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美食100 流行餐單 從偏居一隅到茶味共享,“小而美”的鳳凰單叢茶這樣培育大市場

從偏居一隅到茶味共享,“小而美”的鳳凰單叢茶這樣培育大市場

by admin - 2023-12-22 43 Views

如何讓外行人認識鳳凰單叢茶?有的人會科普它的復雜風味,談及杏仁香、蜜蘭香等十大香型的知識;有的人會追溯原產地,提起烏崬山上的古茶樹資源。但在今天,只要從滿大街叫賣、名字有些怪異的鴨屎香新茶飲聊起,就能瞬間勾起衆人的興趣。

好的鳳凰單叢茶,總是藏匿在高山雲霧之中;實際上,鴨屎香一炮而紅的背後,外行人看鳳凰單叢茶的品質、價值,也總是隔着一層迷霧。

要培育更大的市場、推動產業走出去,就必須穿透這層認知上的迷霧。記者調研發現,從古茶樹資源的保護,到香型體系的建立,再到茶具、衝泡過程等文化內涵的普及,當地的人們也在擁抱變化、傳播新知的過程中,找到了產業發展的密碼。

“追香”制高點優異單株選育推動市場化

在網絡平台上,對於“喝茶在潮汕人心目中佔有怎樣的地位”一問,有高贊回答稱:“哪怕你是到對方家裏吵架,也要喝茶。”這並非誇張,在潮州,無論是高樓大廈,還是深巷人家,總能見到人們三三兩兩圍攏喝茶的景象,“有闲來食茶”成了潮汕人經常掛在嘴邊的客套話。

潮汕人的喝茶傳統古已有之,但古代潮汕地區的產茶量並不算高,所飲茶葉也主要來自福建的武夷山區。在清朝乾隆時期,經廣東口岸出口的茶葉,份額最大的也爲武夷茶,而武夷山大宗貿易以閩北水仙茶居多。自此,廣東茶農掀起大面積栽種水仙茶的熱潮,制作好的茶葉被稱爲鳳凰水仙。到清朝嘉慶年間,鳳凰水仙已成爲全國24種主要名茶之一。

“單叢”的得名,則是由於當時的鳳凰茶農並不似福建人及早掌握無性生殖的方法,要靠單株採制、單株制作才能保證成茶品質的純粹和穩定。清代至民國期間,凡採用單株採摘制作,單獨儲存的高品質鳳凰水仙,均稱單叢。

公元1861年,隨着汕頭埠正式开放爲對外通商口岸,許多鳳凰人乘坐“紅頭船”下南洋謀生,也使這一縷茶香飄向了東南亞各國。廣東南馥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林偉周介紹,90多年前他的祖父在泰國曼谷开設鳳凰茶行,到他這一代已經是第三代。據林偉周回憶,新中國成立後,國家統一收購制定了標准和分級,將鳳凰茶分爲三個等級,等級從高到低爲單叢、浪菜和水仙。“那時候茶的產量並沒有那么大,等級也比較單一,因爲統一收購每斤茶葉只能賣十幾元,很多人選擇種水稻。”林偉周表示。

改革开放後,隨着鳳凰茶市場化的不斷加深,茶的產量不斷提升。數據顯示,1959年鳳凰鎮茶葉總產量達到2195擔(一擔等於60斤),總面積爲4364畝。2000年茶園面積就發展到3萬多畝,茶葉總產300多萬市斤,年產值6000多萬元,成爲鳳凰鎮的經濟支柱。

展开全文

在這個時期,鳳凰單叢茶得以被市場接受,與茶葉的名優化不無關系。1990年以後,鳳凰鎮掀起了嫁接名、優、稀的茶樹品種的熱潮,不僅選育了優異單株,還造就了鳳凰單叢茶以香型命名的文化奇觀,廣泛流傳的有黃枝香、芝蘭香、肉桂香等十大香型的劃分,甚至出現了像鴨屎香這樣的怪異命名。爲延續鳳凰名茶優勢,林偉周設立苗圃場繁育基地,1988年至今已繁育了數十類新品種,茶苗也達上千萬株。

茶文化專家羅軍告訴記者,鳳凰單叢茶是中國茶文化中“追香”的制高點,最爲特別的就是它香氣的多樣性,“和很多走工業化路线、追求穩定的較大規模的茶不同,鳳凰單叢茶的每個香型都是一個樣本,因此我們沒必要把工業化的管理體系遷移到它身上來,而是要讓更多人認識它、保護它、欣賞它”。

告別“賣熟人”直播开啓茶文化傳播新窗口

在鳳凰鎮的大庵古茶園裏,开枝散葉的古茶樹與村落交相輝映。這裏最長壽的古茶樹已有600多年,每年春茶採摘之時,許多採茶工攀上梯子採茶,生怕碰壞了古茶樹的枝葉;當地村民在古茶樹下聚集,舉辦隆重的採摘儀式。

大庵村的村民幾乎家家有古樹、人人懂種茶,許多村民家建有兩個房子:一個用來居住,一個用來做茶。90後的庵聚莊茶業負責人郭志明家裏在古茶園裏擁有幾十畝茶樹,自打懂事起,他有時間就會去制茶。在郭志明看來,決定茶的品質和價格最關鍵的因素,一是樹齡,二是制茶工藝。“大庵村的茶葉在樹齡上是佔優勢的,但即便是茶葉本身材質是好的,但是在處理過程中做得不好,品質還是不盡如人意。”

一片好茶從採摘到制成需要花費將近24小時的時間,午後採摘完要進行曬青,當晚每隔兩個小時就要碰青一次,碰青結束基本已是凌晨三四點,而一系列工序都需要手工完成。據郭志明介紹,茶農的資金缺口主要出現在3月的採茶季,要支付大量採茶、制茶工人的工資,但除了這類季節性的資金需求之外,他們也有機械化投入的需求。這兩年,他將舊廠改建成新廠,購置了制茶設備,如今揉捻和炒青等部分環節可由機器完成。

在茶的制造工藝中,消費者的味蕾也發揮着風向標的作用。郭志明觀察到,隨着茶葉消費人群的年輕化,年輕人普遍不喜歡重發酵的味道,因此他們在茶葉發酵上基本都以輕發酵爲主,更大程度地保留茶葉的香味。

茶葉的銷售端也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往,分布於潮州大街小巷、由鳳凰人开設的茶鋪,多爲“一家一戶”式的個體化經營,依賴熟人的關系網絡把茶葉賣出去,銷售範圍往往僅限於茶店周圍的當地居民。而如今,鳳凰的茶農和茶商們幾乎人人都有抖音號,以茶文化爲牽引,利用直播電商將產品推廣到國內其他區域。以林偉周創立的南馥品牌爲例,最高一場直播的銷售額爲180多萬元,產品銷往山東、上海、北京等地。

對此,羅軍分析,鳳凰單叢茶品種和香型的多樣,造就了它的“小而美”。“這在以往的傳統電商平台上是很難推廣的,因爲它的知識很豐富,不是一個簡單的SKU數據能夠囊括的,如今借助直播電商,當地茶商們可以普及更多的種茶、制茶和泡茶知識,以帶動鳳凰單叢茶的銷售。”

“鴨屎香”當紅當地探索特色化產業發展路徑

在新茶飲消費興起的時代,鴨屎香系列飲品有多火?據不完全統計,新茶飲市場已有超過100個連鎖品牌上线了鴨屎香系列飲品,其中,丘大叔、LINLEE、撻檸、檸季等品牌都將鴨屎香檸檬茶作爲主推品。鴨屎香成爲現制茶飲領域內的網紅,也給鳳凰單叢茶的產業發展帶來全新的契機。

不過,與安溪鐵觀音和武夷巖茶等其他半發酵烏龍茶品種相比,無論是茶葉的產業規模,還是文化及市場影響力,鳳凰單叢茶也是名副其實的小衆茶,還面臨着資金和人才缺乏、交易市場不透明等種種難題。

數據顯示,2022年潮州市茶葉種植面積達24.12萬畝,年產幹毛茶3萬多噸,毛茶產值73.18億元,三產產值合計約260億元。2022年年底,《潮州市鳳凰單叢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總體規劃(2021—2025年)》正式印發,在具體目標上,提出到2025年,全市茶園面積發展至25萬畝,茶葉產量達3萬噸,茶產業總產值達400億元。

記者了解到,鳳凰單叢茶企業的資金需求集中在兩大方面,在收購茶葉時需要提前墊付資金,以及在下遊銷售中回款不及時導致資金緊張等。中國農業銀行潮州分行副行長黃思超告訴記者,農行創新推出農業龍頭貸、鄉村振興產業貸、實施主體貸等系列產品,支持茶產業的經營發展;而在服務農戶方面,積極推廣惠農e貸,在種植區推動農戶信息建檔整村授信,有力地發揮了惠農支農的作用,支持了茶葉種植區的發展。

黃思超坦言,在金融服務茶產業的過程中,還存在種植面積、經營收入等生產、交易要素沒有充分數據化的問題。下一步,潮州農行將積極推動數字賦能茶產業工作,不斷強化金融創新。

當地政府也在積極推動產業做大做強,促進茶味共享。廣東省茶業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張黎明介紹,潮州按照特色化、差異化、品牌化茶產業發展路徑,在“質量立茶、科技興茶、品牌強茶、文化傳茶”上下功夫,轉型升級做強產業、供應價值“三條鏈”,發揮茶產業牽引力、整合力、創造力,做大比較優勢,全力推進鳳凰單叢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文|記者 黃婷 程行歡 戴曼曼

圖|記者 嚴錦程

策劃|吳江 孫晶

統籌|戴曼曼 程行歡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從偏居一隅到茶味共享,“小而美”的鳳凰單叢茶這樣培育大市場

地址:https://www.100economy.com/article/105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