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屬輕微發酵的茶類。其品質外形針狀,白毫密披,銀裝素裹,色白如銀,熠熠發光,湯色和葉底,淺淡明淨,因得白茶之名。傳統的制法是採下新鮮芽葉晾曬至幹,不炒不揉,芽葉完整,密披白毫。制茶過程中,主要靠晾曬和風幹,工藝不復雜。
白茶的歷史究竟起於何時?
茶學界有些不同觀點,有人認爲白茶起於北宋,宋代的皇家茶園(焙),設在福建建安郡(今建甌市)北苑(今建甌市東部),《大觀茶論》中的白茶,是早期產於北苑御焙茶山上的野生白茶。其制作方法仍然是經過蒸、壓、造型而成團茶,同現在的白茶制法並不相同。
也有人認爲是始於明代或清代的,持這種觀點的學者主要從茶葉制作方法上加以區別茶類的,因白茶的生產過程只經過“萎凋與幹燥”兩道工序。
也有學者認爲,中國茶葉生產歷史上最早的茶葉不是綠茶而是白茶。其理由是:中國先民最初發現茶葉的藥用價值後,爲了保存起來備用,必須把鮮嫩的茶芽葉曬幹或焙幹,這就是中國茶葉史上“白茶”的誕生。
白茶的起源,從有文字記載來考證,其名稱首見於宋子安《東溪試茶錄》(1064年前後),但茶聖陸羽在《茶經》中已有白茶記載,當時指的是一種白葉茶。最爲明確的是宋徽宗趙佶的《大觀茶論》,在北宋紹聖年間(1094年-1098年)白茶已充爲貢品。福建貢茶使君蔡襄有詩雲:“北苑靈芽天下精,要須寒過入春生,故人偏愛雲腴白,佳句遙傳玉律清。”宋代茶人鬥茶把豐美雪白的芽茶,視爲天下精品。當時白茶產量極少,僅供皇帝御用,極爲珍貴,北苑茶農把白茶視爲“茶瑞”,把這吉祥茶作爲鬥茶的絕品。
茶界謂白茶有二指:一是指用白茶樹鮮葉爲原料制成的白茶,因芽葉天然呈白色而得名。1982年在浙江安吉縣推出的安吉白茶,像宋代北苑白葉茶一樣,是一種嫩葉全爲白色的珍稀茶樹,採摘鮮葉以綠茶制法加工而成的白葉茶。二是指以普通茶樹(菜茶、大白茶)鮮葉爲原料,採用自然萎凋,輕度發酵,不揉不炒,自然幹燥或文火微焙方法制成的茶葉。其成茶芽葉完整,密披白毫,色澤銀綠,滋味甘醇,湯色淺淡,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傳統白茶。
白茶加工制作方法正式形成是在清嘉慶年間(約1796年前後)。據福建茶史記載:由於當時紅茶市場不暢,而導致大量積壓,政和縣的茶農就改制白茶外銷,從此白茶即成爲一種正式的茶類;而且白茶加工的基本方法也一直沿傳到現在。
白茶,目前產區主要在福建省(台灣也有少量生產)政和、福鼎、建陽、松溪等縣。境內丘陵起伏,常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山地以紅黃壤爲主,主要種福鼎大白茶、政和大白茶、建陽水仙等優良茶樹品種。白茶因採用鮮葉原料不同和工藝不同,生產出的白茶可分爲:白毫銀針、白牡丹、貢眉、壽眉、新工藝白茶五種。
茶界泰鬥張天福在《福建茶史考》說:白茶由福鼎創制,當時銀針採自菜茶(閩東北的原生茶樹種)樹上鮮葉。福鼎大白茶品種原產於太姥山,古老茶名綠雪芽約在1857年加以繁殖後,於1865年开始以大白茶芽制成銀針,便稱大白。對採自菜茶者則稱土針或小白。
政和縣可能在12世紀就有大白茶品種的發現。《宣和北苑貢茶錄》記載:“白茶,政和二年(1112年)造”。政和當時屬建州北苑(今閩北建甌市東部),而且以產白茶出名,朝廷以政和年號賜縣名。但政和鐵山的大白茶是否屬此範圍,有待進一步考證。約在1880年鐵山大白茶加以繁殖後,於1889年开始制銀針,至1922年才制造白牡丹。白牡丹原創制於甌寧水吉(今屬建陽),何時开始尚待考證,似在福鼎制白茶之後與政和制白茶之前。至於水吉採制的另一品種水仙白,是近幾十年(二十世紀初期)的事。
可以說,白茶制造歷史先由福鼎开始,以後轉到水吉,再傳到政和。以制茶種類說,先有小白,後有大白,再有水仙白。
白茶主要產地
主要產地在福建省福鼎、政和、松溪、建陽等地。
適制白茶的茶樹品種
適制白茶的茶樹品種有很多,這裏主要介紹8種。
菜茶
菜茶是指用種子繁殖的茶樹群種,栽培歷史約有1000余年,由於長期用種子繁殖與自然變異的結果,因而性狀混雜。現代武夷菜茶爲代表,將其形態特徵描述如下:樹高約1M,幅寬約1M,灌木型。分枝多,枝幹着生角度約40度,節間長1.5~2.5cm,枝皮粗糙,呈暗灰色。葉長橢圓形,葉尖銳,略下垂。葉大(8x3.2)cm,長寬比爲2.5左右。葉色濃綠、具光澤,葉脈細、略顯,7~9對。鋸齒深而密,28~32對。葉質厚而脆。花冠大小約3.2cm,花期9~12月,結果率甚高。發芽期多在清明前幾天,終期11月上旬,芽數密,育芽力強,抗逆性甚強。適制紅茶、綠茶、烏龍、白茶。
福建水仙
又名水吉水仙或者武夷水仙。無性繁殖系,小喬木型,大葉類,遲芽種,三倍體。1985年全國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爲國家良種,編號GS139-1985。原產於福建省建陽縣小湖鄉大湖村巖叉山。栽培歷史100余年。在福建各茶區栽培普遍,尤其是閩北、閩南茶區爲多,主要分布在建甌、建陽、武夷山、永春、漳平等地。廣東的饒平、台灣的新竹、台北以及浙江龍泉等地也有引種。
樹勢高大,自然生長可高達5~6M,分枝部位高,分枝稀疏,樹勢半开張,主幹較明顯,爲小喬木型。嫩枝紅褐色,老枝灰白色。葉色深綠,富關澤,頁面平展,濃綠,有油光,富革質。葉橢圓形或長橢圓形,葉端尖長,尖端和基部略下垂。葉平均長10.2cm,平均寬4.43cm,長寬比平均爲2.26.主脈明顯,基部較寬扁,側脈整齊,5~11對。鋸齒較深面均勻,平均42對。花大型,雄蕊低於雌蕊,花多,一般不結果,或僅結極少數單位粒果,播後出土亦少,故用壓條、扦插繁殖。發芽稍遲,約3月中旬开始萌動至11月中旬停止生長,生長期全年達8個月。春茶4月下旬達一芽三葉盛期,芽頭較疏但芽肥壯,茸毛較多,全披白毛,嫩芽葉淡綠色,芽育能力尚強,持嫩性較差,一芽二葉長6.6cm,百芽重59g,一芽三葉百芽重112.0g,一芽二葉鮮葉含氨基酸約爲2.6%,茶多酚25.1%,鮮葉水浸出物含量高達49.23%,單寧22.29%。生長勢旺盛,抗逆性強。在福建最低溫低下可以安全越冬。
產量高,約比當地菜茶增產100%。制白茶品質極優,色稍黃,茸毛顯露,富有香氣。
福鼎大白茶
又名福鼎白毫,簡稱福大、福鼎,在所有白茶區均有種植。無性繁殖系,小喬木型、中葉類、早生種。1985年全國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爲國家良種,編號GS13001-1985。原產於福建福鼎縣柏柳鄉。據傳說,距今100多年前(約1857年),由柏柳鄉竹頭村陳煥移植家中繁殖。又一說是柏柳鄉翁溪村張嚇欽發現的。主要分布在福建東部茶區。20實際60年代後,福建和浙江、湖南、貴州、四川、江西、廣西、湖北、安徽、江蘇等省區有大面積栽培。是全國推廣面積最大的品種。
植株較高大,可達2M左右,幅寬1.6~2M,樹勢半張开,爲小喬木型。分枝較密,分枝部位較高,節間尚長。樹皮灰色。葉橢圓形,先端漸尖並略下垂,基部稍鈍,葉緣略向上。通常大(12x5.4)cm,長寬比平均爲2.2.葉色黃綠、具光澤。側脈明顯,7~11對,平均9對。鋸齒較整齊、明顯,27~38對。葉肉略厚,葉質較軟。芽葉肥壯,茸毛特多,一芽二葉長5.1sm,百芽重23g,一芽三葉百芽重63g。花型較大,雄蕊低於雌蕊,盛花期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花量多,結果率高,茶籽大而飽滿。生長期長,育芽能力強,發芽期在3月上旬,11月中旬停止生長,生長期全年達8個月。生長勢旺盛,抗逆性強,耐旱亦耐寒,雖在零下3~4攝氏度或更低亦不受凍。繁殖力強,壓條、扦插發根容易,成活率高達95%以上。春茶鮮葉含氨基酸4.37%、茶多酚16.2%。
制成白茶品質極佳,以茸毛多而潔白,白綠,湯鮮美最爲特色。
政和大白茶
又稱政大。小喬木型,大葉類,晚生種,混倍體。1985年全國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爲國家良種,編號GS13005-1985。原產於政和縣鐵山鄉高倉頭山。據傳說,在清光緒5年(1880年)由鐵山人魏年老將此茶樹移回家中種植,後因牆倒,無意壓條數十株,逐漸繁殖推廣。主要分布在福建北部、東部茶區。20世紀60年代後,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四川、廣東等省有引種。
植株高大,樹勢直立,自然生長的樹冠高度可達3~5m,樹高1.5~2m,幅寬1~1.5m,爲小喬木型。分枝部位較高,一半裏地20cm,分枝少,節間長。嫩枝紅褐色,老枝灰白色。葉橢圓形,先端漸尖並突尖,基部稍鈍,葉面隆起,葉肉厚,葉質脆,葉緣略向背,通常大14cmx6cm,長寬比平均爲2.3.葉面濃綠或黃綠、具光澤。葉脈明顯,7~11對。鋸齒粗而深,29~68對。葉厚、較脆。芽葉肥壯,茸毛特多,一芽二葉長6.4cm,白牙重50~76g,一芽三葉百芽重123g。花型較大,雄蕊低於雌蕊,盛花期11月中旬,花量多。一般开花不結果,或僅結少數單位茶果,插後亦不易出土,故用無性繁殖。育芽爲弱,發芽率低。芽頭稀疏。發芽期遲,一般在4月上旬,停止生長較早,一般在10月上旬,生長期較短,全年約6個月左右。生長勢旺盛,抗逆性強,耐受寒冬,雖在零下3~4攝氏度亦少受凍害。產量中等,同時產量較集中於秋茶,對小綠葉蟬、蟎類的抗性差。春茶含氨基酸2.37%、茶多酚24.96%。
制白茶色稍黃,以芽肥壯、味鮮、香清、湯厚最爲特色,制白毫銀針,顏色鮮白帶黃,全披白毫,香氣清鮮,滋味清甜。
福安大白茶
又名高領大白茶。無性系,小喬木型,大葉類,早生種。二倍體。1985年全國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爲國家良種,編號GS13003-1985.原產福建省福安市康厝鄉上高山村。主要分布在福建東部、北部茶區。廣西、安徽、湖南、湖北、貴州、浙江、江西、江蘇、四川等省區有栽培。
樹勢开張,分枝尚密,三月上旬萌芽,芽密度較稀,一芽三葉盛期在四月上旬,育芽率強,一芽三葉百芽重98~134g,抗逆性強,適應性廣。制工夫紅茶,條索緊美,色澤潤,香鬱味醇。制烘青綠茶,慄色持久,滋味濃鮮,湯綠明亮。制白茶色稍暗,以芽肥壯、味清甜、香清、湯濃厚最爲特色,制白毫銀針,顏色鮮白帶暗,全披白毫,香氣清鮮,滋味清甜。
福鼎大毫茶
簡稱大毫。無性系,小喬木型,大葉類,早生種。二倍體。1985年全國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爲國家品種,編號GS13002-1985.原產福建省福鼎市店頭鎮汪家洋村,已有百年栽培史。主要分布在福建茶區。20世紀70年代後,江蘇、浙江、四川、江西、湖北、安徽等省有大面積栽培。
植株高大,主幹明顯,樹高2.8m,幅寬2.8m,樹勢半开張,枝條粗壯,分枝性較弱。葉片稍向上斜生,葉色深綠,富有光澤,葉型長橢圓形,葉面平滑,側脈平均8對。越冬芽三月上旬萌發,一芽三葉盛期在四月上旬,芽葉肥壯,帶銀色茸毛,持嫩性強,一芽三葉百芽重104g,抗逆性強,適應廣。春茶氨基酸含量約1.8%,茶多酚約28.2%。制白茶,滿披芽毫,色白如銀,香清味醇,是制"白毫銀針”、“白牡丹”的高級原料。
福雲六號
無性繁殖系,小喬木型,大葉類,特早生種。1985年全國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爲國家品種。由福建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從福鼎大白茶與雲南大葉種自然雜交後代中系統選育而成。全國主要產茶區均有分布。
植株高大,樹勢半开張,分枝部位較高,分枝較密,葉片呈水平或稍下垂狀着生,葉色淡綠,葉橢圓形或長橢圓形,葉尖較尖,葉面微隆起,葉片較厚,葉質較脆,葉緣波狀,葉身內折,葉齒細淺,葉脈9~11對。育芽力強,芽葉較肥壯,茸毛多。春芽二月下旬到三月上旬萌發,一芽三葉盛期在三月底,一芽三葉百芽重69g,抗逆性較強,較耐旱、耐寒。春茶含水浸出物36.8%、茶多酚25.9%、氨基酸總量2.2%、咖啡鹼3.4%、兒茶素總量151.2mg/g。制成的白茶色澤好,白毫顯露,但滋味、香氣稍差。
歌樂
福建福鼎的地方品系。無性系,小喬木型,中葉類,早生種,二倍體。產地及分布:原產福建省福鼎市店頭鎮柏柳村,已有100多年栽培史。主要分布在福建東部茶區。福建北部、浙江南部、安徽南部等茶區引種。特徵:植株較高大,樹勢半开張,主幹較顯,葉片呈水平狀着生。葉橢圓形,葉色深綠,葉面隆起,富光澤,葉緣微波,葉身平或稍內折,葉尖鈍尖,葉齒較銳淺密,也質較厚脆。芽葉淡綠色,茸毛較多,一芽三葉百芽重80.0g。花冠直徑3.3~4.4cm,花瓣6~7瓣,子房茸毛中等,花柱3裂。特性:芽葉生育力強,發芽整齊,持嫩性強,一芽三葉盛期在4月上旬中後期。產量高,每畝產茶達200kg以上。春茶一芽二葉幹樣含氨基酸3.9%、茶多酚25.3%、咖啡鹼3.6%。制成的白茶色澤好,白毫顯露,滋味、香氣好。
白茶制作工藝
白茶制作加工過程主要是萎凋和幹燥。萎凋主要分日光萎凋、復式萎凋、室內加溫萎凋。幹燥主要有全陰幹、日曬幹燥、烘幹。
三種萎凋工藝
六大茶類中,萎凋時間最長的就是白茶了。福鼎白茶制作工藝只有萎凋和幹燥兩道工序,成品茶質量的優劣關鍵在於萎凋。
萎凋,《中國茶葉大辭典》這樣注釋:“紅茶、烏龍茶、白茶初制工藝的第一道工序。鮮葉攤在一定的設備和環境條件下,使其水分蒸發、體積縮小、葉質變軟,其酶活性增強,引起內含物發生變化,促進茶葉品質的形成。主要工藝因素有溫度、溼度、通風量、時間等,關鍵是掌握好水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程度……萎凋程度最重是白茶,其次是紅茶,再次是烏龍茶。”
上世紀60年代,福鼎白茶的萎凋方式產生了革命性的變革,從原有日光萎凋、復式萎凋,轉變爲室內加溫萎凋方法,近年來經過福鼎茶人不斷進行技術革新,室內加溫萎凋技術日趨成熟。品品香茶業與福建農林大學聯合开發的福鼎白茶最大的自動化生產线,福建省銀龍茶葉科技有限公司的清潔化復式萎凋等,使得福鼎白茶制造不受氣候因素影響生產,正因如此,福鼎白茶的年產量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不同的白茶種類,白毫銀針、白牡丹、壽眉、新工藝白茶所採用的萎凋方式與萎凋時間不同。
福鼎制造白毫銀針,通常都採用日光萎凋。萎凋時,茶芽均勻地薄攤於篾箅或水篩上。(篾箅,是一種長方形的竹編制的工具,長約2.2~2.4米,寬約70~80釐米,利用篾條0.2~0.3釐米編制而成,箅上有縫隙沒有孔洞。茶農說,這種結構最適合白茶萎凋,遇上良好天氣,茶的上、下面都有空氣流通,做出的白茶質量就有保證。水篩,是一種具有大孔眼的大竹篩,徑約100釐米,每孔約爲0.5釐米見方,蔑條寬1釐米左右。)茶芽攤放勿使重疊,因爲重疊的部分會變黑,置日光下進行自然萎凋,攤好後放在架上,就不要用手翻動以以免茶芽受機械損傷變紅,或破壞芽茶上的茸毛;也不可放在地下,以免妨礙空氣流通,使萎凋時間延長。萎凋總歷時48至72小時不等,臨場制茶師根據經驗,觀察氣候(南風或北風天),茶葉走水情況,茶色變化,茶葉的幹度等進行調節。如遇雨天,當天曬不到六、七成幹,或當天只曬到六、七成幹而第二天遇到雨天,則當晚或第二天應立即用40~50℃文火焙幹。風大而天氣幹燥時,可於室內萎凋至減重30%左右,再用文火慢焙至幹。
白牡丹與壽眉的萎凋方式基本相同,以室內加溫萎凋爲主。莊任《中國茶經》記述:“近年福鼎茶廠白琳初制廠採用向萎凋室吹送熱風進行鮮葉萎凋方法,室溫溫度掌握在22~27°,相對溼度掌握在67%~75%,歷時25~30小時,鮮葉含水量25%左右……這種向室內吹送熱風萎凋的方法制出的白牡丹成品,保持傳統風格,品質不亞於自然萎凋的成品,而萎凋歷時大大縮短,且不受天氣影響。”
復式萎凋就是採用日光萎凋和室內自然萎凋相結合的方式,這種方式比較復雜,但高明的茶師往往會通過這種辦法制作出口感很好的福鼎白茶。新工藝白茶的萎凋可採用上述各種萎凋方法,時間偏短,萎凋程度略低。
不管哪種方式,萎凋時茶葉內含物都發生變化。袁弟順在《中國白茶》中認爲:“白茶的萎凋並不是鮮葉的單純失水,而是在一定的外界溫溼度條件下,隨着水分的逐漸散失,葉細胞濃度的改變,細胞膜透性的改變以及各種酶的激活引起一系列內含成分的變化,從而形成白茶特有的品質。”
四種白茶的特色與制法
白毫銀針的特色與制法
“白毫銀針”是白茶中的珍品。因其成茶芽頭肥壯、肩披白毫,挺直如針、色白如銀而得名。
造制白毫銀針的茶樹品種目前限於“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及“政和大白茶”。
“白毫銀針”的質量取決於採摘,加工制選取等各個環節。採制“銀針”以春茶的頭一兩輪品質最佳。以頂芽肥壯、毫心大爲最優,到三、四輪後茶樹抽上來的多爲側芽,芽小而細,所制“銀針”就不理想了。如果是夏茶,由於氣溫高,抽芽快,就更難制出好“銀針”來。
現在,福鼎茶區的茶農爲了制好“白毫銀針”,往往將已有10多年樹齡的老茶樹在頭春採摘後,馬上進行台刈,剛好在秋茶又可以採到上等的“針茶”,這種“秋針”,制造“白毫銀針”其品質並不亞於春茶。
採摘白毫銀針茶葉原料茶對氣候也有嚴格的要求的。一般要選擇晴天,尤其是東北風天氣爲最佳。晴天、氣溫高、溼度低,茶菁易於幹燥,可以制出芽白,梗綠的上等銀針。南風天較次,因其溼度較大,菁葉幹燥較慢,容易變成芽綠,梗黑的次等銀針。雨天和大霧天均不宜採制,如果違之,所制“銀針”就會“灰黑”沒有鮮靈度,通常被稱爲“死針”。而加工需要經過長期的實踐摸索精雕細鑿,才可制上一泡好“銀針”。
福鼎制選“白毫銀針”方法是把原料茶芽薄攤在水篩或萎凋篩上,每篩約250克,要求攤得均勻,不可重疊,一出現重疊茶芽就變黑。攤好後放在架上,讓烈日曝曬,或低溫烘焙,不可翻動,以避免傷葉紅變,也不可放在地下,不通風,不易幹燥。當達到幹度要求後,進行揀剔,去梗,再烘焙裝箱。
白牡丹的特色與制法
白牡丹是白茶類的“嬌子”,因其外形綠葉夾銀白色白毫,芽形似花朵,衝泡之後綠葉托着嫩芽,宛如蓓蕾初开而得名。制選白牡丹的原料茶樹品種爲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歌樂及政和大白茶。有的地方採用少量水仙茶樹品種芽葉制成的供拼和之用,稱水仙白茶。
一般情況下,用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歌樂茶樹菁葉加工的白牡丹,稱其爲福鼎白牡丹,簡稱“福鼎大白茶”用政和大白茶樹菁葉加工的白牡丹,稱其“政和大白茶”。制選白牡丹的原料鮮葉質量要求高,要求白毫顯,芽葉肥嫩。傳統工藝制選白牡丹,要求採摘標准是春茶第一輪嫩梢採下一芽二葉,芽與二葉的長度基本相等,並要求“三白”,也就是芽與二葉都要披滿白色茸毛(或稱白毫)。
白牡丹的原料茶最好在春季。夏茶較瘦,不宜採制。而現在秋茶由於茶園管理得法,經之採制白牡丹品質也較高。
白牡丹的制選不經炒搡,雖只有萎凋及焙幹兩道工序,但工藝不易掌握。其萎凋以室內自然萎凋的品質爲最好。採下的鮮葉要均勻薄攤在水篩上,不能重疊。當萎凋失水至七成幹時,“兩篩”合二爲一,至八、九成幹時再將“兩篩”合二爲一。當鮮葉差不及走水95%時,放置火籠烘幹爲時,此時我們稱其爲白牡丹“毛茶”。“毛茶”要經過精制工藝才能爲成品。通常採用人工揀剔硬梗、薰片、蠟葉、紅張、暗張之後,再低溫烘焙幹燥,趁熱拼和裝箱。白牡丹一般分爲四個等級。
貢眉的特色與制法
貢眉,過去以菜茶爲原料,採一芽二、三葉,品質次於白牡丹。菜茶的芽雖小,要求原料必須符合產品的規格,含有嫩芽、壯芽。鮮葉原料不能帶有對夾葉。現在也採用“福鼎大白茶”或“政和大白茶”茶樹的芽葉爲原料加工貢眉。爲區別是菜茶爲原料還是“大白茶”爲原料的“貢眉”,別名爲“小白”,“大白”。
產品特徵:優質貢眉毫心顯而多,色澤翠綠,湯色橙黃或深黃,葉底勻整、柔軟、鮮亮,葉張主脈迎光透視時呈紅色,味醇爽,香鮮純。貢眉的基本加工工藝是:萎凋、烘幹、揀剔、烘焙、裝箱。
萎凋的目的有二個方面,一是“走水”,即去掉水分(表面問題),二是“生化”(內質問題),即通過萎凋使茶菁在一定的失水條件下引起一系列來自自身因素的生物化學變化,其變化也是隨茶青水分的變化,由慢到快,再由快轉慢,直到幹燥爲止。貢眉在“萎凋”中的“生化”過程也是“發酵”過程,所以貢茶是白茶,也是“微發酵茶”。
加工貢眉,全萎凋的品質最好,色澤灰綠或翠綠、鮮豔,有光澤,毫心才會潔白,葉張才會伏貼,兩邊緣略帶垂卷形,葉面有明顯的波紋,嗅之沒有“青氣”,而是有一種令人欣喜的清香氣味。若用半加溫萎凋“貢眉”,色澤常灰黃,毫毛易銳,如果烘焙不慎會帶有煙味。所以加工白茶(貢眉),雖然“簡單”,但並非是一件輕而易舉可以學會的一門技術。
壽眉
與貢眉,只是鮮葉原料略有不同之處,其它方法基本一致。壽眉採用制白毫銀針“抽針”時剝下的單片葉制成,或白茶精制中的片茶按規格配制而成。
緊壓白茶
由於原來白茶產量很少,專供外貿出口,產品供不應求,福鼎茶廠白琳初制廠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有少量的白茶緊壓茶。直到上世紀90年代,茶業改制,福鼎境內白茶產量增加,當時,由於國內茶葉市場對白茶認知度較低,許多人不懂得什么是白茶,出現了產銷不平衡狀態,白茶漸漸多起來。2000年後,福鼎有人嘗試緊壓白茶制作,2003年,個別茶企开始專業生產緊壓白茶,白茶因爲有“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的特性,緊壓白茶更方便於儲存,而且經過實踐證明,陳放後的緊壓白茶滋味、口感湯色等不亞於散茶,因此,緊壓白茶很快被許多消費者接受和喜愛。
緊壓白茶餅和其它緊壓茶生產工藝基本一致,工藝流程是:成品白茶經過蒸汽蒸後,使茶葉變軟(根據不同原材料茶,蒸的時間不同),通過緊壓機械壓制幾秒鐘成型後,再經過低溫烘焙30多個小時,待白茶餅完全幹燥後即可。
緊壓白茶是白茶散茶的再加工茶,緊壓白茶的優點還有易存儲,易攜帶,衝泡比較方便;更重要的是其香氣、滋味、湯色有其特殊性。緊壓白茶除了用紫砂壺、蓋碗、大壺衝泡的方式進行泡飲,還可用煮的方法來品飲。
緊壓白茶在市面流行的基本呈餅狀,故俗稱其爲白茶餅。如今,許多茶企不斷進行創新,緊壓白茶的外形也越來越多。白茶緊壓後口味有新的變化,許多人認爲,新生產的白茶滋味清淡,湯色杏黃;加工成白茶餅後,湯色變濃,呈現紅色,滋味醇厚,而且隨着白茶餅儲存年份不同,出現不同的香味、口味與湯色。
不同的白茶餅有不同的口味,緊壓白茶根據原材料不同分緊壓白毫銀針、緊壓白牡丹、緊壓壽眉和老白茶餅。
老白茶
老白茶餅有兩種概念,一種原材料就是用陳年老白茶進行加工,另一種是緊壓白茶經若幹年陳放,形成的老白茶餅。
白茶感官品質要求
白茶的好壞、茶友交流"暗語"解釋說明
外形形狀評語
外形色澤評語
湯色評語
香氣評語
滋味的評語
葉底的評語
本文來源:圖文來自互聯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如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留言告知刪除。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細說白茶,一文詳細了解白茶
地址:https://www.100economy.com/article/59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