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Web3Mario
摘要:最近還在一直學習 TON DApp 开發的相關技術,並且嘗試思考一些產品設計邏輯。隨着 TON 熱度的提升,一些 AMA,圓桌討論等活動也變得多起來,我也參加了一些,並且發現了一些有趣的事情,希望與諸君分享。先說結論,總的來說,我發現 TON 官方的生態建設思路與傳統的執行層項目,也就是所謂的公鏈不太一樣。其似乎選擇了流量驅動,而非資產驅動。這就給开發者帶來了一個全新的要求,如果希望獲得官方的背書,或者更直白點成爲官方更喜歡的項目,在冷啓動階段的核心運營指標需要從資產相關,例如 TVL、市值、持幣數等,過渡到流量驅動,例如 DAU、PV、UV 等。
一直以來,公鏈項目是否成功的核心判斷標准,就是沉澱了多少資產,並且根據資產的構成與分布來判斷其是否可持續,以及核心競爭力。通俗來講,就是一條鏈有多少的 TVL,這些 TVL 的構成如何,原生資產佔比多少,藍籌幣和山寨幣的比例多少,憑證類資產佔比多少,馬太效應程度等。那么這些問題分別對應什么結論呢,讓我們舉幾個例子說明:
假設一條鏈中 BTC,ETH 等藍籌幣佔總價值的比例較高,且前百分之十的人擁有了百分之八十的資產,則大致說明該鏈對傳統加密貨幣巨鯨比較友好,或者說其對傳統加密貨幣巨鯨有比較強的吸引力,通常情況下其背後可能會有類似 CEX 等項目的背書支持。
假設一條鏈中原生資產佔比較高,分布較爲平均,且用戶資產標准差較小,則大致說明該鏈團隊的運營能力不錯,或有相關的社區資源,社區建設較好,且开發者生態較爲活躍,通常情況下其有可能是由某個有成功背景的社區驅動的,有比較廣泛的社區支持。
假設一條鏈中憑證類資產佔比較高,則需要謹慎對待,這大致說明其大概率還處於早期建設階段,並沒有對核心資產形成有效吸引,不過團隊會有一些巨鯨資源,但達成的合作並不緊密或者吸引力並不強,導致巨鯨不太愿意將核心資產直接轉移其上,這種鏈上的 Web3 項目很容易被巨鯨潮汐式收割。
當然根據不同的情況會有不同的解讀,但是大家會發現,這其中資產才是評判的關鍵,之所以有這樣的情況是因爲 Web3 的核心價值就在於數字資產,這個話題在我之前的文章《Runes 的火爆是加密技術發展的倒退,但也是 Web3 核心價值的最好體現》中已經有了完整的探討,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與我探討。因此很長一段時間,Web3 开發者在產品設計,冷啓動方案,經濟模型設計等過程中都會着重於如何創造並維護資產價值,或者如何有效吸引資產,根據不同類型的項目,這兩個問題的優先級會有所差別。
但是 TON 團隊在生態建設的過程中似乎並沒有選擇遵循這個思路,而是選擇 Web2 項目,或者說傳統互聯網項目中的常規方式——流量驅動,來引導或扶持產品,建設生態。之所以這么說,理由有兩個,首先已經有不少針對 TON 生態 DApp 分析的文章,想必大家對 TON 生態現狀應該有一定了解,當前最活躍的 APP 類別、當數類似 Notcoin 的流量小遊戲。細究其技術架構,其甚至都不能算作一個 DApp,因爲通常情況下,Web3 遊戲有兩個顯著的特徵,資產道具上鏈,核心算法上鏈,都是利用區塊鏈的去信任的能力來降低遊戲運營過程中的信任成本。而 Notcoin 並不具備這樣的特徵,只是將一個最終的獎勵積分映射爲 TON 公鏈上的一種 FT 代幣,發了一次空投。類似的例子你可以找到很多,其現狀自然是離不开 TON 的扶持,這說明在 TON 官方的眼中,一些傳統的 Web3 價值觀相比於流量來說並不重要,只要有用戶,你甚至都可以不是一個 Web3 項目,也會得到官方的扶持。
其次在一些公开場合,TON 官方人員也選擇主動引導社區朝着個方向做產品設計,上周五參加了一個關於 TON 生態的 twitter space,其中有 TON foundation 官方人員,也有一些 Web3 VC,我聽下來的感受就是兩者對於 TON 生態的看法存在很大的 Gap,官方人員似乎喜歡將 TON 生態對標微信小程序生態,極力引導用戶對兩者之間的聯想,並鼓勵流量驅動的產品,然而 Web3 VC 們則更多的談的是數字資產方面的考量。這也說明了官方很可能在建設生態的過程中將於傳統的 Web3 模式有比較大的差異。
那么爲什么 TON 官方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呢,這就牽扯出 TON 生態建設的核心敘述邏輯,那就是破圈潛力,而非沉澱資產的能力。
怎么來理解這句話呢,我們知道大部分的公鏈項目的核心敘事邏輯主要還是對數字資產的爭奪,即通過某種技術在保證滿足 Web3 核心價值觀的基礎之上,例如去中心化等前提,極大的提高網絡吞吐量,降低使用成本,提高使用效率。其核心價值是在於對數字資產的沉澱能力,一條更便宜,使用起來更快的公鏈顯然將可以吸引更多的數字資產,而更多的數字資產是這些公鏈項目方商業模式的價值支撐,因爲更高的採用率意味着對作爲手續費的官方代幣的需求更多,這將有利於支撐項目方手中大量代幣的價值。
然而 TON 所希望打造的敘事並不在此,而是在於其破圈潛力,你可以很容易的在網絡上找到這樣的軟文或這樣的觀點:Telegram 擁有全球最高的通信類應用用戶,高達 8 億人,而 TON 背靠這個大用戶群,將擁有無與倫比的破圈優勢。破圈才是 TON 在做生態建設的核心敘事邏輯。
那么爲什么會有這樣的差異呢,這核心涉及了兩個問題:
TON 的核心商業邏輯;
TON 和 Telegram 之間的關系;
首先 TON 團隊的核心商業邏輯其實與大部分公鏈項目類似,都建立在對 TON 代幣價值的維護,然而對於 TON 來說維護的路徑相比於其他項目來說多了一個額外的選擇,那就是 Telegram 的廣告系統。我們知道自從今年年初,TON 代幣多了一個重要的用途是作爲 Telegram 的廣告分傭系統中的結算代幣,廣告主通過 TON 代幣支付流量採买的費用,而該部分費用將支付給相應頻道的頻道主作爲傭金,Telegram 官方將從中抽取一定比例的費用。
這就意味着除了作爲鏈的使用手續費之外,對於如何支持 TON 代幣的價值有了第二個選擇,那就是做大 Telegram 的廣告系統的蛋糕。而這其實就是 Web2 項目常見的流量驅動模式,只不過結算代幣從法幣切換到了加密貨幣。而爲了 Telegram 優化廣告系統的效率,具體會涉及到兩個方面,創造更多的價值廣告位,對 Telegram 用戶進行標籤化,而 TON 團隊發現實現這兩個效果的一個高效的場景就是 Mini App,首先只要 Mini App 被高頻使用,在引入廣告分傭系統後,就可以成爲一個優質的廣告位。
其次我們知道 Telegram 作爲一個強調隱私保護的應用,爲用戶打標籤從而爲廣告主賦予精准營銷的能力是一件極難做到,且非常敏感的事情,因此 Telegram 無法爲廣告主提供精准營銷的服務,例如定向的爲喜歡甜品的印度用戶派發一個點心品牌的廣告,這就影響了 Telegram 商業化的能力。然而在 Mini App 中,由於用戶的參與主體並不是 Telegram,而是這個這個第三方應用,Telegram 只是一個載體,這就爲用戶打標籤帶來了條件,在用戶參與 Mini App 的過程中,用戶的習慣偏好等信息將被打標籤,且整個過程不容易造成用戶反感,較爲順滑。
以上兩個方面也解釋了上文中的現象,TON 在項目扶持的選擇上,對於一些傳統的 Web3 價值觀並不看中,只要有流量,就可以獲得官方的支持。
那么有小夥伴可能會疑惑,這個建設的過程不該是由 Telegram 來主導會更高么,TON 作爲一條公鏈,爲了建設一個有凝聚力的社區,還是應該遵循一些傳統的 Web3 價值觀才對。這就涉及到了第二個問題,TON 和 Telegram 之間的關系,在我之前的文章中已經介紹了 TON 與 Telegram 之間的關系,總的來說,從現象上來看,TON 的地位其實更像是 Telegram 所扶持的一個子公司,該子公司做了一定的法律隔離,使得在處理某些風險業務時可以通過子公司運作,從而降低自身風險,對於 Telegram 這個採用度如此之高,且強調隱私保護的 APP 來說,自然被各國政府部門“重點關照”,而爲了探索更穩定且不容易被幹擾的盈利模式的路上,Telegram 選擇了用加密貨幣替代法幣作爲廣告結算標的物,然而這對於一些加密資產不友好的地區將帶來新的風險,因此通過當前架構能夠有效降低這種風險,明白了這個關系的基礎之上,我們容易得出一個結論,兩者之間本質上還是屬於主從關系,因此开發者在做應用設計時,爲了更容易獲得 TON 官方支持,建議應當以 Telegram 本位,而非 TON 公鏈本位去思考會更好些。
最後總結一下,總的來說,TON 的生態建設路徑上短期內選擇了流量驅動而非資產驅動。這就給开發者帶來了一個全新的要求,如果希望獲得官方的背書,或者更直白點成爲官方更喜歡的項目,在冷啓動階段的核心運營指標需要從資產相關,例如 TVL、市值、持幣數等,過渡到流量驅動,例如 DAU、PV、UV 等。當然關於這個結論,或者是一些 TON 應用开發問題,以及一些 TON 產品上的 Idea,歡迎大家來我的 Twitter中與我交流。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TON 官方生態建設的關鍵選擇:流量驅動而非資產驅動
地址:https://www.100economy.com/article/126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