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它有它的“慢”,有它自己的靜水流深。
不像其他鏈幾乎實時出塊,比特幣上十分鐘出一個塊的“慢”總是被人們視爲“低效”。
而今天的比特幣生態,正是基於這樣的“慢”而誕生的。
正因爲慢,我們對手續費波動有了周期性的應對策略——要“搶”的東西,就拉高手續費;長期“囤”的東西,就選擇低Gas布局。有不少比特幣生態的投資標的,其初始定價也是根據手續費成本來確定的,各種代幣“打新”的手續費成本最終反映爲市場的开盤價。
如果有一天,比特幣不再“慢”,我們會發現,今天的大量玩法似乎不再成立了。
銘文、符文、染色幣等一衆“新資產”,沒有周期性的手續費波動,沒有“搶塊”的不確定性影響成本,沒有“布局”和“搶籌”的區別——好像很難有更合適的定價策略了。
比特幣生態,是基於比特幣而誕生的生態,它是爲了讓現有的比特幣環境發揮出更多可能性而生,而不是爲了改變比特幣,從來不是。
比特幣長期以來對“價值存儲”的核心敘事,決定了它的發展絕不可激進,安全必須放在首位。所有的“生態”,也自然是圍繞着比特幣原有的特性而發展繁榮。
今天,比特幣生態上所有項目、所有協議的“速度”都受限於主鏈。
這種限制,不一定是壞的。
如果一個玩法是追求快、追求高效的,自然可以選擇EVM鏈。比特幣生態的發展,從來不是爲了取代所有鏈。
正是有了比特幣“慢”的限制,比特幣生態的玩法體驗才能與其他鏈大不相同。很多最初爲了“投資”而參與比特幣生態的,最後都學會了各種鏈上操作,理解了各種區塊鏈概念,感受到了比特幣生態的所謂“慢”。
在其他鏈,玩什么都像在炒,在比特幣鏈,炒什么都像在玩。
過去,我和很多人一樣,在想什么樣的協議、什么樣的應用,才能改變比特幣的“慢”;
後來,我發現,比特幣生態真正需要的協議、應用,正是那些在“慢”節奏裏能發揮作用、創造價值的事物。
回首看,今天在比特幣生態裏活下來的所有項目,終究還是基於“慢”創造的,低效最終成爲了所有項目的特點,而非缺點。
很多人眼裏的低效,也許是比特文化理想主義者眼裏的“工筆細描”。
那么,
在這樣“慢”的環境裏,什么樣的生態是有受衆、有需求的?在如此節奏下,能萌發出什么樣的玩法和範式?所謂智能合約、所謂DeFi,又能有什么樣有趣的表現形式?
這是我在期待的,或許也是整個原子社區在期待的。
上文落筆之前,聽到有人說AVM改變不了比特幣的“低效”。
其實,不必改變,AVM是滿足了比特幣“低效”前提而生的原生解決方案。
在Atomicals之外,幾乎所有協議都沒有把“改變低效”作爲目標,今天的比特幣生態正在探索慢節奏時空裏的最優解。
在一個慢節奏的鏈,去創造動靜結合、張弛有度的新生。這樣的協議,才是比特幣生態的好協議。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比特幣鏈的“慢”:不是缺點, 而是特點
地址:https://www.100economy.com/article/125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