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看菜譜的人會知道,中國的菜餚有個很獨特的地方:量化指標不夠明確,菜譜中會有很多“少許”“適量”等字樣,即便是同一道菜,同樣的烹飪步驟,不同的廚師做出來的菜味也不一樣,甚至即便是同一個廚師,在不同時間做出來的菜味道也會略有區別,所以有人說中餐沒辦法做到“去廚師化”,無法進行“中餐工業化”,但預制菜的出現打破了這一格局。
預制菜做到了廚房用料標准化,借鑑了洋快餐的工業化思維,在工廠中預先對食品原料進行統一加工,簡單烹調後即可食用,如今的預制菜已相當的成熟,大體分爲即食食品、即熱食品、即烹食品、即配食品,無論是罐頭、滷味、速凍水餃、自熱火鍋、料理包還是需要自烹飪的薯條、肉丸、酥肉,或者是最基礎的免洗蔬菜,切好的土豆絲等等都是屬於預制菜的品種。
廣義的預制菜已經無可避免的進入生活中,這是工業化發展的必然產物,隨着隨着鎖鮮技術、冷鏈技術的發展,快餐店、小喫店、外賣店甚至是高端的星級飯店裏預制菜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我們被動的接受預制菜,但不代表大家都同意預制菜用在所有的場景下,尤其是料理包式的成品菜餚。
新學期剛开始,預制菜進校園的話題就引發熱議,這裏的預制菜指的是“即熱預制菜”,和料理包基本是一個概念的,大多數人對預制菜進校園是持反對意見的,孩子是每個家長的底线,寧可自己喫的差一些,也要讓孩子喫的好一些。
雖然正規銷售的預制菜,理論上是符合國家標准的,無論微生物、添加劑等指標上也是合格的,甚至在食品安全這一塊會更放心一些,但要清楚的認識到,目前的預制菜水平和工藝下,批量生產的日常預制菜在口感、色澤、味道也很難達到現炒菜餚的水准,爲了延長保質期,各類添加劑也會有不少,預制菜的營養也低於現烹的菜餚。
孩子們在學校營養的攝入主要就是學校食堂,這不是一件小事,孩子們正在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學校的飯菜一喫就是好幾年,食物品質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是不能承擔任何風險的,而成品預制菜目前還沒有得到大衆的廣泛認可,在配料、口感、色澤上還有諸多讓人不滿意的地方,這種情況下就急匆匆的往校園裏推廣,是非常不妥當的,也是讓家長們很不放心的,也難怪有家長聽說學校喫預制菜,幹脆每天去學校給孩子送飯了。
1、需要做到無添加劑、防腐劑。這是最基本的要求,化工原料絕對不能出現在孩子的一日三餐中,上班族點外賣點到預制菜,和學生長期喫食堂的預制菜其健康影響不能等量齊觀,哪怕是符合國家標准的劑量也不行,任何人都不會讓正在長身體的孩子長期喫這些有添加劑的食物。
另外預制菜的包裝用塑料包裝也是不妥,加熱後難免有害物質會析出,如果真的要使用,可以參考罐頭的包裝和保鮮形式,做到無添加,無二次污染。
2、需要做到口味、色澤正常。預制菜不是應急食品,既然要讓孩子喫,就要讓孩子喫的有食欲,不能一提到學校的飯菜就一臉嫌棄,孩子喫的少營養不夠也影響生長發育,預制菜普遍存在的口感差、色澤差的問題不得到解決,也不能同意預制菜進校園,有些菜適合預制,如一些燉肉、炸雞腿等,有些菜現階段壓根就不適合預制,如炒青菜、炒雞蛋等,要根據情況變通,也要從技術和工藝上下功夫才行。
3、需要做到營養好安全性高。幾乎任何食物經過長期存放後,營養都會有一定程度的流失,營養也會變的不均衡,如何保證預制菜新鮮、快速的走上餐桌也是很值得關注的一個問題,如果是進校園,是否能做到“當天達”,把預制菜工廠變成學校的“中央廚房”,讓孩子們喫的健康,喫的營養才行。
另外預制菜進校園更要注意安全檢測,否則很容易發生大規模的食品安全事件,要設定專門的機構對進校園的預制菜的質量進行嚴格的把關,標准要高於一般的預制菜,否則也不能同意預制菜進校園。
預制菜進校園這件事,要對正當性、必要性做出一個全面性的評估,要充分徵詢家長、學生的意見,提供選擇權。
預制菜確實有優點,如對出餐環境,出餐人員要求低,學校食堂裏選擇簡單加熱就行,降低了食堂的運營成本,也降低了管理的風險,食品安全問題也會減少,但如果上面提到的三個問題不能得到解決,預制菜依然不適合在校園中推廣,這不是一道單選題和必選題,要給與家長和學生選擇的機會,決不能強制性的推行。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可以接受預制菜,但孩子是底线,做不到這3點,寧可天天送飯
地址:https://www.100economy.com/article/90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