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美食100 流行餐單 明天中元節,飲食有講究,3種傳統美食不能少,多福多壽保平安

明天中元節,飲食有講究,3種傳統美食不能少,多福多壽保平安

by admin - 2023-08-29 54 Views

中元節,也稱“鬼節”、“七月半”,既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的節日,也是最大的祭祀節日之一,人們會在這一天祭祖、追懷已逝的親人。除了准備水果、鮮花、肉脯、酒、香燭、紙錠等祭品在家中祭拜或者去墓地祭掃之外,在臨水的地方,人們還會在水中放許愿燈和河燈,寄托自己對過世親人的思念與美好的祝愿。

敬祖盡孝、祭祀祖先、懷念先輩、這也是中華民族流傳至今的傳統美德。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裏,很多地方都有着特定的飲食習俗,到底中元節要喫什么呢?有什么寓意和講究呢?下面,我來推薦3種傳統美食:

一、鴨子:

不少地區中元節講究喫鴨子,是因爲鴨子的諧音是“壓"寓意着可以壓住不好的東西;還有一種民間傳說的說法是:“逝去的祖先在這一天要回家探親,過不了奈何橋,需要鴨子幫他們過橋。”從養生方面來說:初秋的天氣暑氣並未完全褪去,炎熱高溫時有反復,適當食用鴨肉,有助於祛溼解毒、降秋燥的作用。用鴨子搭配應季的蓮藕、玉米、慄子來一起煲湯,鴨肉嫩滑、蓮藕軟糯、玉米香甜、慄子綿軟,湯濃味美,喫起來特別營養和滋補。

蓮藕煲鴨的做法:

原料:麻鴨半只,蓮藕1個,玉米1個,去皮慄子10顆,姜片、蔥段、料酒、食鹽適量

制作步驟:

1:將麻鴨斬成小塊,洗淨後,用清水浸泡20分鐘泡出血水,再用清水清洗幹淨;玉米洗淨後斬成小塊;蓮藕洗淨後去皮、切成滾刀塊,然後浸泡在清水中以防變色。

2:火上坐鍋,倒入清水,加入適量姜片、蔥段、料酒,水快开前下入鴨肉,水开焯水2分鐘後撈出、並用溫水洗淨備用。

3:火上坐砂鍋,下入鴨塊、蓮藕塊、玉米塊,加入沒過食材的清水,再加入幾片姜片,大火燒开後,轉小火煲1個半小時。

4:下入慄子,再加入適量食鹽,繼續煲20分鐘後,即可關火出鍋。

展开全文

二、包子:

江西人在中元節這一天要喫包子,這是源於一個傳說“從前,法師在做法術時,向台下撒了包子和水果,一個久未懷孕的女子搶到了包子,第二年便懷上了孩子。”因此,在中元節這天,婦女喫包子,寓意着早生貴子;小孩子喫包子寓意一生平安、免受驚嚇。

豇豆鮮肉包的做法:

原料:豇豆1把,五花肉3兩,雞蛋1個,面粉300克,酵母粉3克,白糖10克,溫水150,蔥姜蒜末、蔥姜水、生抽、老抽、食鹽、香油適量

制作步驟:

1:碗中倒入面粉,加入白糖、酵母,混合均勻後,邊倒溫水邊用筷子攪拌,將面攪成絮狀,最後用手揉成一個光滑的面團,蓋上蓋子放置一旁,等待發酵。

2:五花肉切成塊,放入攪拌機中,加入適量蔥姜水、食鹽、生抽、老抽、蛋清,攪拌成肉餡後,舀出盛在大碗中,再澆上少許熱油;豇豆擇好洗淨、控幹水分後切碎,與肉餡混合,再加入適量蔥姜蒜末、食鹽、香油,用筷子朝一個方向攪拌均勻備用。

3:面團發至2倍大、且表面呈現蜂窩狀時,說明面已發好,在案板上撒些幹面粉,放上面團,不斷揉面排氣。

4:把面揉拉成長條,切成大小相同的劑子,擀成面皮,包上餡料,捏成包子後,放在蒸鍋裏的紗布上,二次醒發至包子變大、手感發輕即可。

5:包子涼水上鍋,中大火加熱,水开後計時,蒸制15分鐘後關火,再燜3分鐘,再打开鍋蓋,白白胖胖的包子就做好了。

三、瀨粉

廣東人在中元節有喫瀨粉的習俗,瀨粉是由米粉(大米打磨之後)爲主要原料制成的長粉條,喫的時候輔以高湯、蔬菜、熟肉就可以了。東莞最有名的燒鵝瀨是將瀨粉在熱水中燙一燙後放入碗中,加上一大勺高湯,再鋪上一層皮脆肉嫩的燒鵝。湯鮮肉美,瀨粉軟糯順滑。在中元節喫瀨粉寓意着好日子長長久久、家人多福多壽。

除了以上的幾種美食,山西人中元節要喫“蒸面羊”、江蘇一些地區講究喫“扁食”、山東人要喫一頓簡單的“粗茶淡飯”等等,不知在你的家鄉,中元節講究喫什么?

中元節這天祭拜之後,別忘記老人常說的幾點禁忌:“少外出、不熬夜、不要买鞋子、少照鏡子、少拍照、不要去水邊、不吹口哨”等等。

俗話說:“百裏不同風,十裏不同俗”,各地有各地的禁忌和講究。不過,現在不少人已經沒那么多講究了,風俗也漸行漸遠了;但是,對於祖先所敬重的文化傳統仍會在這一天永久流傳。祝愿每一位朋友及家人:身心安樂、吉祥如意、福慧增長、益壽延年

每天的柴米油鹽讓我們對瑣碎繁雜的廚事早就沒有了“若如初見”的感覺,但可是然而but,“不計得失、渾然忘我、樂在其中”依然是我們每天的不懈追求。愛生活、愛美食,和你一起分享食物的美味和故事。本文系趴窗看雨的小龜編輯原創,碼字不易,嚴禁不良自媒體抄襲、搬運。喜歡我就~關注!~點贊!~支持我吧~-~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明天中元節,飲食有講究,3種傳統美食不能少,多福多壽保平安

地址:https://www.100economy.com/article/86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