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鐵觀音制作工藝,傳統花香的祕密
揭祕鐵觀音制作工藝,傳統花香的祕密
詹朱祥
提起鐵觀音,善於品茶的人都會被其豐富多變的香氣、婉轉深長的韻味、濃厚清澈的茶湯、生津回甘口感所折服,而這也是傳統花香鐵觀音在衆多茗茶中獨樹一幟的屬性。20 世紀八九十年代,傳統花香鐵觀音熱銷,品茶人甚至給出了“蘭香鐵韻,七泡有余香”的贊譽,而傳統制作工藝則是鐵觀音獨特的蘭花香的來源。
1 採摘
採摘是茶葉制作的第一道程序,爲確保花香鐵觀音香氣濃鬱、色澤翠綠、葉片完整,應確定以下採摘標准:春茶採摘時間爲立夏前後 7 d 的時間段;秋茶採摘時間爲寒露前後 10 d 的時間段,可根據茶葉長勢適當延遲,但最晚不得超過霜降;採摘葉片爲一芽兩葉,手採、手剪均可。
2 做青
做青主要包括曬青、搖青兩種工藝。
2.1 曬青
(1)曬青前清理場地,准備工具。工具包括曬青布(通常用尼龍或者塑料布即可)、黑紗網布、竹耙、掃帚等;曬青場可用鋪設水泥板,保證清潔、幹燥。
(2)合理選擇曬青時間。爲避免茶葉在陽光下曝曬,應選擇正午陽光充足時刻或正午時分,溫度適宜,加速茶葉內水分蒸發。
(3)早青鐵觀音在曬制過程中,應先放置通風陰涼處自然蒸發水分,待水分流失、茶葉軟化,轉移到陽光下進行曬青,並嚴格把控時間,通常 3 ~ 5 min即可,時間過長茶梗、茶葉容易發紅;爲避免陽光直曬,還可以利用黑紗網布遮陰,在這一過程需不斷翻動,保證曬青均勻,翻動動作要輕,避免傷損茶葉。
(4)午青是鐵觀音中品質最好的,其曬青時間通常安排在晴天 09:00—14:00,此時間段陽光充足、熱度適中。在入場加工過程中,曬青過程應迅速及時,避免採摘、運送過程中熱量在包裝內積存,影響茶葉品質;入廠後工作人員需及時解袋散熱,將新鮮茶葉放置於陰涼處自然多風幹水分,直至手感發軟則轉移到陽光下曬 3 ~ 5 min,這期間也可用黑紗網布遮蓋,避免陽光直射損傷茶葉。
(5)晚青鐵觀音一般在 17:00 進入曬清場,這時太陽將落,陽光不像中午時那樣強烈,曬清場上的水泥板余溫仍在,工作人員可以直接將茶葉鋪放到在水泥板的曬青布上,利用余溫蒸發茶葉水分,此時曬青時間可適當延長。如遇到雨天採摘茶葉,應先用抽溼機去除水分,並利用空氣熱能致葉片萎凋,以便於造形。
2.2 搖青
(1)建立專門的搖青間,並控制搖青間的溫度與溼度,有條件可以在搖青間內安裝空調,將溫度控制在溫度在 20 ~ 25 ℃,確保茶葉的“走水”速度;可以選擇夜間進行搖青,以保證搖青效果;根據茶葉產量,引入茶篩、晾青架、搖青機等專業設備。
(2)在搖青前,詳細檢查搖青筒內是否有葉片殘留,尤其是茶篩內是否有茶青,避免爲完成搖青程序的茶葉進入到下一道工序,影響茶葉顏色與香氣;將茶青放入搖青機進料筒內,根據中軸线作爲參照,最少不得少於搖青筒容積的 1/3,最多不得超過軸距的 5 cm。
(3)根據早青、午青、晚青茶青的不同搖青時間,合理安排人力與機械運作,確保各道工序能夠接序進行,以節省成本,提高搖青效率。例如,管理者可以利用空調調節搖青間內溫度與溼度,保證不同茶青的搖青環境;也可以將早青的第二道工序與午青的第一道工序相連接,將早青的第三道工序與午青的第二道工序、晚青的第一道工序相連接,確保搖青工作高效、有序進行。
(4)大批量茶葉生產需要多個搖青機同時運作,爲保證統一批次茶葉發酵時間相同、質量口感一致,管理者需要安排專門的工作人員,對早青、午青、晚青茶青的搖青過程進行控制,詳細記錄每台機器的型號、筒距、容積、轉速,以確保參數相同,實現茶葉的標准化生產 。
(5)搖青結束後進入晾青程序,這時工作人員應將晾青間溫度控制在 19 ℃,晾置時間爲 8 ~ 10 h 後方可炒青;如果炒青時間需要延遲,晾青間溫度也需相應調至 18 ℃,以降低茶葉“走水”速度,保證鐵觀音的花香與口感。在搖青與晾青流程之間還應做好接篩,通常在搖青 2 ~ 4 h 开始,工作人員可以根據攤青厚度靈活調整接篩時間,在確保茶青手感平滑、無刺手感,無青草氣才可進入俠義道工序。
(6)在進入炒青程序前,工作人員需要關掉晾青間空調,並打开室內,讓室內外空氣流通,利用室外清新空氣融合晾青間內的渾濁的茶葉氣,確保鐵觀音蘭氣清新。
(7)形成搖青標准,控制各道搖青效果,第一道搖青後,需達到稍有青草氣,手感稍硬且扎手的效果;第二道搖青後需達到青草氣、雜味均無,手感硬挺且扎手的效果;第三道搖青後需達到花果香顯露,手感硬挺且扎手的效果,第一葉有紅鑲邊,第二葉有紅點。
(8)確定做青標准,傳統花香鐵觀音,做青適度,可呈現出以下效果:葉面凸起,形似湯匙,枝梗大部分呈朱紅色,葉蒂呈青綠色帶有紅點,手摸葉片平滑,柔軟無刺手感,青草氣消失,花果氣顯露。
3 炒青
設備主要爲炒青機,每次放置炒青筒內的茶葉量控制在 2.5 kg,溫度控制在 280 ~ 300 ℃,時間控制在 3 ~ 4 min。
在正式开始炒青前,應進行試炒,以控制炒青條件。例如同一批茶青進行炒青時,可以先從不同晾青架中間部位取得一小把茶青共同放入炒青機內,3 ~ 4 min後炒熟,取出衝泡,如無青草氣味、花香初顯,茶湯清澈,則說明同一批茶青達到了炒青要求,工作人員可以進入炒青程序。通常來講,提前或延遲炒青時間都會影響茶葉口感,提前炒青會降低花果香氣,影響茶湯的清澈度,味道也會略顯酸澀;延後炒青則會導致味道寡淡,茶湯顏色不夠濃厚。
炒青時按照炒青筒的容量與生產量合理安排工作量,能夠茶青投入炒青筒後,嚴格控制炒青機參數,並仔細聽筒內聲音,开始時滾筒發出“噼啪”聲,且能夠聞到濃鬱的青草味,之後滾筒內傳出“沙沙”聲,且筒內飄出微酸果味或花果香,即可結束炒青。
炒青適度的茶葉花果香顯露,手感微脆,葉片呈黃綠色,這時可以倒入茶篩中,篩出碎末、雜物,放置晾曬布上降溫、回溯,待積累到一定重量後進行包糅。炒青過後,還應利用揉捻機、摔邊機殺青葉內水汽,時間控制在 3 s 左右,將水分均勻分布,確保葉片軟化,便於定型。
4 包糅
包糅花香鐵觀音塑形的重要環節,包糅過程需要速包機、平板機、打散機、提香機、球包巾、球包帶等。包糅通常在初烘後,時間控制在 2.5 h 內,避免茶團內過度溼熱出現葉片變黃,影響顏色、香氣、口感。
(1)开始球包到初烘前,利用平板機快速球包,利用速包機快速球包插茶坯 4 ~ 5 次,將梗內水分自茶葉氣孔轉移到葉表,當水分達到一定程度過火,溫度調至 80 ℃,直至七八分幹進入造型階段。
(2)初烘到第二次烘焙前,利用速包機球包3 ~ 4 次,並利用平板機塑形,時間控制在 2 min,確保葉片彎曲緊密,然後用打散機打散茶團,如此 3 ~ 4次,將梗內水分再一次自茶葉氣孔轉移到葉表,當水分達到一定程度過火,溫度調至 60 ℃,避免第一次烘焙出現“喫火”,保證茶葉顏色。
(3)經過兩次烘焙後,在再一次用速包機、平板機、打散機如上操作 2 ~ 3 次,且球包定型後 20 ~ 30 min方可打散,將梗內水分茶葉氣孔轉移到葉表,提高茶葉濃度,確保茶湯濃厚清澈。
(4)定型後需即使烘幹,如不能進入烘幹環節,則需將茶包平攤在空調室內,將溫度控制在20 ℃以下,待幹燥後再球緊定型。
5 幹燥
傳統花香鐵觀音在制作中通常會在完成包糅後較長時間定包,以保證造型穩定,但時間間隔過長,茶團內預留的溼熱容易造成茶葉發黃。爲提高毛茶制作質量,工作人員需在定型後 1 h 內打开茶團,用手輕輕揉搓,或者用打散機打散,攤开烘幹,待幹燥後及時進行真空包裝,最大程度保留花香鐵觀音的獨特氣味。
6 總結與反思
花香鐵觀音蘭氣獨特,有甘露味,香氣馥鬱、純正,這種獨特的屬性不僅來源於鐵觀音特殊的生長環境,更來源於獨特的制作工藝。傳統花香鐵觀音工序復雜、周轉期長、成本偏高,這樣精心烘焙的制作過程雖然能夠爲品茶人奉上一杯好茶,卻難以適應市場競爭節奏,因此,輕發酵的工藝逐漸替代了傳統的花香鐵觀音制作。工藝的創新雖然使花香鐵觀音獲得了一時的市場繁榮,但卻使得失去了獨有的蘭香氣韻,其市場地位逐漸被其他茶系代替。基於此,在新的市場競爭環境下,要想推動花香鐵觀音重建繁榮,需從傳統制作工藝中尋找思路,展現鐵觀音的獨特韻味,重塑傳統制作工藝,在重發酵、重搖青的過程中重現蘭香鐵韻。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揭祕鐵觀音制作工藝,傳統花香的祕密
地址:https://www.100economy.com/article/109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