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草木間”對於茶這個字的拆解可謂形象而又傳神。相傳神農發現茶是在野外用鍋煮水,葉子剛好飄到鍋裏,而煮出來的水顏色微黃,入口脣齒生香,提神醒腦,生津止渴。因此,神農便把它作爲一種藥編錄在冊,而飲茶在中國,至少在唐朝或者比唐朝更早就已經被作爲一種修身養性的方法。
在中國古代的文獻記錄中,唐朝書籍《封氏聞見記》裏邊就記載了茶道在唐朝十分受歡迎,不管是王侯將相還是尋常百姓家幾乎沒有不飲茶的,唐朝年間的人們對於飲茶修身養性更是十分的講究方式方法,對禮儀,環境,操作流程方式都十分的注重。而在這當中,茶聖陸羽所創作的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是我國茶文化的劃時代標志。
一、陸羽的出現,使得茶文化上升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陸羽是唐代著名的茶文化學家,被當時的人們尊稱爲“茶聖”。他的一生都嗜茶,愛茶,如癡如狂,因著作世界第一部茶葉文化專著《茶經》而聞名於世。他引領了一個茶文化發展的新時代,爲世界茶文化發展奠定了基石。
在陸羽之前的時代,茶字,是寫做荼,有着藥用價值,可解毒。茶這一字在陸羽之後才有,陳師道說過,陸羽之後,方有茶學,才有茶使用於世,草木如詩,春意盎然,美人如織,翩翩起舞,在古代的中國古代人的思想觀念裏面,天人合一的大境界是大自然最高法則,是自然之道,茶來自於草木植物,因爲人的緣故而得到了其特有的價值。
更准確的說,茶是因爲陸羽的學術普及而擺脫了大自然的法則束縛得到了人類的解放。陸羽,唐代復州竟陵人,根據陸羽的自傳可以看出,陸羽年少疾苦,是個棄嬰,其貌不揚,口齒不清,說話結巴,他自幼就是被天門龍蓋寺的智積禪師在古雁橋上撿到並且撫養長大,積公是唐代德高望重的高僧,喜歡飲茶修禪,非常善於品茶,對於飲茶一道也是十分的有研究。
相傳積公和尚對於茶品的鑑別,沏茶的用水都非常擅長,甚至是煮茶人的不同,他都可以品嘗出來,被人們傳爲“茶仙”下凡,而陸羽幼年跟隨在他左右煮茶奉水,積公禪師作爲陸羽的啓蒙老師,年少就培養了陸羽飲茶煮茶的愛好,陸羽也跟隨積公禪師練就了品茶煮茶的基本功,陸羽自十九歲下天門山,就立志考察研究茶事,心無旁騖,並且爲此陸羽曾經跟隨誠州難民北上,遊歷長江、淮河流域各地,考察研究茶道一事,研究水質,水品,並且撰寫《水品》,可惜現在已經失傳。
而讀過《水品》的張又新在自己的《煎茶水記》裏寫過陸羽品嘗評價的全國各地江河井泉還有雪水的水品,並且提過陸羽在品嘗南零水煮茶的一段趣事。
相傳,陸羽在揚子江畔遇到李季卿相談甚歡,李季卿當時聽說在揚子江畔的南零水用來煮茶,茶湯的味道非常好,就安排身邊的士兵駕船去取水,但是,士兵在取水的路上不小心潑灑出很多,士兵爲了不被李季卿斥責,就偷偷兌上江邊的水,陸羽嘗了一口就指出這不是水是江裏的水,李季卿就又讓士兵去取了一趟水。
回來之後,陸羽再嘗,笑道,這才是南零水,這種品嘗茶湯口感來辨別水質的技能,讓士兵嘆服不已,士兵就把自己兌水的前因後果說給陸羽聽,陸羽的名氣也就這樣被傳出去,傳得神乎其神,可以說,得了他的啓蒙老師真傳,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陸羽生在安史之亂前後,儒釋道三家文學並行的年代,剛到江南的時候,他就認識了狀元出身的縣尉皇甫冉,皇甫冉本就是當世名仕,所以,爲陸羽的茶道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幫助,但是要說對陸羽研究茶葉文化的幫助最大的還是著名的高僧皎然。
陸羽跟皎然兩人相識相知,是難得的忘年交,結交的四十多年裏,情誼非常深,皎然高僧隱居山林,內心歸隱,行跡卻不隱祕,所以他跟當時的很多名人異士,高僧達官都有非常廣泛的聯系,這個極大的幫助了陸羽开拓視野,廣闊思路,增大交友範圍。
陸羽在高僧皎然的妙喜寺居住了很多年,一邊收集整理研究茶文化茶道的資料,一邊着手开始寫《茶經》。在中國的茶葉文化歷史中,陸羽整理收集分析總結概括的茶葉學識,還有他的著作《茶經》這些茶文化是世界茶文化歷史上一個大的开端和奠基石。
二、《茶經》:我國茶文化中的巔峰之作
《茶經》是目前世界上現存的唐朝及唐朝以前最早的茶葉知識書籍,《茶經》反映了唐朝和唐朝以前大部分茶葉的生產現狀、源流歷史、生產技術還有飲茶技藝,茶道思想等除了茶法以外這個是概括最全的綜合性書籍,是一部茶葉文化歷史上劃時代的茶葉文學專業著作。
在莘莘學子們勵志研究儒釋道的時代下,陸羽的茶文化學說相當於雜學,研究著作因爲史無前人而更加困難,這部著作把茶事工作升華成一種藝術技能,《茶經》推動了我國茶葉文化的發展。
《茶經》主要包括十個部分,第一部分包括了茶葉的起源、名稱、形狀、品質、功用,詳細地描述了土壤環境對於茶葉品質的關系,烘焙方法的不用對於人體生理保養健康的作用;第二部分講述了採摘茶葉和制作茶葉的工具,焙茶棚和蒸茶竈的工作要求,使用採茶籃採摘茶葉要求和重點,還有採茶的重要時機。
第三部分則是論述茶葉的品種和各品種的制作方法,餅茶根據其外形的色澤和均勻整齊來分成八個種類;第四部分是敘述了煮茶和飲茶使用的器皿,例如24種飲茶的工具:茶碗、木碾、紙囊、茶釜、風爐等等,還有各種工具的使用方式規則和好壞鑑定。
在第五部分中,《茶經》講述了煮茶烹茶的技藝方法以及各地的水質品評次第,烤茶煮茶過程裏使用的燃料,還有衝泡煮茶過程裏的火候,煮沸的程度會對茶湯的色澤和香味造成的影響;第六部分主要講解了各地各個時代飲茶的風俗習慣,也就是唐代之前的飲茶歷史,其中包括飲茶的起源,流傳,還有飲茶的方法;第七部分主要講的是跟茶有關的故事,茶葉的產地和茶葉的藥效等等;
在第八部分中,《茶經》主要將唐代全國各地的茶葉產區劃分歸納爲嶺南、江西、黔中、浙東、劍南、浙西、浙南、山南等八個區域,並且詳細的解說了各地生產的茶葉的優態劣勢;第九部分則是綜合分析了採茶、制茶的各種用具可以因地制宜,根據當時現場的環境不同,而省略某些用具;第十部分是教大家使用絹素抄寫茶經,陳諸座隅,看到的都可以儲存一份。
全書共計七千多字,三卷十節,分門別類,總結完整,整部《茶經》非常全面系統地總結了唐代以及唐代以前的茶葉採摘制作以及飲用的經驗。並且全面詳細的論述了有關於茶葉的生產、飲用、用水、起源等各個方面的事項以及問題,全面的總結茶葉科學方面的知識,促進茶葉行業的生產和發展,方便傳播學習,开創了中國茶道的先河。
整部《茶經》是我國古代最完備的茶文化書籍,除了茶法以外,幾乎所有跟茶有關的所有內容,都有所涉獵,後世的茶書都是以它爲原本,由它分裂增述而來。
中國的茶經最一开始就跟佛教有斬不斷的關系,茶爲僧人提供不能夠被替代的修身養性的物資,寺院和僧人對茶葉生產和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陸羽的《茶經》分析了在茶事實踐和茶道跟佛教千絲萬縷的關系中,他找到了共同之處,禪茶就是在這種基礎上產生的。
陸羽在各大茶葉產區學習觀察茶葉的生長環境、時間地理、生長規律,並且觀察種植茶葉的農民們對於茶葉的加工技藝手法然後總結分析茶葉品種和品質之間的優態劣勢,學習民間烹煮的各種技巧方法總結分析篩選良好的技藝方法。
在這個基礎上他還總結出一套良好的煮茶規律,並且還很用心的關注民間的飲茶用具和茶器的制作,同樣總結歸納分析制作出自己獨樹一幟的一套茶具。在茶事活動實踐裏收集整理的茶葉史料,茶葉歷史、茶葉產地環境、茶葉種類功效、茶葉採摘制作、各地區茶葉的煎炒烹煮、飲用技巧、茶道思想等等知識匯總出我們第一部完備的茶書,陸羽終其一生研究茶葉文化,他的腳步遍及大江南北全國各地。
結語:
我國久遠的品茶歷史給人類和世界留下了非常豐富的茶葉文化資料,在浩瀚如海的茶文化書籍中,有大量的茶道思想書籍,但是這些文獻都是由《茶經》延伸出來的。《茶經》的誕生是中國茶葉文化歷史的分水嶺,也是唐代茶業文化發展的時代需要和必然產物,它是對唐代茶文化的歸納,也是對後來的茶葉文化發展的一種推動。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一器成名只爲茗:陸羽和《茶經》在我國茶文化中有着怎樣的地位?
地址:https://www.100economy.com/article/60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