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美食100 流行餐單 貴州迎賓酒“醬香”背後的神奇工藝:勾調

貴州迎賓酒“醬香”背後的神奇工藝:勾調

by admin - 2024-01-19 69 Views

一杯酒,對中國人來說代表着什么?

也許是“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灑脫,或是“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的浪漫,又亦或“一壺濁酒喜相逢”的豁達。

酒,牽動着歷代文人的惆悵與豪情。從最初由果子自然發酵而形成的天然果酒,到古代曾長期流行的“醪糟”式發酵米酒,再到制曲與蒸餾技術進步共同催生的蒸餾白酒,古往今來,酒的類別與制造工藝隨着生產力的進步而發生着翻天覆地的變化。

酒也是自然發酵的產物,當第一批微生物誕生,爲了生存、繁殖的需要,开始分解、轉化環境中的物質,並將自身的代謝產物釋放到環境中——廣義上的“發酵”,开始了。在微生物發酵的諸多饋贈中,“酒”是其中很特殊的一種

展开全文

釀酒發展

時間錘煉醬酒香

酒最初是如何被發現的?說來倒是並不復雜,大抵就是喫剩的糧食變質發酵了,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產生了酒精

身處歷史悠久的農業大國,耕種讓谷物成爲了人類所能擁有的最高產、最穩定的糖分來源之一。

享受過飲酒樂趣的人類,自然而然地开始用谷物釀酒。因此,古老的農耕文明遍及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時,酒也從未在文明的進程中缺席

人們嘗試過用稻、黍、稷、麥等各種谷物釀酒,隨着蒸餾技術的加入,人們开始追求更爲火辣的烈酒,高粱也漸漸取代水稻成爲最常見的釀酒作物。

不過釀酒者依然探索着不同谷物的風味,每個愛酒人都知道,小麥酒的口感有些刺激,大米酒酒質爽淨,高粱酒則有醉人的醬香

古鎮茅台

酒香染得歲月長

如果你在茅台鎮待的時間足夠長,就會發現——四季之中,貴州迎賓酒酒廠裏散發出的酒香味並不相同。

春夏之交,酒味是最好聞的純澈微甜的醬香味,飄入鼻尖就能喚起舌頭上的味覺記憶;冬天的酒味不那么明顯,倒像是在蒸高粱飯,偏偏味道還有點半生不熟的;盛夏就有點不美好了,酒香裏帶着一股焦味,幾乎讓你疑心是不是什么東西燒糊了。

貴州迎賓酒的醬香工藝,一年要取酒七次。同一批高粱,在不同的發酵階段、不同的溫度溼度中,味道也不同,烤出來的酒味道差異也很明顯。

同一個酒窖裏不同位置烤出來的酒,風味也大不相同,貴州迎賓酒有多個制酒車間和窖池,工藝流程再怎樣標准,微生物畢竟不會按照人的標尺去工作,風味又會有細微的區別。

微生物,看不見摸不着,在實驗室裏單獨培養還動不動就養死了,何況要拿成噸糧食培養出上千種適宜的微生物,還要讓它們在復雜的環境中彼此交互,達到最佳配比,最終產出醬香合宜的酒。

很難想象古人怎么在沒有顯微鏡的條件下達到這種壯舉,人們恐怕就是這樣依賴着自己的感官、不斷總結試錯,終於用數百年的時光摸索出這樣一套絕技,然後謹慎地、一絲不苟地傳承下來。

勾調大師

桌上擺放着整個酒廠

酒體的風味差異復雜,但無論什么時候去买貴州迎賓酒,總能喝到始終如一的味道。這就是“勾調”的功勞,勾調時,比例需要十分精准

勾調師的工作場地,看起來好像是件幹幹淨淨的實驗室。桌子上擺着一兩百個小罐子,上面有簡單的標注:何時產於哪個車間、哪個窖池、哪個輪次、屬於哪種典型酒體。可以這么說——整個貴州迎賓酒廠,都擺在勾調師面前這樣一張小小的桌子上了。

勾調工作不像制酒制曲那樣需要頂着高溫、流着大汗,但也不輕松。一兩百份基酒,常人恐怕嘗過兩三種就分辨不出來了。

可是在貴州迎賓酒勾兌大師的手中,一聞、一抿,不用看標注,連這份酒樣是從酒庫的哪一個壇子裏取出來的都能說得清清楚楚。更進一步說,大師甚至能從基酒中判斷出特定輪次的生產狀態。

感官極度敏銳,還能牢牢記住品嘗過的每一絲風味,這是成爲一名勾調師必須具備的素養。在此基礎上,他們還要平衡這一二百種味道,精准配比出最經典的“貴州迎賓酒”味。

如今,勾調師就會在拿到基酒樣本的同時拿到一份理化指標的檢測報告,制曲、制酒的各個環節也有了快速檢測溫度、溼度、樣本成分的工具,貴州迎賓酒的風味輪廓也逐漸搭建起來。

中國酒文化歷久彌新,不僅僅是對於傳統的繼承延續,更衍生出了屬於自己獨特的魅力。

在貴州迎賓酒的傳統生產工藝背後,蕴藏着無數人堅守工藝傳承下“風物常新”的不竭動力。它們無一不向我們昭示着中國醬酒的神奇!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貴州迎賓酒“醬香”背後的神奇工藝:勾調

地址:https://www.100economy.com/article/109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