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財富管理 “石油美元”崩塌?專家詳解地緣變革下的“石油美元”邏輯

“石油美元”崩塌?專家詳解地緣變革下的“石油美元”邏輯

by admin - 2024-06-27 11 Views

近日,一條關於“美國和沙特延續了半個世紀的石油美元協議到期且沙特選擇不再續約”的傳聞不脛而走,轟動全球,更是引發了網絡對“石油美元體系崩塌”的各種猜測和熱議。雖然此傳聞尚未得到官方渠道認可,真實性亦有待確認,但不論是沙方的“放風試探”還是媒體的“自導自演”,關於“石油美元”背後的地緣政治經濟邏輯確實已發生了重大變化。


半個世紀前的“一拍即合”


1971年,在多重因素導致黃金美元體系難以爲繼的背景下,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宣布美元與黃金脫鉤,終結了布雷頓森林體系,這給石油美元的誕生帶來契機。失去黃金背書後的美元弱勢凸顯,國際地位受到嚴重挑战,爲繼續維持美元的霸權地位,美國與沙特達成協議,其具體內容雖不得而知,但隨後沙特使用美元作爲石油的唯一定價貨幣,並同意將石油收入投資美國國債,使石油美元回流美國。隨後其他歐佩克國家也紛紛使用美元作爲石油出口的定價和結算貨幣,由此美元與石油掛鉤達成廣泛共識,石油美元體系應運而生,成爲黃金美元的進化版,很好維持住了美元的霸權地位。而作爲交換,美國也承諾向深陷軍事威脅和宗教矛盾中的沙特提供安全支持,成爲其名副其實的“保護傘”。

而得益於全球經濟發展對石油需求的攀升,石油作爲最重要的能源,同其他大宗商品一樣,具備了金融屬性,加上歐佩克國家石油美元收益陡增,龐大的石油美元盈余不斷進入國際貿易和金融市場,石油美元流動性日益充足,體系也日趨完善。美元霸權得到了極大鞏固。


地緣巨變下的“邏輯重構”


上個世紀石油美元體系的形成,是符合當時地緣邏輯的,美國同沙特間“各取所需”的利益互換關系建立在絕對國家利益基礎之上,故而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雙方在政治制度、經濟安排和意識形態等方面分歧。而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國際地緣政治經濟發生了巨變,美元霸權的國內外基本面都遭遇衝擊,國內層面上看,美元霸權維系的物質基礎、軍事基礎和運行基礎均出現逐步弱化,而從國際層面看,美元霸權的制度基礎、信用基礎和依賴基礎都被逐漸削弱,而這也對石油美元體系的前景和穩定性構成了巨大衝擊和挑战。

一方面,地緣政治巨變放大了石油美元體系內部的脆弱性。首先,在拜登任期,美沙雙方的關系出現明顯裂痕。拜登在執政之初曾對沙特採取強硬的、所謂有原則的立場,甚至稱沙特爲“賤民國家”,後雖有心安撫拉攏,卻多次遭遇沙特冷臉。盡管目前有消息稱,美沙战略安全條約接近達成,但此時雙方在談判桌上的地位已完全不同於五十年前。特別是去年沙特同伊朗籤署《北京協議》,既表明沙特國家安全和政治主權的外在威脅降低,也標志着沙特安全觀的巨大轉變。而作爲歐佩克的話事人,沙特對於“石油美元體系”必將另作解讀。同時,出於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和國內經濟多元化政策,沙特投資战略預期發生重大轉變,將更多的石油收入逐漸投入到包括亞洲在內的全球多個地區,石油美元投資渠道呈現出多元化態勢,給石油美元體系的環流帶來了很大的不確定性和挑战。

其次,“石油美元”體系鞏固了美元國際地位,美國得以頻繁實施金融制裁,包括對伊朗、伊拉克、利比亞、委內瑞拉、俄羅斯等石油輸出國的制裁項目,逼的各產油國不得不想盡辦法走貨幣多元化的路子。2016年伊朗宣布石油出口停止使用美元結算,改用歐元、人民幣及其他強勢貨幣進行結算;2017年委內瑞拉爲了應對美國的金融制裁,選擇人民幣作爲石油計價貨幣;2023年伊拉克允許以人民幣結算對華貿易;俄羅斯更是在受到美國“核武級”制裁後,在盧布換石油的路上無法回頭。石油的計價貨幣逐漸向多元化發展,將打破美元一家獨大的局面,石油美元體系的穩定性將受到衝擊,進而進一步推動石油美元體系的走弱。

另一方面,地緣經濟環境的變化給石油美元體系帶來巨大的外部衝擊。首先,上世紀美國和沙特達成相關協議時,美國原油供給嚴重不足,但2006年頁巖油革命成功後,美國原油產量再次起飛,實現能源獨立,沙特石油在美國石油消費格局中地位不再。且根據能源信息署(EIA)的數據,美國已是原油+成品油淨出口國。曾經的能源互補夥伴,現已成爲競爭對手,甚至逼得以沙特爲首的歐佩克不得不把原來偶爾使用的減產措施常態化。由此,完美運行幾十年的石油美元體系出現裂痕。與此同時,新興產油國的崛起也對中東的傳統主導地位構成了挑战,故而沙特等傳統石油大國也大舉發力,尋求經濟多元化,擺脫對石油的依賴,以實現長期經濟可持續性並降低與全球石油價格波動相關的風險,這就使得石油交易出現了更多的可能和選擇。其次,正因爲全球經濟發展對石油的剛性需求,才有了石油美元體系的存在發展,及美元霸權地位不斷鞏固的邏輯。但隨着可再生能源等替代能源的興起,全球能源市場力量對比發生巨大變化,全球开始減少對石油等傳統能源的依賴。盡管石油在相當一段時間內,不論作爲能源還是資源,依然不可替代,但石油需求剛性的降低仍然會導致石油美元體系重要性降低,影響範圍縮小,進而降低世界對其認可程度及維系其穩定程度的意愿。當未來石油在全球能源格局佔比下降到一定程度時,石油美元體系也將受到極大的負面影響。


多極趨勢中的“去美元化”


新的國際政治安全局勢和石油生產發生結構性改變的今天,包括沙特在內的諸多國家,一直都在尋求更爲公平、穩妥且多元化的國際貨幣和支付體系,“去美元化”進程在深度和廣度上都在加速展开。特別是俄烏衝突升級後,美國對俄羅斯發起規模和廣度空前的金融制裁,引發國際輿論對美元國際儲備便利性及可用性的質疑,進而增強了“交易去美元化”乃至“金融去美元化”的預期。

去年年底,沙特同中國籤署了規模爲500億元人民幣/260億沙特裏亞爾的本幣互換協議,份額本身雖不大,但在中東地區的示範效應卻是不可小覷。而前不久,沙特宣布加入由國際清算銀行和中國牽頭成立的央行數字貨幣(CBDC)跨境試驗項目--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項目(mBridge),這意味着雙方間石油交易無需再兌換美元,進而減少因美元匯率波動而帶來的市場風險。而作爲石油美元體系中極爲重要一環,沙特的“去美元化”動作在當下也具有標志性意義。隨着地緣政治經濟格局多極化演變,“去美元化”勢必成爲一種趨勢,多元化的國際貨幣體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制約美元的“過度特權”,而國際替代性貿易結算體系的建立,也有利於促進國際貨幣體系朝着多極化的方向均衡發展。

但同時我們也應看到,世界貿易和金融體系存在較大惰性,一種貨幣的全球霸權地位並不會在短期內遭遇明顯挑战甚至崩塌。雖然目前石油美元體系發展式微,但國際金融博弈的底牌依然是軍事實力,而歷經半個多世紀的“石油美元”是建立在美元霸權以及美國軍事、經濟霸主地位基礎之上,因此美元即便不是唯一的定價貨幣,也仍是當今國際原油市場乃至全球大宗商品市場最主要的定價和結算貨幣。因此,對於部分國家來說,在國際油氣貿易中採取非美元結算,只是強化自身安全的一種手段,而非“即刻與美元脫鉤”,否則,單一化的經濟來源必然會給本國貨幣帶來巨大波動,甚至是災難性的後果,故而與美元的綁定並非是一種“選項”,而是一種“必然”。

與此同時,國際貨幣的偏好也並非單方面力量選擇的結果,而是各國集體選擇的結果。由於“去美元化”國家目的各異、緊迫感不同,且政策落地仍需較長時間周期,再加上美國盟友對美元的“加持”,“去美元化”暫無法形成規模效應。此外,除美元外的其他主要貨幣自身目前仍存在諸多問題,如金融市場化建設方面不足導致貨幣環流渠道受限等,因此當下“去美元化”進程發展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道阻且長。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石油美元”崩塌?專家詳解地緣變革下的“石油美元”邏輯

地址:https://www.100economy.com/article/125446.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