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作家鄒寧在《黔食記》中寫道,“生於安樂,死於酸湯”。酸湯魚是貴州美食的明珠,卻何以在餐飲連鎖化時代鮮見蹤影?
本文由紅餐網(ID:hongcan18)原創首發,作者:蕭菱子,編輯:景雪。
貴州地區,氣候溫暖溼潤,爲自然發酵和菌落生成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也成就了一批以“酸湯”爲特色的美食。
比如以“酸、鮮、爽”著稱的貴州酸湯魚,不僅是貴州的“美食名片”,同時也深受全國消費者的喜愛。但截至目前,全國還沒有跑出一家規模超百店的酸湯魚連鎖品牌,即使在酸湯魚的家鄉貴州,連鎖的酸湯魚品牌規模也都較小。
貴州酸湯魚,爲什么沒能跑出一個大品牌?到底是什么阻礙了酸湯魚的發展?
這款地方美食正走向全國
“三天不喫酸,走路打躥躥。一天一碗酸,體壯爬高山。”是貴州人飲食文化的真實寫照。
雖說在貴州幾乎“萬物皆可酸”,但要讓當地人評選出一道最具代表的菜,那肯定非酸湯魚莫屬。
在貴州人眼中,酸湯魚就是“一口生津,兩口入魂”的極致美味。近年來,隨着貴州旅遊經濟產業的積澱與繁榮,“到貴州必喫酸湯魚,不喫必定很遺憾”逐漸成爲到貴州旅遊的遊客腦海中極深的記憶。在人們的口口相傳之下,越來越多的食客提起貴州美食,就會想到酸湯魚,酸湯魚也成爲了黔菜、乃至貴州的一張“美食名片”。
酸湯魚被賦予濃厚的地域文化烙印,貴州酸湯魚專門店也迎來了進一步發展,部分品牌开始紛紛拓店,以老凱俚酸湯魚爲例,紅餐大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該品牌門店數達到16家,在大本營貴州之外,還在廣州、深圳兩地开出了4家直營門店。
與此同時,一批主打酸湯魚的品牌开始在全國各地湧現。
比如籮籮貴州酸湯魚,1999年在北京簋街开出第一家門店,巔峰期曾達到20余家門店;貴佐·貴州酸湯魚則選擇在重慶开店,目前在重慶已开出了6家門店;以酸湯魚爲主打菜的老牌黔菜館苗鄉樓在成都、重慶、北京等地均有开出門店。
貴州酸湯魚
爲什么沒能跑出一個百店、千店品牌?
如今,說起貴州酸湯魚,幾乎全國的食客都不陌生。在社交平台上,也有全國各地消費者對酸湯魚這道菜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一定程度上,酸湯魚已具備大單品的潛力。
但現實是,目前市面上還未出現一家規模超百店的酸湯魚連鎖品牌,在營的主打酸湯魚的連鎖品牌,門店數量大都集中在幾家到十幾家。
反觀與之相近的酸菜魚品類,全國开出了2萬多家相關門店,破百店的品牌比比皆是。
在餐飲大連鎖時代,貴州酸湯魚,爲什么沒能跑出一個百店、千店品牌?
“不排除有品牌自身开店策略趨於保守、品牌供應鏈實力不足等方面的原因,但最重要的還是,酸湯魚出品的不穩定影響到了品牌的規模化擴張。”有行業人士如此評價道。
從社交平台、大衆點評等渠道的消費者留言來看,不少消費者也表示,酸湯魚店开出貴州後,口味似乎就發生了改變,“不太正宗”、“差點意思”等評價屢見不鮮。
酸湯魚的口味爲什么會產生如此偏差?原因就在於酸湯魚的“靈魂”——酸湯,難以被標准化復制。
一鍋酸湯魚味道好不好,取決於酸湯,而酸湯好不好,則主要取決於發酵過程。
據了解,貴州黔東南的酸湯主要分爲白、紅兩種,白酸湯是由糯米和山泉水熬制米湯,自然發酵形成,色澤柔潤清亮,味道酸鮮清香;紅酸湯在白酸的基礎上,以毛辣果(當地野生小番茄)和紅辣椒爲主要原料,色澤鮮紅,酸味濃鬱醇厚。
毛辣果
“酸湯特別‘小氣’,稍有不慎都會發酵失敗。”聚慧餐調研發中心總監吳肖博士介紹道,目前,酸湯的生產方式以傳統自然發酵爲主,受自然環境的影響較大,比如酸湯發酵依賴黔東南當地潮溼溫暖的氣候,以及該氣候條件下自然生長的特殊微生物菌群,所以一旦發酵場所離开貴州,酸湯的味道可能就沒那么酸香醇正。
黔東南的大山,既慷慨地向苗人饋贈了酸湯這道美味,也成爲酸湯走向更廣泛區域的“絆腳石”。
貴州黔東南州劍河縣
如何搬走這塊攔路石?
貴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黔菜發展協同創新中心負責人、中國烹飪大師吳茂釗指出,要讓貴州酸湯品質穩定下來,首先需要改變傳統自然發酵方式,借助科技力量進行標准化生產。
傳統方式生產的酸湯微生物菌系雜亂不穩定,發酵過程易受環境污染,發酵周期長、效率低,不同生產批次出來的酸湯品質差異大,長此以往不利於酸湯相關品類的產業化發展。
辰智科技战略咨詢總監張海峰也表示,酸湯品質的穩定是貴州酸湯魚邁向更高一級發展台階的關鍵步驟,貴州酸湯魚口味好,在全國範圍內都有受衆,相信只要破解了酸湯難題,整個品類就會取得飛躍性發展,品牌开出百店甚至千店就指日可待。
推動酸湯類菜品發展
聚慧餐調致力當好“微生物世界的搬運工”
事實上,在貴州酸湯制作技術方面,如今業內已出現了新的契機。
“聚慧餐調的‘共發酵’核心技術可以提升酸湯的風味還原度。”吳肖博士表示,該技術是一種多種單純有益微生物可控性操作發酵工藝,特徵是多底物、多菌種、多段位、多靶向,如此能夠極大程度地刺激口腔等感官,激發人體對發酵食物風味的愉悅感受。
據了解,利用此種創新發酵技術生產出的白酸,與傳統酸相比,口味柔和不刺激,酸味更濃鬱。更重要的是,生產出的白酸可保證穩定品質、可批量工業化生產、可提高發酵效率、可確定口味標准。
簡而言之,通過科技賦能,聚慧餐調實現了白酸發酵風味的標准化和生產的數智化。
“聚慧餐調所做的就是當好一名‘微生物世界的搬運工’。”聚慧餐調市場總監董衛旺表示。
爲此,聚慧餐調研發團隊曾前後十余次走進貴州,爲的就是走進非遺白酸的發源地,提取不同經緯度、日照時長、土壤環境下的菌種樣本,陸續收集到標樣菌種達400種以上。
這期間,團隊又無間斷式地進行取樣和深入研究,不斷對收集來的菌種做篩選、培育、馴化、改良……歷時2年,才最終做到優勢菌種的充分協同。
“整個發酵基礎模塊的开發工作,從立項到开發投入,整體費用超過500萬。”吳肖表示。
技術攻關的過程中,聚慧餐調還獲批了一項國家專利技術《一種希臘魏斯氏菌、篩選方法及其應用》。
借助聚慧餐調的技術突破,包括酸湯魚在內的酸味菜品,在個性化研發、標准化生產以及大規模產業化發展等方面都獲得了新的驅動力。
據了解,依托先進的白酸技術,如今聚慧餐調已研發出了多款酸味菜品,包括酸湯魚、酸菜魚、酸辣金湯肥牛、仔姜鮮椒燒牛蛙、糟粕醋火鍋等,既方便又快捷,對於中式正餐、火鍋、粉面小喫等品牌而言,可以借此擴充產品线,豐富產品矩陣。
仔姜鮮燒牛蛙
此外,聚慧餐調還可以根據餐飲企業的個性化需求定制酸湯產品。憑借多年對菜品風味的研究,以及在復合調味料領域的積累,聚慧餐調能根據消費者味型需求向上遊供應鏈進行反向定制,幫助餐飲品牌打造差異化壁壘。
“目前公司產能每年超過20萬噸,具備服務10萬家餐飲門店的經驗,能夠支撐中大型連鎖餐飲店的用酸需求。不管是酸湯魚還是其它酸湯類菜品,我們期待未來能夠推動酸湯菜品的進一步發展壯大,也讓更多餐廳因此而受益。”董衛旺如是說道。
本文配圖均由聚慧餐調提供,紅餐網經授權使用;封面圖來源:聚慧餐調。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無酸不歡”的貴州人,爲什么捧不火酸湯魚?
地址:https://www.100economy.com/article/31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