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惠明農產品:黃芪的10種搭配,補氣強身
黃芪的藥用迄今已有 2000多年的歷史,應用廣泛,是深受中國人喜愛的一種滋補藥材。
黃芪入藥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古寫作“黃耆”。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則是這樣來解釋它的名字:“耆,長也,黃耆色黃,爲補藥之長,故名。”可生用或蜜炙用。產於山西綿山者,稱“綿黃芪”,爲道地藥材。
黃芪味甘,性微溫。有補氣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生津養血,行滯通痹,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的功效。可用於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內熱消渴、血虛萎黃、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癰疽難潰、久潰不斂等。
臨牀上常將黃芪與其他中藥材如下配伍使用:
1.氣虛乏力,食少便溏:常配白術或人參。
2.肺氣虛弱,短氣喘咳:常配五味子、人參等。
3.中氣下陷,久瀉脫肛:配人參、白術、升麻等同用,如補中益氣湯。
4.氣虛水腫:多配防己、白術等同用,如防己黃芪湯。
5.氣虛陽衰:常配附子補氣助陽。
6.表虛自汗:常配白術、防風同用,如玉屏風散。
7.氣虛血虧:配當歸補氣生血,如當歸補血湯。
8.陰虛盜汗:與生地、黃柏等滋陰降火藥同用,如當歸六黃湯。
9.便血崩漏、癰疽難潰:配人參、龍眼肉等,如歸脾湯。
10.久潰不斂:配當歸、人參、肉桂等同用,如十全大補湯。
黃芪使用禁忌
1.《醫學入門·本草》:“蒼黑氣盛者禁用,表實邪旺者亦不可用,陰虛者亦宜少用。”
2.《本草經疏》:“功能實表,有表邪者勿用;能助氣,氣實者勿用;能內塞,補不足,胸膈氣閉問,腸胃有積滯者勿用;能補陽,陽盛陰虛者忌之;上焦熱盛,下焦虛寒者忌之;病人多怒,肝氣不和者勿服;痘瘡血分熱甚者禁用。”
3.《藥品化義》:“若氣有余,表邪旺,腠理實,三焦火動,宜斷戒之。至於中風手足不遂,痰壅氣閉,始終皆不加。”
4.《本草新編》:“骨蒸、癆熱與中滿之人忌用。”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江蘇惠明農產品:黃芪的10種搭配,補氣強身
地址:https://www.100economy.com/article/70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