鰳魚之美在於鮮

by admin - 2024-07-09 46 Views

|霍權

插畫|鄭莉

“越是風雅的魚,喫起來越是麻煩。”作者的這句話,能讓你想到哪些魚?答案裏少不了刀魚、鰣魚,還有本文的主角——鰳魚。這種魚肉薄而多刺,常被用作鰣魚的替代品。滋味到底如何?且聽作者分解。

一老大哥退休了,年輕時候生意做得不錯,也是位世家子弟,喫過見過的多了,在食材和味道上見解頗深,在這方面我一直難以望其項背。

大哥現在雖然賦闲在家,但一直行走在尋味的路上。我們定期有一些小聚會,交流一些心得,大都是個人喜好的飲食。一次聊天,聊到興頭上話題一轉,大哥說起他小時候不喜歡的喫食。他說那時由父親帶着买菜,最怕在菜市場碰到鰣魚。那個時候這個東西少見,也貴。“父親特別愛喫,每次看到了一定要买回家做給我。喫魚不怕,最怕的是他一定要我嘬那個魚鱗,說魚鱗肥,很香。可我當時是個小孩兒啊,根本不懂喫那個東西。嘬那個魚鱗實在是太難受了,我爸讓嘬我又不能不嘬,所以就留下陰影了。到現在都不喜歡鰣魚。所謂縱使山珍海味,也有無法欣賞之美。”

展开全文

我們這幫朋友聽完大笑。我想的是,那時的大哥固然不懂鰣魚之美,但畢竟經歷過真正的鰣魚。而我剛步入社會之後喫到的“鰣魚”,大都是用鰳魚代替的。

“鰳魚”之名對於我們北方人來說有點陌生,山東一帶把它稱爲“快魚”,一聽“快魚”,我感覺就親近多了。另外,內陸淡水魚中也有一種“快魚”,其實就是大白魚,但不在我們今天的討論範圍內。

鰳魚身子扁平,尖嘴大眼睛,嘴稍微有點翹,上背較平,肚子是一條弧线,看起來像一片大肚子彎刀。尤其是肚子,不像別的魚帶着一個大肚腩,而是平的,顏色雪白。北方人管帶魚叫“刀魚”,無非就是看它閃閃發亮的身子。而論形象,我個人覺得鰳魚才像一個大刀片呢。管它叫刀魚,才一點也不冤。

我家二爺是山東萊州漁民出身,雖然在北京做廚師多年,但一說起山東漁獲來永遠滔滔不絕。按他說,一般有黃魚的地方就有它。這東西要是打上來,趁新鮮,不刮鱗,不开肚直接燒,“鮮”!這種做法我在別處也喫過類似的,那個地方叫潮汕,在那裏這種做法叫做“魚飯”。

我家二爺說過,新鮮的鰳魚不用刮鱗,它和鰣魚都是可以專門喫鱗的魚,加上這兩種魚長相又相似,所以在早期鰣魚資源十分短缺的時代,就有商家直接用“鰳魚”代替後者。像我這樣不常喫“鰣魚”的人稀裏糊塗也就喫下去了。這兩種魚非常相似不是現在才發現的,明代《雅俗稽言》上說“鰳魚似鰣而小,身薄骨細,冬天出者曰‘雪映魚’,味佳,夏至味減,率以夏至前後以巨艘入海捕之”。我這人寫東西不喜歡掉書袋,但這次例外。

我發現一個現象,越是風雅的魚,喫起來越是麻煩。鰣魚、刀魚爲最,鰳魚也不例外。鰳魚這東西,肉薄而多刺,要想大快朵頤,這一定不是上選,大多數追隨鰣魚的做法:古法蒸。將新鮮鰣魚用鹽稍微醃一下出點水,然後身上碼放火腿和五花肉(其實直接淋點豬油更合適),加上一勺酒釀,再淋入上好的花雕酒。一定不能去鱗,喫的時候還要吸吮一下魚鱗的滋味。我一個粗人,這種風雅來不得,勉強喫兩口就算了。

但萬事總有例外。浙江舟山一帶有一種粗鹽醃的鰳魚。用鹽快速醃制俗稱“暴醃”,這道菜因爲從船上到船下要醃三遍,因此被稱爲“三暴(抱)鰳魚”。鰳魚快速醃制後會微微發酵,魚身體的蛋白經分解後略帶臭味,但鮮味則成倍提升,愛喫這一口的視之爲絕味。

央視紀錄片導演小滿酷愛美食,一次相約到他工作室做飯,我就帶了一條三暴鰳魚過去。

找一塊豬前肩切成肉粒,加姜末、一點醬油稍微入味,平鋪盤底做成肉餅;把三暴鰳魚去掉頭、尾,平放在肉餅上,大火蒸15分鐘,用蒸出來的湯汁直接拌米飯,一絕!

今年五月七日是農歷三月最後一天,我約了好友林總一起午飯。林總是做高級食材推廣的,當天帶了一條七兩的白鯧和一條一斤半的鰳魚。銀鯧家燒,鰳魚做了蔥油蒸,都是鮮美異常,到家後我還在回味。所謂“三鯧四鰳”,在農歷三四月交接時分,同時品嘗兩種魚獲,論時令論物產,沒有比今天這么喫更合適的了。

責編|王者嵩

校對|予津

本文內容選自《中國烹飪》雜志2024年7月刊,歡迎轉發到您的朋友圈。本微信號所有內容未經授權,謝絕轉載,侵權必究。如需轉載,請聯系後台,獲得授權後方可轉載。轉載時請在顯著位置注明來源及作者署名。

更多精彩內容

查看更多專題菜譜

排骨|牛肉|羊肉

雞肉1|雞肉2|雞湯

小龍蝦|紅燒肉|醋餚|素湯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鰳魚之美在於鮮

地址:https://www.100economy.com/article/127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