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映鍇
爺爺打來電話,說給我郵寄了今年的新茶,讓我“不要忘記故鄉的味道”。茶還在路上,我已忍不住站在樓上遠眺,那懷抱着無盡鮮綠的茶園仿佛就在地平线的盡頭。自從離开村莊,爺爺親手制作的茶就成了故鄉與我的另一種臍帶,把滋潤過我童年的綠意源源不斷傳遞過來。
我始終記得,我是如何把笑聲灑滿茶園的——我在綠色的山坡上奔跑,在綠色的微風裏歌唱,在綠色的天空下嬉戲,直到爺爺用嘹亮的聲音呼喚我回家喫飯。一座又一座茶園裝滿了我童年時無憂無慮的快樂,也讓綠早早地浸染成我生命的底色。等我跑累了,在山坡上閉上眼睛後,時常會感覺自己就像一株茶樹,枝丫間掛着藍天白雲,葉片間散發出雋永的香氣。
終於,等到了爺爺寄來的茶。小心地放入杯中,衝上沸水,看着茶葉舒展、旋轉,我仿佛聽見了熟悉的綠意在我身體裏復蘇的聲音。
泡茶是有講究的,爺爺曾手把手地教過我,一泡苦澀、二泡濃沉、三泡甘香、四泡清淡。如今我才體會到它的妙處,這不正像是人的思鄉之情的變化嗎?最初,極爲苦澀,千萬裏的距離含在嘴裏,那份滋味沒有經歷過的人很難理解。漸漸地,苦味褪去,但是百結的愁腸卻無法舒展,故鄉生活的細節緩緩在心房裏堆成小山,它與味蕾同時感受着厚重。之後,苦盡甘來,過去的美好時光重新佔領了思念的主體,情緒擰幹了淚水後,在陽光下變得溫暖。人好像穿越時空,回到某個節點,奔跑、歌唱、嬉戲。最後,如夢初醒,收拾好散落的不舍與遺憾、回味與向往,長舒一口氣,慵懶地靠在椅子上。此時人的心情,就像細雨洗過的茶園,就像茶杯上正嫋嫋升起的霧氣。難怪蘇軾曾說:“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借酒消愁只能愁更愁,只有茶能安慰一雙流淚的眼睛,讓疲憊的靈魂得到潤澤。
在老家,招待貴賓時有種特殊的飲茶方式,喚作“三道茶”,即一道苦、二道甜、三道回味。爺爺說,三道茶分別象徵着人生3個階段的滋味,青年時期爲了夢想遠離故土親人,在陌生的地方留下孤獨的背影;然後建功立業,理想不再飄在雲端,而是被握在手中;最後,回首來時路,大喜大悲都歸於平靜,在歲月深處沉澱爲智慧和閱歷。這恰恰和泡茶的“四泡”有着異曲同工之妙,難怪在數千年的中華文明中,茶文化始終熠熠生輝,它早已與人的人生際遇、普遍情感深深地交融在一起。
當然,爺爺愛茶的原因,更接地氣一些,因爲他不只是個品茶人,更是個種茶人、採茶人。茶是他的另一個孩子,茶的長勢牢牢牽動着他的心弦。爺爺常站在高處觀望整個茶園,想象着茶樹的收成。事實上,這片土地真的爲爺爺,爲虔誠守護着這方土地的人們孕育出了美好的生活。父親這一輩的,很多人家都蓋起了漂亮的房子,過上了讓陶淵明和王維都會羨慕的田園生活;我們這一輩的,更是走向了繁華的大城市,擁有着追尋自己夢想的勇氣和底氣。我堅信,當旅遊和電商的發展將更多新生的流量注入家鄉的茶園後,家鄉這杯茶也將真正進入苦盡甘來的階段,那漫山遍野的綠,將真正成爲掛在枝頭的黃金,那些在採茶時彎下的腰身,不再是苦累的證據,而是幸福生活的象徵。
我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時,爺爺把我帶到了茶園,語重心長地說道:“孩子,我們這條布滿茶園的山脈比100棟豪宅都要寶貴!但是大山裏的鄉親們也需要物質財富,怎樣既能保住我們的根脈,又能讓家鄉人民的錢包鼓起來,這是一個復雜的問題,爺爺的心愿就靠孫子你去完成了。”我鄭重地點了點頭:“無論我走了多遠,我的根都在這裏。”
把爺爺寄來的茶再泡一次,我真切地聽見了那份綠意在我的身體裏抽枝、萌芽的聲音。它不僅僅是在故鄉的茶園裏撒歡的記憶,也不僅僅是一份殺青和炒茶後失去了色澤的鄉愁,它還是故鄉的人們世世代代在血脈裏傳承下來的勤勞、質樸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還是故鄉對我的殷切期盼。我們這些從綠意中走出的孩子,要帶着在城市裏得到的更多蕴含着無限可能的綠意,回到故鄉的綠意中,豐富它、延展它。而現在,我看見這個綠色的循環已經开始了生生不息的旋轉。
我給爺爺回了條消息:“我就是那片茶園裏的一株茶樹,故鄉的味道永遠在我心裏。”閉上眼睛,兒時的畫面再次襲來,只是這一次,我明明沒有在茶園裏,它卻更加清晰和生動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鄉愁】故鄉茶香
地址:https://www.100economy.com/article/41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