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第2屆東莞茶博會將特別舉辦東莞茶宴,隆重舉行“中國藏茶之都”授牌儀式,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正式授予東莞“中國藏茶之都稱號”同時希望東莞以此爲契機,進一步做好藏茶文化,促進中國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東莞被官宣授予“中國藏茶之都”
其實早在本世紀初,東莞在茶行業以及民間已被公認爲“藏茶之都”和茶行業的風向標。據不完全統計,東莞2460平方公裏的土地上,大型專業茶葉批發市場達11個之多,茶店,茶莊達上萬家。東莞每年茶葉交易金額高達約30億元,民間囤茶量從早年公布的30萬噸,到如今的45萬噸。而倉儲的茶類從原先的雲南普洱、青磚等爲主的黑茶,到如今的白茶、六堡、烏龍茶、安茶、乃至陳皮都成爲了東莞專業倉儲的品類。
可以說東莞以一城之力改變了茶行業的產業鏈,原先普洱、青磚、安化黑茶、雅安藏茶、六堡茶、白茶等等剛剛出廠的新品,只有通過東莞優質倉儲陳化“再加工”後,才能成爲成品推出市場。而各大專業院校,對與茶葉倉儲後物質的轉化與理化分析,以及對人體健康影響的研究也成爲了必不可少的學術課題。
藏茶之都背後的體量到“標准化”之路轉變
在茶圈,關於茶葉到底該走標准化的路线,還是個性化的路线,不同的人持有不同的觀點。踐行標准化的走工業化產業路线,贊成個性化的則強調茶的文化屬性,講究山頭、古樹、產區、講制茶師傅...在這其中更承載着一份情感的溫度。
雲南、東莞聯合推動年份普洱標准化(2023年)
但是茶葉倉儲“標准化”將直接關乎到茶葉品飲價值、流通價值和收藏價值。對於引導產品定向陳化有着極其重要的意義。在如今市場年份茶品質參差不齊、老茶魚龍混雜,正是制約這年分茶產業健康的流通的瓶頸。而“藏茶之都”的稱號的背後是一份責任和擔當。
東莞三項團體標專家審查會(2021年)
近年來,像雙陳、昌興、天得等東莞各大倉儲企業在,都逐步开展倉儲標准化的研究。在2021年,中山大學、東莞市食品藥品檢驗所、東莞市質量監督檢測中心、東莞茶葉行業協會、東莞茶文化促進會、東莞市物流行業協會、廣東省電商產業園區標准化技術委員會等單位專家通過審查,《年份茶貿易規範》、《年份茶評估規範》、《年份茶數字化倉儲與藏養規範》三項團體標准正式通過,而地方標准指定於完善也正緊鑼密鼓的开展當中。
於此同時,東莞於中國中檢集團還探索出年份茶的“先進標准+認證”模式。在原有標准化茶倉的基礎上,中檢集團、中國質量認證中心等國家權威檢測認證機構圍繞企業內部管理、質量管控等核心環節進行“全過程管理認證”
對茶倉中的普洱茶進行採樣、封存、監管,確認合格後賦予“品控”標貼,確保倉儲茶葉達到預期質量管控目標。有效形成了“傳統技術+數字化創新+質量基礎”支撐的完整質量管控體系,成功爲茶行業產業集群探索出一條打造區域品牌的新路徑
東莞开展茶葉倉儲標准化工作及成果以及認證等工作,填補了長期以來年份茶的判定缺乏科學依據的空白。二是通過科學的方法實現產品的可追溯性。對於茶葉生產企業明確了後發酵生產方式(倉儲)和評估、檢驗標准,確保年份茶的品質,提升產品價值,轉化變現;對於消費者來說,明白消費,品質等價;對於監管者來說,更好地規範市場,確保年份茶質量安全、品質達標,維護消費者和生產者權益。
如今被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正式授予 “中國藏茶之都稱號” 東莞,早已用全新的姿態,賦能茶產業高質量發展,讓東莞藏茶,世界共享。
(資料來源:茶界六十度)
編者注:
1、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平台立場,以上圖文,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後台聯系我們刪除。
2、熱忱歡迎廣大茶友投稿,投稿請發至:admin@chinadarktea.com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遲到官宣!“中國藏茶之都”背後的標准化之路
地址:https://www.100economy.com/article/98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