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瀕臨消失後又重新回歸的老字號,背後都有着一段不爲人知的艱辛和努力。
01
馬仁和糕點
馬仁和糕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乾隆年間,據說當時紹興府有位很有名的糕點制作師傅叫馬仁和,憑着祖傳制作糕點的精湛技藝創辦了一家糕點制作坊,因其制作的糕點鹹甜適中,內質細膩,口味獨特,生意日趨興隆。後這份手藝和這門生意代代相傳,雖然一度瀕臨失傳,但好在如今馬仁和這個字號一直延續下來,其制作的糕點依舊能讓人追憶起老味道。
如今馬仁和依舊堅持傳承傳統糕點的工藝,生產銷售的小鹹燒餅、蛋包和雞骨頭糕幹頗受歡迎,尤其是椒鹽小燒餅,口感香酥松軟,鹹甜適中,很多遊客慕名購买。此外還有薄片香糕、麻酥糖、桃片、幹菜酥餅、綠豆酥等傳統糕點,也同樣受到許多人的青睞。
02
九裏香糟肉
嵊州九裏香糟肉的建立可以追溯到1946年,迄今已有78年的歷史,但是嵊州糟肉的歷史可遠不止如此。糟肉是嵊州傳統的特色名菜,歷史悠久。嵊州糟肉,採用獨特的幹糟技藝,幹糟的豬肉又香又糯,不油不膩,可當冷菜食用,也可蒸後食用,香氣四溢,食指大動。除了糟豬肉,糟鴨掌、糟雞胗、糟鴨胗、糟雞肉、糟鴨肉、糟牛肝等,都各具特色。
制作糟肉的原材料就是兩樣“糟”和“肉”。“糟”就是酒糟,一般選用三年貯藏發酵後的酒糟,三年陳酒糟篦去了酒的烈性,變得愈加柔和,這樣糟制出來的食物在吸納酒香的同時,又能保留住其本身的味道。制作糟肉的工序復雜,但簡答概括來說就是將豬肉、豬舌頭、鴨掌、雞胗等食材煮熟抹鹽後,包裹在酒糟裏並密封數段日子。
03
百歲堂
百歲堂這個名稱源自於一塊“百歲壽母之門”的匾額,保祐橋周氏祖居原名賜養堂,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紹興周王氏壽至百歲,浙江巡撫特賜“百歲壽母之門”匾額,自此保祐橋周氏祖居便被稱爲百歲堂。到了清乾隆八年(1743年),周氏後人創立周雲集酒坊,由於生意興隆常常供不應求,因此酒坊培養的釀酒師陸續另設外姓分號,許多釀酒師將釀酒技藝代代相傳,現在的百歲堂就是其中之一。
百歲堂的黃酒最爲出名,憑借承襲了三代的精湛工藝,保留了傳承百余年的酒香。主要以糯米爲原料,經過浸米、蒸飯、落作(加麥曲、淋飯)、主發酵、开耙、灌罐後酵、榨酒、澄清、勾兌、煎酒、灌罐陳釀三年以上,方可制作完成。通常在九月制麥曲,十月制淋飯(酒釀),大雪前後正式开始釀酒,到次年立春結束。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中國老字號美食——浙江老字號(三十八)
地址:https://www.100economy.com/article/134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