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美食100 流行餐單 九尺鵝腸火鍋的“七上八下”:品牌價值轉化尋“沸點”

九尺鵝腸火鍋的“七上八下”:品牌價值轉化尋“沸點”

by admin - 2023-07-31 65 Views

華西社區報記者 李玥林

喫火鍋燙鵝腸,心裏默數着“七上八下”,等到鵝腸微微卷曲,裹着香油,滾燙地喫進嘴裏,讓人大呼過癮。“七上八下”是燙鵝腸必要的儀式感。不過,在九尺鵝腸火鍋發源地的彭州九尺鎮,具體到產業發展,“七上八下”卻是當下的一種困境、瓶頸——品牌價值轉化還差點“火候”,正在尋找“沸點”。

一次“偶然” 九尺鵝腸端上餐桌

彭州九尺鎮是遠近聞名的美食小鎮,尤以鵝腸火鍋出名。走進九尺鎮,最難抵擋的恐怕也是這份“舌尖上的誘惑”。九尺鎮是鮮鵝腸火鍋發源地。據說,曾有食客开過“黃腔”:“爲啥叫九尺鵝腸?咋不叫三米鵝腸呢。”殊不知,九尺並不是指鵝腸的長度,而是指地方。在扎根鵝腸上,麻、辣、香、鮮、嫩、脆,幾大味覺體驗全都佔齊了。老饕們爲之着迷,不管再遠都想“來上一口”。

據考證,九尺鵝腸火鍋興起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它能端上餐桌,還帶有一絲偶然。“過去鵝腸幾乎沒有人喫,大多都是丟了的。我們這兒鴨子多,大家(當時)喫得多的還是鴨腸。”九尺鎮上興街發發鮮鵝腸火鍋院子裏,老板娘何均莉告訴記者,“有一天鴨腸不夠了,老板幹脆給客人上了鵝腸,結果客人的反響很不錯。”

由此,“發發”也成了九尺鵝腸火鍋的發源地。“相比於鴨腸,鵝腸更寬,包裹佐料更充分,口感更脆嫩,入口化渣,香味誘人。”就這樣,鵝腸作爲火鍋食材的一種,逐漸在九尺“走紅”,經久不衰。時至今日,“發發”最多一天賣出過1000多根鵝腸。20多年過去了,價格也從當初的10元/份,到了現在的25元/份。

“卷”起來了!從三足鼎立到七雄並起

在九尺鎮,每家鵝腸火鍋的鍋底都有“獨家祕方”,麻、辣、鮮、香,回味悠長。鵝腸按照“七上八下”的燙法,只需幾秒鐘就燙好了,燙得鵝腸伸伸展展,入口脆嘣嘣的,十分有嚼頭。距“發發”不遠是趙老四鮮鵝腸火鍋。據老板娘黃明花介紹,1995年,“趙老四”就开在九尺街上了,2000年搬至現址,其最大特點就是新鮮,“每天都是當天進貨,當天端上桌。”

展开全文

“趙老四”在家行老四,他的哥哥“趙老三”也從事着鮮鵝腸火鍋這個行當。“我們(鍋底)的特點是不辣不燥,味道香”,“趙老三”趙吉富告訴記者,“不管鵝身上的還是蔬菜,都是我自己买。必須是我把關的才能上桌。”當記者提出“你家鵝腸最大賣點是啥”,趙吉富“憋”了半天道:“(鵝腸火鍋)好不好喫,只有來喫了才曉得。”

隨着九尺鵝腸火鍋名氣越來越響,前來消費的遠近食客絡繹不絕。作爲“帶頭大哥”,“趙老四”的經營面積持續擴大,近年又新增了50余張餐桌,同時就餐容量增至千余人。尤其是旅遊旺季,賓客盈門,食客常常從中午喫到深夜,中間不打烊。市場的繁榮顯而易見,九尺鎮上其他餐飲投資人紛紛加入“战局”。最近兩年又开了積谷倉文創火鍋、九尺美食文創園、老街記憶鵝腸火鍋、勝發庭院小火鍋四家,形成了“七雄並起”的局面。

“新玩家”入局 以創意促新意

相比於傳統“老店”,新店在品牌引流上完全又是一套新的“打法”。“積谷倉”最大的IP就是四個已不多見的圓形糧倉。據悉,積谷倉建成於1970年。時光荏苒,這座西南區域僅有的圓形糧倉已不再保管糧食,但屹立田間50余年成了見證當地農業發展歷程的“活化石”。在這裏喫火鍋除了回憶過去,還能看展覽,大快朵頤的同時細細品味“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踏實。

要說風格,九尺美食文創園和“積谷倉”頗爲相似。後者是糧倉旁,前者是糧站裏。2021年,這裏還是當地人皆熟知的二分倉,特別是那個“交公糧”的年代,這是當地人的“打卡點”。2005年後,這處糧倉便逐漸廢棄了,大門緊鎖。16年後,它又以鵝腸火鍋店的形象重新出現在當地人的視野中。現在,這裏的總經理叫楊永福,退休前是原九尺鎮高林村黨委書記,2014年被授予“四川省勞動模範”稱號。年過花甲,老楊拿出了“勞模精神”搞經營。“我們的底料都是我自己炒的。”楊永福說。

“老街記憶”是當地的“祖傳店”。經營者陽磊的母親當年开的“盧媽串串”就曾在當地火極一時。去年,轉型做鵝腸火鍋後,“老街記憶”除了傳承那份“媽媽的味道”,在品牌推廣上主打文藝範兒。“小鎮青年大磊”視頻號到目前已經更新了超過90期。主角“大磊”正是老板陽磊。視頻號定位爲鵝腸火鍋的傳播者,跟着“大磊”的鏡頭,九尺當地獨特風情和人文氣質一並展現給觀衆。“勝發庭院”的經營者是一名退伍女兵,同樣也在抖音、視頻號上“嶄露頭角”。在“七雄爭霸”的格局中,後起之秀如何殺出一片天地?靠的就是“作風過硬”——比菜品、比味道、比服務,靠真本事培育“老顧客”。

市場有增 但距“沸點”還差一把火

早在2008年,彭州九尺鎮就通過家禽業聯合會注冊了“九尺鮮鵝腸火鍋”商標。如今,人口不過4萬的小鎮,开着7家鵝腸火鍋店,其中4家新店“活”得還挺好。

“我們判斷市場一定是有增量的。”九尺鎮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從商家那獲得的數據,哪怕是疫情期間,老店的客流都有所增加。拿趙老四舉例,日接待量超100桌的天數是明顯增多的;發發也有排隊上客的現象。新增四家店也說明,只有市場有足夠的增量,新店才开得起走。”

不過,面對現狀該負責人也表示了擔憂,那就是品牌價值轉化還遠遠不夠,總還差着一點“火候”,“在我們彭州待客,喫火鍋一般會帶客人去九尺燙鵝腸。九尺美食文創園开業前,經營者曾帶着問卷前往春熙路進行調查,發出去300份有效回收200份,結果顯示89%的受訪者表示知道九尺鵝腸火鍋。”但經過30多年的發展,在九尺鎮黨委、政府眼裏,現狀帶來的不是喜悅,而是“不進則退”的感覺。“新都的瑪歌莊園火得一塌糊塗,年營業額超過了億元;崇州大雨村的鮮道幸福裏火鍋營業額也有好幾千萬。如果擠幹‘水分’,我們鵝腸火鍋的總經營額其實不及人家,這就是差距。我們做了30多年,輕易就被後起之秀反超,當然難以令人滿意,背後的深層次原因更應該深刻總結。”該負責人表示。

好在,九尺鵝腸火鍋品牌影響力和市場號召力仍在擴大,“前幾年我們在成綿復线高速路兩側做了兩塊廣告牌——品天府火鍋,燙九尺鵝腸,結果川B、川F牌照的車子漸漸多了起來,事實證明有一些效果。另外,對內我們建議現有商家在做大鵝腸特色的同時,再推出一些其他叫座的菜品,給食客多一個來九尺燙鵝腸的理由;對外,我們向周邊區(市)縣,甚至是外地消費者推薦,九尺鵝腸不僅僅是一道菜。前面冠了地名,說明要喫正宗鵝腸火鍋還是來九尺,用本地泉水清洗後口感的確不一樣。希望‘請客燙鵝腸’的待客之道擴散到周邊甚至更遠的地區。”

近年來,爲了吸引顧客,各家都拿出看家本領,比學趕超各顯神通。消費者紛紛感嘆,九尺鵝腸火鍋也“卷”起來了。“各家都在練‘內功’,‘內卷’還是爲了更好服務消費者。”該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大家互相補台、‘卷’而不破,共同捍衛九尺鵝腸火鍋的聲譽。鍋裏有了碗裏才有,整體人氣旺了大家生意才好做。大家要多算大账,切忌打小算盤,一起握指成拳,熱情好客優服務,爲九尺美食小鎮添光彩。”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九尺鵝腸火鍋的“七上八下”:品牌價值轉化尋“沸點”

地址:https://www.100economy.com/article/80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