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紹興12月26日電(項菁) 寒冬時節,萬物歸藏,正是一年一度紹興黃酒冬釀的“黃金時間”。近日一早,記者探訪“中國黃酒之都”——浙江紹興一大型黃酒釀制工廠,只見一只只裝有酒液的酒壇披上了薄薄的白霜,裏頭的黃酒悄悄發酵。
紹興黃酒釀制技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遵循夏制酒藥、秋制麥曲、立冬开釀、立春榨酒等“節氣法則”。每年立冬節氣後,紹興地區大型酒廠、家庭作坊便紛紛开啓傳統冬釀。
走進紹興年產3萬噸的大型釀酒廠,室外天氣雖寒冷,室內卻熱氣騰騰,工人們忙活在各自生產线上。
在自動化投料、配料流水线前,工人駕駛叉車轉運黃酒原料。項菁 攝
冬釀的第一步是浸米和蒸飯。記者注意到,和以往傳統蒸飯機不同,其採用自動化投料、配料流水线,糯米從蒸飯機出來後,機器會自動添加水、麥曲、酒母等,再經機械化充分攪拌均勻,形成釀酒原料。
接收原料、來回運輸、倒入酒缸……現場,五名工人各自駕駛一輛小型叉車,將一桶桶釀酒原料轉運至前酵間落缸發酵。
“以前配料和轉運都需要純人力,現在機械化後,勞動強度大大降低。”一名工人告訴記者,五人一天能轉運大約360桶原料,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釀酒師傅攪拌酒糟。項菁 攝
現代技術爲冬釀助力的同時,古法技藝也持續傳承。
原料落缸後,黃酒冬釀便進入前期發酵階段。室內,一口口大酒缸盛放的原料經過冷卻、發酵、攪拌等步驟形成醪糟,釀酒師傅用溫度計實時測溫,確保發酵達到最佳狀態。等待數日發酵後,釀酒師傅便將黃酒裝入小酒壇內,並進行密封和滅菌處理。
記者在現場看到,一壇壇黃酒整齊排列、有序堆放,構成了冬日絕佳風景线。近距離觀察,還能聽到酒壇內滋滋作響的發酵聲。
釀酒師傅查看黃酒發酵情況。項菁 攝
“冬釀的每一道工序都很重要,尤其受溫度、溼度等因素影響。”該酒廠釀酒師傅王志新受訪時提及,今年立冬後的氣溫偏高,影響酒母衰老速度,於是其分批制作酒母確保活力,“近期氣溫較低,十分有益於黃酒露天發酵。今年冬釀會一直持續到1月中旬”。
汲取門前鑑湖水,釀得紹酒萬裏香。根據《紹興黃酒保護和發展條例》,要傳承紹興黃酒釀制技藝,促進紹興黃酒產業高質量發展。
作爲國家級黃酒資深評委,王志新認爲,應積極推進古法工藝與現代技術相結合,用新技術賦能黃酒發展,讓老手藝永流傳。
其實,多年來,黃酒界人士一直在探索釀酒技術創新,比如在釀制環節削減酒體中容易“上頭”的物質,首創“不上頭”黃酒,讓更多人適應黃酒口味;建設中的黃酒產業園將納入黃酒智能化生產基地,有望創新开啓智能化釀酒模式。(完)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老手藝與新技術交融 “探祕”紹興黃酒冬釀
地址:https://www.100economy.com/article/106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