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美食100 流行餐單 客家傳統小喫―興國魚絲,不是米线也不是面條,獨特的Q彈韌勁!

客家傳統小喫―興國魚絲,不是米线也不是面條,獨特的Q彈韌勁!

by admin - 2023-06-16 77 Views

興國魚絲又稱與你相思,是興國縣別具特色的傳統小喫,屬於客家菜。而當地農村裏還有另一個叫得最普遍的名字叫“群魚”,如果用客家話叫出這個名字,大人小孩都知道你說的是哪一道菜。

很久很久以前,興國縣有位聰明的女子,嫁給了一位船工爲妻。因爲丈夫經常出門在外,爲讓他不貪戀外面的繁華世界,不忘家,便仿效制粉幹的方法,以魚肉和薯粉爲原料,精心制成魚肉粉絲,並取名爲“與你相思”,讓丈夫帶着在路上食用。丈夫每喫到魚絲,就會想起家中的嬌妻,所以,總是按時回家與妻子歡聚,決不留連在外。左鄰右舍的女人們,紛紛向船工妻子取經,興國魚絲的做法也流傳开了。

因爲“魚絲”與“余思”諧音,意即我思念你。所以,至今興國老表出遠門,家人都要煮碗魚絲餞行,表達“遊子在外,永遠思家”之意。旅居海外的同胞回鄉探親,回去時也要帶上幾包魚絲,以便經常品嘗到家鄉特產,寄托懷故思鄉之情。

興國手工魚絲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富含豐富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的食品。不含任何添加劑、防腐劑和任何人造化學物質的傳統食品,有益智、營養、美容保健、降血壓之功效。

展开全文

魚絲的制作方法頗有講究。用草魚剔除頭和骨,將魚肉剁成肉醬,摻拌適量薯粉,做成大塊,做好的原料就像北方的家中和面粉一樣,只是裏面是魚肉和薯粉,顏色也較暗,原料准備好後,將其鋪在一個竹子編制的籮筐上,然後把籮筐放在燒开水的大鍋中,加熱蒸熟,並晾幹至不粘手時,把它切成絲條,最後曬幹儲存。烹調時用鮮肉湯或鮮雞湯伴煮,適當配料,還可油炸、涼拌。

今天拿到了心心念念的魚絲,我花了半天的時間在廚房裏捯飭出來這一道“魚絲三喫”,做法並不復雜,有油炸魚絲、酸湯魚絲和三色炒魚絲,口感都很不錯。作爲從沒見過魚絲的北方代表八爺表示很喜歡,如果你也想要喫喫看,就仔細看下去吧。

用料:幹魚絲250g、香蔥適量、芝麻適量、五香粉適量、香菜適量、姜1塊、榨菜適量、紅尖椒1個、油適量、香油少許、醋適量、生抽適量、高湯1碗、彩椒1個、雞蛋1個、大蒜2瓣、鹽少許、澱粉少許

步驟:

1.油炸魚絲:鍋裏放入兩大勺油,大火加熱,判斷油是否夠熱的方法很簡單,用一根幹淨無水的筷子插入油鍋裏,如果冒出很多細密的泡泡說明油溫差不多夠了,轉小火,如果你擔心手太慢也可以暫時把油鍋離火。

2.幹魚絲直接放入油鍋中,大概十秒左右魚絲就炸好了,需要動作非常快,所以建議新手一次放兩三片。魚絲整片膨脹變白就可以夾出來裝盤了,如果你和我一樣放的油不夠多或者沒有小鍋導致油層比較淺的話,要注意看看魚絲兩頭翹起的地方是不是還沒變色,用筷子調整一下方向就可以了。

3.魚絲本身有魚肉的鮮味和鹽味,所以其實不調味就很好喫了,我撒了一點兒蔥花、熟芝麻和五香粉,又是一種風味。放涼了之後就可以开喫啦,不過油炸魚絲比較上火不宜多喫哦。

4.酸湯魚絲:蔥白和蔥葉分別切末,香菜葉和香菜杆分別切末,姜切末(留兩片),尖角切成辣椒圈備用。

5.幹魚絲泡清水10分鐘,洗淨。燒一鍋开水放入兩片姜片和魚絲,中火煮10分鐘左右將魚絲煮熟,此時魚絲全部散开、顏色微微變淺,指甲掐無硬芯,撈出魚絲瀝水備用。

6.煮魚絲的時候可以調好湯汁,小半勺鹽、小半勺糖、一湯匙生抽、一湯匙半醋、幾滴香油,再加入少許蔥白和香菜杆末,倒入半碗煮开的骨頭湯或者雞湯(如果沒有的話开水也可以),攪勻。

7.將煮熟的魚絲放入湯汁中,撒上榨菜末、蔥花、香菜末和辣椒圈,爽口的酸湯魚絲就做好了,如果你愛喫辣,可以加入花椒油、辣椒油做成紅油的酸辣魚絲也很好喫。

8.三色魚絲:香蔥切末,香菜杆切長段,彩椒切絲,蒜瓣切片,姜切絲(留兩片),雞蛋打散加入少許水澱粉,平底鍋小火煎成蛋皮後切絲。

9.和前邊的做法一樣,幹魚絲泡清水10分鐘,洗淨。燒一鍋开水放入兩片姜片和魚絲,中火煮10分鐘左右將魚絲煮熟,撈出魚絲瀝水備用。江西老表的私房美味——魚絲三喫的做法步驟9

10.平底鍋燒熱放少許油,蒜片和姜絲熗鍋,倒入香菜杆和彩椒絲翻炒1分鐘,放入魚絲和蛋絲用筷子撥散翻(用鍋鏟容易斷),放入少許鹽和半勺生抽翻炒均勻出鍋(魚絲本身有鹹味所以鹽要減量)。

小貼士:

很多喫貨朋友們都开始問我,什么魚絲?魚絲怎么喫?魚絲有腥味么?魚絲其實很類似那種有韌性的紅薯粉絲,不過因爲主料是魚肉所以更鮮滑Q彈,大家可以把它當做紅薯粉絲大膽的處理就可以啦,相信會有更多的創意喫法。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客家傳統小喫―興國魚絲,不是米线也不是面條,獨特的Q彈韌勁!

地址:https://www.100economy.com/article/48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