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外匯投資點評 灰度基金:回顧比特幣發展史上的十大暴跌

灰度基金:回顧比特幣發展史上的十大暴跌

by admin - 2022-12-14 74 Views

在這場不可否認的加密動蕩(有些人可能會稱之爲世界末日)接近尾聲之際,讓我們來回顧這個新興行業在其13年的歷史中經歷過的各種挑战。一次又一次,諸如此類的事件導致末日預言者們對加密貨幣可行性的質疑,他們給加密貨幣判了死刑。當然,這些事件我們之前都見過。加密貨幣展現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韌性,在一輪輪最惡劣的環境中存活下來。

讓我們來簡單回顧那些比特幣的災難性時刻。下圖顯示了一些比特幣史上最大幅的下跌,其中有些對十年來表現最好的資產的長期回報幾乎沒有什么影響。

史上重大的比特幣下跌

圖片Source: Grayscale Research, Coin Metrics


2011年6月 | 比特幣短短幾日內暴跌99%

比特幣在Mt. Gox(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上暴跌99%,從最高的32美元跌至0.01美元,此前幾天,該交易所的一個管理账戶遭受黑客攻擊。2011年,比特幣主要用於絲路交易、維基解密捐款和投機活動。如今的比特幣交易者大多都遭受了那次暴跌的傷害,比特幣的未來讓人不安。

2012年8月 | 龐氏騙局導致70萬枚比特幣(450萬美元)被盜

在Trendon Shavers運營的Bitcoin Savings and Trust(比特幣儲蓄信托)停止提款後,比特幣下跌了41%。Shavers爲投資者提供7%的比特幣周回報率,充分利用了人們對這一新興資產類缺乏了解這一點。比特幣儲蓄信托籌集了76萬枚比特幣,時值450萬美元(約佔總流通供應量的7.3%)。

2013年4月 | 對政府的不信任驅使人們湧向比特幣,導致Mt. Gox服務中斷

在塞浦路斯小島,人們蜂擁購买比特幣,以應對直接動用公民銀行账戶資金的政府救助。盡管比特幣問世還不到四年,但其作爲一種自主價值儲存手段的價值已經得到了證實。爆炸式的交易量導致Mt. Gox遭遇服務器故障,動搖了用戶的信任,導致比特幣下跌近60%。

2013年12月 | 中國封禁比特幣

中國政府發布禁令,禁止金融機構使用比特幣作爲支付方式,隨後24小時內,比特幣驟跌80%。銀行、支付服務提供商和其他金融機構都包含在禁令範圍內。當時,中國有衆多加密愛好者,百度和阿裏巴巴等大公司都在探索迎接數字貨幣相關服務。

2014年2月 | Mt. Gox遭黑客攻擊

Mt. Gox申請破產後,比特幣下跌58%,此前該交易所因一次重大黑客攻擊損失了85萬枚比特幣(時值約4.5億美元)。黑客攻擊的具體細節尚不清楚,但據信是由一群黑客利用該平台代碼的安全漏洞而實施的攻擊。這一事件是比特幣歷史上最嚴重的黑客攻擊之一。由於Mt. Gox在其全盛時期處理了全世界70%至80%的比特幣交易,此次黑客攻擊給投資者對比特幣和更廣泛的加密貨幣市場的信心帶來了沉重一擊。

2015年6月 | The DAO黑客攻擊

The DAO(去中心化自治組織)被黑客攻擊,黑客竊取了360萬枚ETH,比特幣下跌31%,引發了廣泛的市場拋售。黑客攻擊還在以太坊社區中造成了理念上的分歧,即是否應該撤消攻擊,撤銷攻擊是違反協議規則的。一小部分反對撤銷攻擊的人決定繼續使用被攻擊的區塊鏈版本,以堅持不可篡改性原則,成爲了今天的以太坊經典。

2016年8月 | Bitfinex黑客攻擊

Bitfinex對外宣布其安全漏洞導致超11.5萬枚比特幣失竊,時值約6600萬美元。隨後,比特幣在四天內下跌了30%。8年過去了,那次黑客襲擊的受害者仍沒尋回損失。

2017年12月 | 打擊首次代幣發行(ICO)

比特幣在當時達到1.96萬美元的高點後,一年內下跌了84%,因爲投資者不再相信那些通過ICO籌資的團隊所做出的承諾。這種不受監管的流行籌資方式導致許多投資者卷入騙局,損失投資。價格、數量和鏈上活動一直低迷,直到2020年底,在新冠疫情期間鏈上活動开始回溫。

2022年5月 | UST、Celsius及3AC事件

隨着UST與美元脫鉤最終跌至零,比特幣下跌48%。這種情況蔓延开來,致使3AC(三箭資本)、Voyager、BlockFi和Celsius等公司申請破產。這些公司和平台的客戶、用戶和投資者由於這些“受信任的”交易對手的風險管理和透明度不佳而損失了大量資金。

2022年12月 | FTX和Alameda Research事件

隨着國際第三大加密貨幣交易所申請破產,比特幣五天內下跌超過25%。FTX和Alameda Research的失敗可能是比特幣史上最大的價值損失之一,導致數十億美元的客戶資金損失。可能還有大部分影響目前還沒有顯現,但圍繞FTX的破產和不確定性已經導致一些投資者對其他加密機構的信任有所動搖。 

雖然加密行業面臨着如上所述的諸多重大挫折和挑战,但必須強調的是,這些並不是底層加密貨幣技術的失敗,而是人類和商業企業對這項技術的協調和實施的失敗,不該歸咎於不可篡改的代碼。例如,發生銀行搶劫是否意味着美元從根本上是有缺陷的?不。相反,它揭示了銀行在客戶資產保護方面糟糕的安全措施。

新技術的大規模採用不可避免會歷經成長陣痛。1983年,有10%的成年人擁有家用電腦,其中只有不到1.5%的人使用互聯網。由於人們缺乏對互聯網這項新技術的深入了解,互聯網被那些心懷惡意的人大加利用。同樣,加密世界是我們所生活的數字世界的迭代,爲人們提供不受中央集權限制的數字資產和服務。

回想2013年的塞浦路斯,我們記起了加密貨幣的核心目標和潛力。畢竟,當塞浦路斯政府從公民那裏竊取存款時,人們爭先恐後地將自己的錢兌換成比特幣,將比特幣視爲中央政府權威的避風港。

從那時起,我們的行業持續增長和發展,現在仍然是全球經濟中的重要力量。盡管市場低迷,但用戶參與度和交易量仍然強勁,我們相信比特幣將繼續保持其強勁勢頭。雖然如今加密貨幣經常與波動的價格和聳人聽聞的頭條新聞聯系在一起,但其底層技術具有改變金融、技術、遊戲、房地產、娛樂和治理等領域的潛力。

就像任何轉型之旅一樣,這次轉變也將不可避免地出現動蕩,但比特幣和去中心化網絡是有彈性的,即使是在最惡劣的環境下也能存活。

2008年10月,一位名叫中本聰的化名程序員發表了一份白皮書,他在白皮書中描述了一種去中心化數字貨幣的協議。他把這個協議稱爲比特幣。幾年後,中本聰消失得無影無蹤,但他創造的技術還在不斷地改變世界。

比特幣現在是一個全球性的現象。但是爲什么會被創造出來呢? 爲什么它成功了而其前輩們都失敗了呢?

通過談論密碼學或區塊鏈來开始這樣的課程是很有誘惑力的,但如果我們想從第一原理來理解這些東西,我們必須從更簡單的地方开始。要理解爲什么要發明加密貨幣,你首先要明白它們是爲了解決什么問題。

所以我們首先要嘗試回答一個簡單的問題:什么是貨幣,爲什么會產生貨幣?

貨幣的起源

想象一下,我們是兩個新石器時代的農民。你有一些糧食,我有一些牛,我們都決定進行交易。這種商品的直接交換被稱爲易貨貿易。

以物易物原則上聽起來很可愛,但以物易物的效率非常低。這是因爲以物易物存在所謂的雙重需求巧合的問題。要想進行交易,雙方必須想要對方愿意交易的物品。如果簡要從吉姆那裏得到一頭牛,而吉姆要從喬那裏得到谷物,喬要從莎莉那裏得到羊毛,怎么辦?在以物易物的經濟中,這個市場無法出清,大家被迫等待,直到完美配置的交易到達市場。這意味着許多原本理想的交易將永遠不會發生。

人類學家認爲,貨幣實際上不太可能從易貨貿易中產生,但把易貨貿易作爲一個基礎案例還是很有啓發意義的。

往往有一種商品在整個經濟中需求量很大,這種商品就开始主導貿易。這種商品可能是牛、山藥--或者,如果你在監獄裏,還可以是香煙。如果這種商品變得足夠廣泛,它實際上就變成了一種貨幣形式,被稱爲商品貨幣。但是,大多數商品貨幣的形式並不具有很強的可擴展性,而且在不同的早期社會中,最值錢的商品往往是不同的。

最早觀察到的原貨幣採取的是收藏品的形式。收藏品是小型的、大多是同質的物品,如貝殼或珠子。收藏品往往經久耐用,易於儲存或藏在身上,難以找到或鍛造,而且容易估價。這使得它們相對於牛等許多商品形式的貨幣來說,更具有穩健性。

Wampum珠子。來源:Lise Puyo, UPenn

採用收藏品作爲貨幣是人類進化的關鍵。部落往往專門獵取某一特定物種,但由於動物遷徙,一個部落在一年中的部分時間裏可能只有很少的食物。通過在獵物淡季覓食收藏品,他們可以與獵物旺季的其他部落進行交易,從而獲得多余的食物。通過收藏品的交易,食物可以在不同的時間段內得到更均勻的分配,所有的部落都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有的歷史學家稱貨幣起源於收藏品,有的則稱貨幣起源於信用。這裏的信用指的是人情的簡單核算。我讓你借東西,我相信你以後會還我的。鑑於人類部落的緊密性,信用有可能在許多社會關系中佔主導地位。

即使人類部落在新石器時代定居下來,村莊也往往是小而緊密的。因此,大多數人都知道彼此的信用狀況。當酒保了解你、你的家庭和你在社會上的地位時,就有可能在當地的酒館裏有一個長期的酒吧標籤。久而久之,這樣的信用關系就演變成了期票,並直接在當地經濟中進行交易。

但非正式的信用體系並不能擴展到城市,因爲在城市裏,不可能每個人都認識每個人。要想協調更大的社會,你最終需要一個成熟的貨幣體系。

所以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什么東西才能成爲貨幣?

貨幣的屬性

貨幣的主流經濟學定義是由威廉-斯坦利-傑文斯在1875年首次提出的。傑文斯認爲,貨幣有三個主要屬性。

  • 價值儲藏

  • 交易媒介

  • 記账單位

當一項資產作爲價值儲藏時,這意味着你可以可靠地取回你爲該資產支付的價值。這就使像山芋這樣的易腐資產失去了充當貨幣的資格。如果你的錢會腐爛,那它就是一個糟糕的價值存儲。所以,要想讓一項資產作爲價值儲藏,它必須是耐用的。

然而,耐用性是一個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要收回爲資產支付的價值,就意味着有能力以資產的原價把它賣給以後的人。因此,資產作爲價值儲藏的第二個條件是,它必須在市場上被他人持續地估價。

交易媒介就是我們用來直接結算交易的資產。這是最容易掃清的障礙。你可以用星巴克的獎勵積分來买一杯拿鐵,所以星巴克積分的功能是作爲一種交換媒介。但當然,星巴克積分並不是一個很好的儲值工具--人們本能地知道這一點,並沒有將自己的儲蓄儲存到星巴克積分中。這不僅僅是因爲不切實際,人們都知道星巴克可能會修改他們的獎勵計劃,使這些積分貶值,而且也沒有一個穩定的市場來出售攢下的積分。

但作爲購买咖啡的交換媒介,星巴克積分完全可以用。

記账單位就是你計價的單位。這個很簡單,你怎么報房價?是用美元、歐元、還是用牛皮殼來計價?這就是你的計價單位。

有的時候,法律認可的貨幣就不再是記账單位了。例如,2009年津巴布韋元正在經歷快速的惡性通貨膨脹。隨着商品價格的飆升,企業每天都用崩盤的貨幣不斷標價變得不切實際。於是,企業以美元計價,並簡單地列出每天美元/津巴布韋元的匯率。於是,津巴布韋元不再是一個記账單位,不再有作爲貨幣的意義。

所以,傑文斯最終告訴我們的是,從根本上說,幾乎任何東西都可以成爲錢,但實際上很少有東西是錢。如果你要找候選對象,不管它是實物還是數字,是金屬還是紙做的--如果它經久耐用,而且它不止一個,在合適的情況下,它都可以成爲錢。

這聽起來可能是一個抽象的觀點。但人類已經有很多案例匯聚了非常規的貨幣形式,看到一個概念被拉伸到極致,往往對理解這個概念很有幫助。所以我們接下來就來談談最奇怪的一種貨幣形式:亞派人和他們的Rai石。

Rai石

亞普島是密克羅尼西亞的一個小島。亞普人有一個奇怪的做法,至少可以追溯到1000年前:雅浦人使用 "石錢"。

這些巨大的甜甜圈狀的石灰石圓盤被稱爲Rai石。最大的石頭重達數噸--對人類來說,太大,不容易移動,更不用說放在錢包裏了。那么,亞普人怎么可能用這些巨大的石頭進行交易呢?

Rai石。資料來源:Gerald Zinnecker, Flickr。

很簡單:石頭永遠不會移動。相反,亞普人完全通過社會協議來 "交換 "石頭。

只要雙方同意用一塊Rai石(或一小部分Rai石)進行交易,Rai石就被視爲轉讓。每塊石頭的物理位置被認爲沒有意義。這種交易只通過口述歷史來記錄。

有一次,一個德高望重的亞普人正在渡海運送一塊Rai石。遭遇了一場惡劣的風暴,船翻了,賴石沉入海底。

人們普遍認爲,這個家族太尊貴了,不能因爲這樣的意外事件而減少財富。於是大家決定,這塊賴石仍然有效,即使沒有人能夠完全確定它停在海底的位置,但它仍然保持價值,繼續 "轉手"。

如今,亞普人主要使用美元,只有在結婚或政治談判等特殊情況下,才會用Rai石交換。但Rai石的故事說明了一個重要的道理:只要社會對其價值有穩定的共識,任何東西都可以充當貨幣。雖然錢有一定的內在價值是好事,但嚴格來說並不是必須的。

正如Yuval Noah Harari在他的《Sapiens》一書中所說的那樣。

爲什么有人愿意用一片肥沃的稻田來換取一把無用的彩色紙張?當人們信任他們集體想象的虛構物時,他們才會愿意做這些事情。信任是鑄造各種貨幣的原材料。

或者,正如,彼得-泰爾所說的那樣:

錢只是一個永遠不會破滅的泡沫。

Rai石說明了一個重要的觀點:錢的形式是任意的。重要的是它在社會中發揮的基本功能。

但讓我們回到我們的世界。接下來,我們將追溯貨幣的歷史演變過程。

金屬作爲貨幣

現代貨幣的演化脈絡其實是從貴金屬开始的。金屬作爲貨幣的首次使用被認爲始於公元前1000年左右,即鐵器時代的到來。

現在看來,貴金屬的價值似乎是顯而易見的,但值得一問的是:爲什么這么多的社會趨向於用金屬作爲貨幣的形式?貴金屬之所以比收藏品更適合作爲貨幣,有一些內在的原因。貴金屬是:

  • 視覺衝擊力強,可用於裝飾和珠寶

  • 稀缺性

  • 耐用且不易腐蝕

  • 難以僞造

  • 可分割

最初,金銀金屬塊被直接用作貨幣形式。最終在公元前600年左右,在現代土耳其开始了貨幣制度。這些最初的硬幣是用金銀合金鑄造的。

Lydian錢幣,約公元前600年。資料來源:Romancoins.info

爲什么要鑄造硬幣呢?這可是個很麻煩的事情。直接用金銀片有什么不好?

顯而易見的答案是,硬幣可以使支付的數量標准化。但這並不是全部的答案--畢竟,大多數小社會都是靠信用關系來運作的,在當地的貿易網絡中,很少需要通過黃金來結算。

像David Graeber這樣的人類學家推測,硬幣的出現是爲了滿足有組織的軍隊和僱傭兵的需要。士兵們長途跋涉,他們沒有長期的信用關系。所以,他們獲得報酬的唯一途徑就是通過在遙遠的地方會被認可的貨幣形式。即使交易方不承認支持錢幣的主權,他們也會愿意重視錢幣本身的貴金屬。

而紙幣,則要到公元1000年,整整1600年後才會出現。紙幣最早是在中國宋朝發明的,後來由馬可-波羅出口到歐洲。這種紙幣是一個有趣的案例。

宋朝的紙幣本來是可以用金、銀或絲綢兌換固定匯率的。但實際上,從來都不允許兌換。所以紙幣基本上完全是在沒有任何商品支撐的情況下進行交易的。因此,第一種紙幣也可以說是第一種法定貨幣。

什么叫法幣?法幣這個詞的字面意思是 "靠信仰"。法定貨幣是指沒有內在價值的貨幣,只是因爲交換雙方同意它的價值,或者因爲第三方用它的力量來維持這個價值,才有價值。這就使貨幣與商品貨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商品貨幣是有內在價值的。如果沒有第三方的隱性支持,法幣紙幣基本上就是一文不值的紙片。

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爲什么貨幣不早一點出現?印制法定貨幣比鑄造金幣要便宜得多。當然,紙是在中國發明的,13世紀才傳到歐洲,但你不一定需要紙來創造法定貨幣。今天的一分錢和五分錢都是法定貨幣,因爲它們的基礎金屬價值低於面值。爲什么不早一點產生呢?

大衛-格雷伯推測,法定貨幣最早產生於中國的原因是,中國是唯一一個中央集權且強大到足以對其國內經濟實施自上而下控制的政府。請記住,歷史通常會過分強調國王和他們的王國--畢竟他們主宰了歷史書,但國王和他們的事情對大多數人的日常生活影響不大。正如中國古代諺語所說,天高皇帝遠。因此,在地方經濟中流通的通常不是政府鑄造的貨幣。

隨着時間的推移,由於技術的進步和更發達的官僚體制,政府對國內經濟的控制力大大增強。隨著控制力的增強,經濟標准化也帶到了主權貨幣上。

現代銀行的歷史

今天,大部分的金融交易都是由銀行進行中介的。但銀行是貨幣史上一個相對較新的發明。貨幣兌換,高利貸和存款有古老的根源,但第一個現代銀行是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由像美第奇家族這樣的商人家族經營。在這個時期,銀行倒閉是很常見的,而且大多數銀行都沒有存活多久。

紙幣終於在1661年以瑞典紙幣的形式到達歐洲。在中央銀行之前,所有的銀行都是私人經營的。每家銀行都會發行自己的銀行券,通常可以兌換銀行儲備中的黃金。

由於美元現在是世界的儲備貨幣,所以值得反思美國的貨幣歷史。美國建國之初,聯邦政府負責鑄造銀幣和金幣,美元被定義爲價值固定的貴金屬。然而經濟中流通的貨幣大部分是各商業銀行發行的私人銀行票據--一度有超過5000種不同類型的紙幣在流通。1861年,美國曾短暫地印制紙幣爲南北战爭提供資金,但之後又回到了以貴金屬爲支撐的貨幣。

二十元私人銀行券。資料來源:商業圖書館

由於大多數票據都是由私人銀行發行的,金融系統的結構非常松散。這導致銀行經常出現恐慌和擠兌現象。爲了穩定銀行體系,美國在1913年成立了一個獨立的中央銀行,名爲聯邦儲蓄局。美聯儲被賦予了印制美元的專屬權利,其明確的任務是防止銀行恐慌和貨幣危機。它最初被要求有黃金支持其40%的流通票據。

二战後,美國崛起爲世界金融超級大國,並利用這種力量率先建立了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國際貨幣體系。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下,世界各主要大國都固定了本國貨幣對美元的匯率(有1%左右的回旋余地),美元本身與黃金掛鉤。這就穩定了世界主要貨幣之間的匯率。

但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強制穩定不會持久。在20世紀70年代,在美國經濟蓬勃發展和政府增加越南战爭开支的情況下,美聯儲印制的美元超過了黃金的支持。這使得美元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下被高估。外國政府开始退出布雷頓森林體系,並將其多余的美元兌換成黃金,耗盡了美國的黃金儲備。尼克松意識到,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將會引發危機。所以1971年尼克松脫離了布雷頓森林體系,取消了美元在國際上可兌換成黃金的規定,永久性地打破了金本位制,使美元變成了純貨幣。

1971年8月22日,《紐約時報》頭版。資料來源:《紐約時報》

隨着美元成爲法定貨幣,美聯儲有了更大的自由度來決定國家的貨幣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也決定了世界的貨幣政策。自此,世界上所有的主要貨幣也都變成了法定貨幣,由各自的中央銀行集中管理。

乍一看,向法定貨幣過渡似乎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有一天,美元很有價值,因爲它可以換成黃金。第二天,它的價值是因爲...?

是什么讓法定貨幣有了價值?就像Rai石一樣,它的價值只是因爲我們都認爲它有價值?

這是部分正確的。而美元當然會有價值,因爲美國的企業喜歡用美元支付,很多人都想從美國的企業买東西。但有什么能阻止美國經濟以另一種貨幣爲標准呢?從技術上講,美國企業在法律上可以自由地接受任何貨幣的支付。

美元之所以能保持其價值,是因爲美國政府對美元做出了兩個重要的保證。第一個保證是美國政府和美聯儲將採取合理的行動來維護其在市場上的穩定購买力。第二個保證是,美國的稅收只能用美元支付。因此,因爲有很多人需要向美國政府納稅,所以對美元的需求量會很大(這也是石油美元需求的補充)。這些保證,從根本上說,是對美元作爲一種貨幣的價值。

快進到21世紀,自金本位制結束後,發生了很多事情。2008年,我們看到一場金融危機有可能摧毀全球銀行體系。爲了應對層出不窮的銀行倒閉,世界各地的中央銀行紛紛救助金融機構,印制大量貨幣,並進行大規模的資產購买操作--這種做法被稱爲量化寬松。

在這種金融混亂的背景下,一個名叫中本聰的化名程序員正在對比特幣協議進行琢磨。而在金融危機中,在英國對銀行業進行救助的時候,比特幣的創始區塊誕生了。

1671030095271535.jpg

2009年1月3日《泰晤士報》的封面故事。資料來源:《泰晤士報》

但我們還沒有完全准備好去了解比特幣。爲了充分理解加密貨幣產生的原因,我們不僅要看錢,還要看支付的歷史:歷史上貨幣是如何轉移的。

支付技術的發展

自貨幣出現以來,有很多方便支付的技術:紙幣、支票、信用證都有古老的淵源。

但現代支付技術真正开始發展是隨着信用卡的發明。雖然信用卡早在20世紀20年代就已經存在,但早期版本的信用卡是由單個商家發行的,供自己的商店使用。直到20世紀50年代,信用卡作爲一種通用支付方案的想法才出現。


Diner's Club信用卡原件。

第一張取得商業成功的信用卡是1950年的Diner's Club。最初的信用卡是由紙板制成的,只在紐約的27家餐廳接受。隨着消費者开始採用無現金支付,這個數字迅速膨脹。Visa將於1958年成立,萬事達卡於1979年成立。鑑於信用評分和金融監控在信用卡早期並不普遍,許多信用卡網絡通過直郵活動引導消費者採用,實際上是將一張卡郵寄到整個郵政編碼的每個地址。

到了80年代,信用卡在美國社會已經變得無處不在。它們迅速蔓延到歐洲和其他地區,並從此引發了一場無現金支付的革命。

支付技術的下一次迭代將由互聯網發起,它在90年代末开始獲得主流消費者的採用。在早期的互聯網上,幾乎所有的支付都是通過信用卡進行的。這是因爲信用卡網絡已經相當健全,幾乎每個人都已經有了一張信用卡。但互聯網本土的支付方案最終會出現,比如Cybercash和DigiCash。第一個廣泛成功的在线支付公司是2002年上市的PayPal,後來被eBay以15億美元收購。

如今,消費者進行網上支付的方式差異很大。在大多數國家和美國,消費者更喜歡使用信用卡或銀行卡。但其他常見的方法包括Paypal、電子錢包(如AliPay或Skrill),在一些國家,還包括貨到付款。隨着加密貨幣的出現,這一格局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比特幣的誕生

人類歷史上,圍繞着金錢的形式和激勵機制發生了許多演變。當然,貨幣的歷史還有很多,我們無法在這個簡短的文章中涵蓋。但任何一部貨幣史現在都必須以同樣的最後一章結束:加密貨幣的發明。

自2009年推出以來,比特幣已經風靡全球。2010年,一枚比特幣價值0.003美元,2017年12月,比特幣創下歷史新高,一枚比特幣近2萬美元,漲幅達6000萬倍。如今,比特幣的價格徘徊在57000美元一個比特幣左右。據估計,比特幣在全球範圍內擁有2500萬的持有者--從全球範圍來看,這是一個很小的數字,但還在繼續增長。

這是一個驚人的故事。但是,比特幣的故事不僅僅是關於價格:它的起源深深地植根於意識形態。我們現在將轉向加密貨幣如何產生的另一個方面:來自於被稱爲賽博朋克的亞文化。在下一節課中,我們將了解賽博朋克,他們之前建立數字貨幣的嘗試。我們將分析他們爲什么失敗了而比特幣獲得了成功。

來源丨通證經濟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灰度基金:回顧比特幣發展史上的十大暴跌

地址:https://www.100economy.com/article/11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