了一個相冊,記錄做的每一道菜。限於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都不太行,我的菜單朝着一種獨特的氣質一騎絕塵。

視覺中國供圖

一方面是食材上的,青菜、雞肉、香蕉、面包,是絕對主力——我喫過香蕉拋餅,於是默認香蕉屬於“菜”,而且加熱後的香蕉的確很香;另一方面是做法上的,中華美食博大精深,描述烹飪方式的動詞就蔚爲大觀,燒烤炒炸煸煎燉蒸……但這些美妙的動詞與我關系不大,我主攻煮,燒开水,放進去食材,加調料,收工。

在水煮青菜、燉雞湯、香蕉三明治等平平無奇的菜式之後,終於,一道“香蕉青菜湯”橫空出世。當我在相冊曬出成品後,在國內圍觀的同學們陷入沉默,我嘗了一口後,也重新思考香蕉的去留。那道湯,怎么說呢,青黃相間,不宜放圖。

這也成爲我在做飯領域的裏程碑事件。之後與做飯的愛恨情仇,要在工作後才能再續前緣。

在天下父母口中,做飯大概都是很方便的,輕輕松松,一桌子菜;但對我而言,眼前浮現的是一套復雜的流程:买菜洗菜做菜,洗刀洗鍋洗碗,收拾冰箱竈台,最後還得扔廚余垃圾……外賣不香嗎?

然而,明天與意外你不知道哪一個先來,經歷過那段居家時光,我深刻意識到糧食安全還是要掌握在自己手裏,養活自己是一個青年除了工作之外的必備技能——當然,可以有簡化版。

目前爲之,我發明了四大寬容度極高的“菜系”:一是年糕炒一切,年糕有寧波年糕和韓國年糕兩種,配上一種肉一種蔬菜,下鍋一起炒;二是米粉煮一切,奶鍋煮开水,放濃湯寶,下米粉,再冰箱裏有啥放啥;三是意大利面拌一切,以金槍魚罐頭或者肉醬罐頭打底,配上能生喫的蔬菜;四是飯團捏一切,電飯鍋煮一大鍋雜糧飯,放進去香腸金槍魚泡菜蘿卜幹堅果等耐凍的食材,配各色醬汁,捏成一個個飯團,進冰箱速凍,每次喫一個,微波爐加熱即可。

這三道菜的共同特徵是,葷素搭配,營養均衡;最關鍵的是方便,一個鍋解決做飯問題,一個盤解決喫飯問題,主打“降本增效”。

據說現在有門網絡顯學——“做飯糊弄學”,備受兩大群體追捧:一是在國外念書的中國留學生,有着一個“中國胃”卻沒有相匹配的廚藝;二是在異鄉打拼的年輕人,上班已經夠累哪有工夫下廚。正好,兩條我全都體驗了。如果說前者主要受制於水平,那么後者則受困於時間的牢籠。

在節約時間這件事上,年輕人創意無限。除了“XX一切”的萬能公式,還有幾大原則:非必要不切菜,能用手掰就不用刀切,由此省去洗砧板菜刀的工序;非必要不裝盤,能用一個鍋絕不用兩個,在鍋裏直接喫,既有“鍋氣”還能少洗個碗;非必要少用油,能蒸煮就別煎炸,既健康還好洗,味道什么的放點調味料就都有了……

對於我的做飯理論,我媽最初的評價是,糊弄;但是成年人懂得權衡利弊,她看到我能喫上熱飯了,還不是外賣了,她又表示認可——雖然糊弄,但我畢竟已經邁出了對美好生活向往的一小步。

在認識到生活的嚴峻之後,年輕人依然以自己的方式活出了小日子,對做飯這件小事,做得出來,喫得下去,這是一種做飯的英雄主義。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做飯糊弄學”是一種做飯英雄主義

地址:https://www.100economy.com/article/31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