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美食100 流行餐單 揭祕上海“死亡咖啡館”:开在殯儀館旁,年輕人一致好評?

揭祕上海“死亡咖啡館”:开在殯儀館旁,年輕人一致好評?

by admin - 2024-03-12 68 Views

你聽過“死亡咖啡館”嗎?

我發現上海有一家咖啡館,主理人是一群專業從事殯葬事業的人,推出的咖啡也是“人生4味”,而且,這裏的咖啡不收錢。

這家店獲得了年輕人一致好評,它到底是怎么經營的?

上海有家“死亡咖啡館”

獲年輕人一致好評

最近,上海的朋友告訴我,她准備去打卡一家“死亡咖啡館”。

這引發了我的好奇。

據了解,這家“死亡咖啡館”實際叫擺渡人咖啡,經營者是一群從事殯葬行業的人。主理人小琳所在的擺渡人殯葬公司成立於2017年,至今已經在上海开出8家門店。

展开全文

考慮到殯葬行業的特殊性,擺渡人咖啡在开業前期沒怎么宣傳,只在小紅書上發了幾篇筆記,卻吸引了不少人到店打卡。

還有熱心網友指路:“邊上就是寶興殯儀館,走路就到了。”

這家咖啡館,聽起來“暗黑”,卻意外獲得了年輕人的一致好評。

“青浦墓地就开了家咖啡館,我喝過好多次。”

“通過和咖友一起聊靈魂、聊哲學、聊信仰、聊死亡,反而能讓我們獲得力量,過好余生剩下的時光。”

更令人驚訝的是,這家咖啡館的咖啡居然不收錢。

主理人小琳告訴我:“來店裏的人,有對殯葬行業感興趣的,有想聊聊生死話題的,也有單純獵奇想要來拍照打卡的。只要來了,我們都愿意請他/她喝一杯咖啡。”

這到底是家怎樣的咖啡館?

揭祕“不收錢的死亡咖啡館”

它是怎么做生意的?

先來說說什么是“死亡咖啡館”。

“死亡咖啡館”的概念由瑞士社會學家在2004年提出,2011年倫敦开設了全球第一場“死亡咖啡館”线下活動。

意思是一群人聚集在一起,邊喝咖啡,邊自由表達對死亡的見聞和感受

這種活動形式在全球十多個國家都有,國內的上海手牽手生命關愛發展中心會定期舉辦死亡咖啡館·线下活動。從報名規則來看,活動人數一般爲8人左右,參與者需要支付幾十元的場地行政和茶水費用。

小琳告訴我,她曾和同事一起參加過這樣的线下活動,但她想做不一樣的“死亡咖啡館”。

1、喝咖啡聊生死,做“有溫度”的殯葬生意

小琳把擺渡人咖啡看作殯葬行業的延伸,她希望這家店能給人更溫暖、積極向上的感覺。

“選址最大的困難來自附近居民,尤其是年紀比較大的叔叔阿姨,會有些忌諱。”小琳說。

去年年底,小琳物色到合適的場地,說服了房東,自主設計完成裝修。20平米的小店被分成洽談區、商品展示區和體驗區,整體看起來簡潔溫馨。

落地全部花費十幾萬,店裏配有一台咖啡機、一名咖啡師和一名聊愈師。聊愈師由殯葬行業的一线同事輪班,有時是生命策劃師,有時是生命禮儀師或生命白事管家。

店裏的咖啡只送不賣,到店的顧客可以邊喝咖啡,邊與聊愈師聊聊殯葬行業和生死話題。目前,咖啡不是這裏的盈利點,店裏也做殯葬咨詢等業務,相比傳統的“白事店”,顧客在這裏可以更放松。

店裏還推出了“苦辣酸甜”人生4味咖啡:增加了一份濃縮的“苦”、加了小米椒的“辣”、檸檬風味搭配中淺烘咖啡豆的“酸”、加糖的“甜”。

咖啡師孫館長也是殯葬行業的一线人員,他希望用咖啡展現人生的滋味,正如咖啡店的slogan“煮一壺生死悲歡,品一品苦辣酸甜”。

顧客可以拿故事來換人生4味咖啡,“任何與生死、殯葬有關,甚至靈異故事都可以。”小琳說。

接下來,小琳打算拓展一些與咖啡店結合更緊密的活動,比如教顧客做咖啡,承接咖啡和遺物故事的展覽。

2、在溫暖的“死亡”空間,打造不同主題的情緒體驗

擺渡人咖啡已經順利推出了第一期元宵節活動,參與者是此前服務過的逝者家屬。

活動從下午2點持續到6點,逝者家屬在一起做花燈,聊死亡話題和對逝者的感受。沒有刻板印象中的悲傷痛哭場景,“參與者表現出來的更多是欣慰和安心。”

活動結束後,小琳收到了一位老爺爺的信息:“從沒想到會和辦理喪事的殯葬人員走這么近,更沒想到在親人離世後,最能安慰到我、讓我放下心結的是你們這樣萍水相逢的人。”

還有兩位是抱着獵奇心態報名參與的年輕人,把這次體驗稱爲“一場心靈上的洗滌”。

清明節將至,小琳策劃了清明主題活動,講解清明傳統知識,安排插花、咖啡和故事分享環節,也可能會帶領大家去小公園踏青。

小琳計劃在每周六舉辦一次主題活動,參與人數8人左右,她有不少有趣的活動計劃,比如拍遺像。

“我們發現很多人生前沒有拍遺像的習慣,葬禮上用的照片只能從日常生活照裏選,但往往角度、神態和清晰度都不合適。”

小琳團隊還定制了一個紙質環保棺木,預計兩三個月後可以投入使用,進店的顧客可以躺進棺木體驗。

“當代人生活節奏快、壓力大,在棺木這樣安靜的小小空間裏,與世界隔絕之後,很多事情都會變得清晰起來,人可以看清自己的內心,獲得休息和平靜。”

她也希望人們借此體驗,更加珍惜生命。“生死之外無大事,沒有什么是過不去的。”

“死亡咖啡館”背後

是年輕人情緒價值的新切口

對於國人來講,死亡自古以來都是個沉重的話題,它真的可以和咖啡混搭嗎?

三年前,剛進入殯葬行業的小琳盡管有开一家“死亡咖啡館”的想法,卻並不認爲是個好時機。

然而,變化正在悄然發生:主流媒體上出現了許多關於殯葬話題的影視劇,比如《人生大事》、《三悅有了新工作》、《不虛此行》等,都引發了熱議。

殯葬行業走進大衆視野,年輕人對死亡話題的接受和關注度變高。

擺渡人殯葬公司的多數成員都是年輕人。殯葬+咖啡,更多是市場環境下自然而然的出現。

加之上海的咖啡文化濃厚,小琳認爲現在是开“死亡咖啡館”的合適時機。

她和團隊計劃物色合適的地點开新店,考慮到門店的盈利問題,接下來也會考慮咖啡收費或者活動收費。

“顧客可以把這裏當成一個情緒樹洞,一個可以放松、休息的地方。”

總的來說,“死亡咖啡館”的出現提供了一種啓示:年輕人的情緒和關注點可能很小衆,但這一部分小衆需求裏同樣蕴藏着機會。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揭祕上海“死亡咖啡館”:开在殯儀館旁,年輕人一致好評?

地址:https://www.100economy.com/article/115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