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外匯投資點評 QE根本就是個政策錯誤 美聯儲要引鴆止渴到何時?

QE根本就是個政策錯誤 美聯儲要引鴆止渴到何時?

by admin - 2022-11-24 95 Views

也許偉大的量化寬松(QE)實驗是一個錯誤,現在是各國央行承認失敗的時候了,他們需要盡快將這個剔除出政策工具箱。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美國、英國、歐盟國家的央行一直把QE作爲政策核心內容,具體表現形式就是买進長期債券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QE的邏輯是通過購債降低長期利率,從而提振需求、放貸和風險偏好。

QE可以說是毫無經濟效益,但成本卻相當不菲,現在,當各國央行打算通過加息和量化緊縮(QT)來對抗通脹時,卻發現自己的手腳已經被捆住,而且結束QE本身已經構成金融穩定風險。

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各國央行不顧一切想往金融體系注入流動性,在政策利率爲零的情況下,他們需要找到另一種寬松工具,所以購买了長期債券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從而擴大了資產負債表規模,這本來是一項應急措施,結果卻持續很多年,第一期QE到期後緊接着推出QE2,然後又來了QE3,美聯儲生怕一旦停止購債,市場就會崩潰。

在第一個QE推出大約10年後,在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終於开始收縮之際,新冠疫情來了,隨之出現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QE,現在,即使通脹和房地產市場有所回溫,即使危機最要緊的關頭早就已經過去,QE仍然沒有退出舞台。

客觀地看證據,目前尚不清楚這些債券購买行爲到底給經濟帶來了多大幫助,正如美聯儲前主席伯南克曾經所言,“QE的問題是實踐中有用,但理論上無用”。

在市場陷入困境的情況下,央行介入並購买債券可以給市場提供必要的流動性,但使用QE來提振整體經濟的話,無論是從降低失業率還是提高通脹率的角度,結果都令人存疑。

一項名爲“QE的五十道陰影”的研究評估了許多探討QE對經濟影響的論文,最後發現所有來自央行的觀點都是QE取得巨大成功,但學術界只有一半的研究提到QE對GDP或通脹有所助益。當真正要確定幫助有多大時,這些研究認爲並沒有像央行聲稱的那么好。

與此同時,QE成本也不低,首先是直接成本:QE本質上是一種槓杆押注,如果利率上升,央行账面會有損失,美聯儲對銀行存在聯儲的准備金支付利息,同時借用這些准備金來購买長期債券,如今聯邦基金利率爲了抗擊通脹而升高,相應的美聯儲支付給銀行的准備金利息也會超過其債券投資所得,等於是在賠錢。

QE的間接成本甚至可能更大,運用QE來維持低利率其實是人爲令風險評估失真,美國國債本來是零風險資產,被市場作爲給資產定價和衡量風險偏好的標尺,在經濟中,長期國債被認爲屬於系統重要性資產,如今它們的價格被人爲扭曲,削弱了其定價的指導意義。

國際清算銀行(BIS)發表文章稱,降低長期利率會降低企業發債成本,從而支撐“僵屍公司”。在疫情期間, 美聯儲對抵押貸款支持證券市場的幹預可能會使房地產市場價格扭曲多年。

斯坦福大學商學院的金融學教授Hanno Lustig提到了另一種擔憂。

他說,如果政府舉債過多,市場會發出信號,但QE的存在掩蓋了這種傳導機制。債券交易員的投資更多是參考央行的購債舉動,而不是市場基本面情況。

QE模糊了財政和貨幣政策之間的關系,並威脅到央行的獨立性,因爲美聯儲實質上是在將國債貨幣化,這也使得其很難遵守貨幣政策原則。

長期以來,宏觀經濟學家之間就美聯儲應該如何實施貨幣政策存在着爭議。是否應該見招拆招,根據當前政策來做出應對?還是說應該根據經濟數據表現,遵照預先制定的規則來做出反應?

許多經濟學家認爲,在大多數情況下“按規則辦事”更爲穩妥,因爲它可以保持美聯儲的信譽並提高政策透明度,QE沒有公式或規則:它是一個應急的工具,緊急情況下,比如發生金融危機時,QE可能是有用的,但是如果抓着QE不撒手會使外界認爲央行打算把這種緊急行動沿用到承平時期。

退出QE絕非易事,各國央行現在資產負債表很龐大,瘦身需要數年時間。而且正如我們在英國看到的那樣,當央行停止購买債券時,可能會使市場陷入混亂,既然QE已經成爲常態,那么到下次經濟衰退時,市場就會期待當局推出更大規模的QE,如果不這樣做,債券市場可能就會有麻煩。

這就是爲什么央行需要承認QE是錯誤的原因,在低估了通脹的嚴重性後,他們的信譽已經受到威脅,現在是時候仔細研究一下過去十年的貨幣政策,重新思考什么是有效的,什么是無效的時候了,否則,我們將永遠擺脫不了QE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QE根本就是個政策錯誤 美聯儲要引鴆止渴到何時?

地址:https://www.100economy.com/article/10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