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財富管理 “紅潮”過後:特朗普2.0政策展望

“紅潮”過後:特朗普2.0政策展望

by admin - 2024-11-20 1 Views

時隔4年,特朗普全勝歸來,取得“壓倒性勝利”。特朗普政治資本與行政效率或遠超第一任期,2.0時代或尋求更大變革,在經濟、移民、對華、政府改革等領域的政策措施或更具攻勢。

一、美國“紅移”:特朗普政治資本空前壯大,2.0時代政策基調更鷹派

特朗普政治資本空前壯大。特朗普大選取得壓倒性勝利,在共和黨黨內及全國的號召力增強,政治資本空前雄厚。共和黨在全美國2300個縣的優勢擴大,在各類少數族裔群體的支持率均提升,不僅鞏固了自身的農村基本盤,在城市選民的支持率也出現擴大。

特朗普2.0政策基調或更加“美國優先”。選舉結果清晰地顯示,美國選民對現狀極度失望,迫切希望看到重大變革,要求一個更強硬的領導人。這意味特朗普或更堅決地推行保守主義理念,在經濟、移民、外交、政府改革等方面採取更具攻勢的措施,完成1.0時期未竟事項。

特朗普2.0政策手段或更爲強硬。特朗普已完成對共和黨的改造,將個人意識形態嵌入共和黨的官方立場中。下一階段,特朗普或進一步強化行政權力的集中,加強對政府部門及高級官員的控制,削弱國會的監督和制衡作用;推動立法,改變選舉規則以鞏固並延續自身的權力。

二、特朗普2.0內閣:鷹派主導、政策一致性加強,貿易战緩衝墊或消失

特朗普2.0內閣成員以非建制派爲主,對華更加鷹派、政策一致性和執行力加強。截至11月19日,特朗普已宣布13名內閣人選,其中國務卿盧比奧、國防部長、國土安全部長等均爲對華鷹派,在政策思想上與特朗普高度對齊,上一任期內閣動蕩的局面或有改觀。

內閣在兩個層面對特朗普施政產生影響:一是政策落地時間。重大政策一般在對應部長就任後2-3個月內推出。特朗普1.0時期耗時4個月完成組閣,延緩了政策速度。今年,特朗普公布內閣人選速度達到1968年以來最快,預計明年內閣就任及政策出台節奏或將大幅提速。

第二個層面的影響是政策實施方式,尤其是貿易政策。上一任期,溫和派財政部長姆努欽與鷹派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共同負責對華貿易談判,對貿易战起到了部分緩衝作用。今年兩部門候選人均主張對華關稅。此外,特朗普2.0內閣或加速停援烏克蘭,加強非法移民驅逐力度。

三、特朗普2.0施政節奏:施政三階段或重演,貿易战落地可能加速

特朗普1.0政策可分爲三大階段。第一階段:快速兌現競選承諾,樹立“美國優先”立場,但政策長期效果較爲有限,如建牆、“退群”;第二階段:重點推進減稅、關稅等核心政策,構建長期影響;第三階段,本計劃推行的深層改革,受新冠疫情幹擾,應急調整爲抗疫救濟。

特朗普2.0的施政節奏或加快,內閣架構可使各項政策同步推進,先後關系更可能是程序上的。預計明年第一階段特朗普或快速兌現驅逐移民、去監管、俄烏談判等承諾;第二階段重點推進減稅及關稅,預計明年政策落地節奏爲:俄烏談判啓動、驅逐移民、放松監管、加徵關稅、減稅生效。

預計新一輪關稅明年二、三季度落地。特朗普可動用301、IEEPA等四大貿易战工具。極端情形下,可在上任後立刻依據IEEPA加徵關稅;中性情形下,預計明年二、三季度新一批60%關稅落地,與此同時,中美或重啓第一階段協議談判;溫和情形下,預計2025年底至2026年初關稅或落地。

特朗普現有政策或加大明年“滯脹”風險。明年關鍵政策落地順序或爲:驅逐移民→重啓關稅→減稅生效。若明年美國驅逐130萬移民、年中對華加徵60%關稅且中方同步反制、減稅法案明年三季度生效,三大政策或合計拖累經濟增速0.38%,導致通脹擡升0.72%,加大“滯脹”風險。

風險提示

地緣政治衝突升級;美國經濟放緩超預期;美聯儲再次轉“鷹”

報告正文

時隔4年,特朗普全勝歸來,取得“壓倒性勝利”。特朗普政治資本與行政效率或遠超第一任期,2.0時代或尋求更大變革,在經濟、移民、對華、政府改革等領域的政策措施或更具攻勢。


 一、美國“紅移”:特朗普政治資本壯大,2.0時代政策基調更鷹派 


(一)美國集體“右轉”,特朗普政治資本空前壯大

2024年大選,特朗普大獲全勝,同時拿下白宮及參衆兩院。特朗普獲得超過7600萬張選票(得票率50%),哈裏斯獲得約7300萬張選票(得票率48.2%),特朗普贏下所有七個關鍵搖擺州,以312張選舉人票對226張票擊敗哈裏斯。參議院方面,共和黨形成52比47的多數局面;衆議院方面,截至北京時間11月19日,共和黨已取得218個席位,贏下控制權。

美國全面“紅移”,共和黨在各類選民中的邊際優勢均擴大。按行政區域劃分,美國共有3143個縣或縣級等同單位,特朗普在2367個縣的得票率比2020年提高,歷史上傾向於民主黨的縣、城市地區、高學歷人群佔比較高的縣今年也向共和黨靠攏,共和黨僅在240個縣的優勢有所縮小。

按種族劃分,特朗普守住基本盤的同時,在少數族裔群體中的支持率普遍上升。以種族爲劃分,特朗普在白人群體中的支持率依然穩固,57%的白人投票給特朗普。特朗普在少數族裔群體中的得票率明顯提升,黑人群體由2020年的12%提升至今年的13%,西班牙裔選民由32%上升至46%,亞裔選民由34%提升至39%,其他少數族裔支持率由41%提升至53%。以性別劃分,特朗普在男性、女性選民中的支持率均上漲,男性選民支持率上漲1個點,女性上升2個點。

特朗普支持率連續第三次被低估,美國民衆的鷹派情緒可能已超過外界預期水平。特朗普在全國及多個關鍵州的實際投票結果顯著高於RCP集合民調,與11月4日選舉前夜相比,特朗普全國民調被低估2.1個點,搖擺州民調平均被低估1.8個點。2016及2020年大選,特朗普民調也被低估3個點左右。連續三次低估已不能用統計誤差解釋,支持特朗普的沉默群體始終未能被有效正視,美國民衆的鷹派、保守情緒存在被低估的風險。

(二)特朗普2.0基調或更加“美國優化”,手段更強硬

民主黨失敗的原因在於選民對現狀不滿,希望看到國家治理方式的徹底變革。美國選民最爲關心的問題是經濟、就業、通脹及移民,其中通脹問題最爲關鍵。與2019疫情前相比,美國食品、住房等成本擡升了20%-30%。拜登任內,美國通脹增速年均增速達5.1%,爲卡特總統以來的最高水平,每年美墨邊境非法移民湧入達200萬人左右,是特朗普執政時期的3倍以上。今年選舉日的福克斯出口民調顯示,83%以上的選民希望能看到國家治理的重大變革。

選舉展現的結果顯示,美國選民要求一個更加強硬的領導人,帶領美國改變現狀,這意味着特朗普2.0可能更鷹派。特朗普第二任期或將更堅決地推行保守派政策,加強“美國優先”的理念,並進一步鞏固核心政策。更堅定地推進“美國優先”議程,並在經濟、移民、對華政策、深層政府改革、司法和外交等方面採取更具攻勢的措施,以實現他在第一任期內未能完全落實的目標。這種“加強版”施政策略可能將增強美國在國內和國際上的主導權力,同時鞏固共和黨在未來政策制定中的影響力。

特朗普2.0政策基調或更爲“鷹派”。選舉結果清晰地顯示,美國選民對現狀極度失望,迫切希望看到重大變革,要求一個更強硬的領導人。這意味特朗普或將更堅決地推行“美國優先”理念,在經濟、移民、外交、政府改革等方面採取更具攻勢的措施,完成1.0未竟事項。

特朗普2.0時代政策手段或更爲強硬。特朗普已完成對共和黨的改造,將個人意識形態嵌入共和黨的官方立場中。下一階段,特朗普或進一步加強行政權力的集中化,強化對行政部門及高級官員的控制,削弱國會的監督和制衡作用;推動立法,試圖改變選舉規則以有利於自身。


 二、特朗普2.0內閣:鷹派主導,貿易战緩衝墊或消失


(一)內閣人選:更鷹派、更保守,政策一致性和執行力加強

美國總統內閣一般爲26名成員,包括副總統、15個行政部門部長和10名左右內閣級官員。其中,15個行政部門部長主要包括國務卿、財政部長、國防部長、司法部長等,成員較爲固定。內閣級官員數量不固定,可能因總統的政策而變化,主要包括貿易代表、白宮幕僚長、環保署署長等。內閣成員的任命流程包括總統宣布人選、正式提名、聽證會質詢、參議院投票表決。表決通過(簡單多數,51票)後方可正式上任。內閣成員對總統負責,總統可以隨時免除內閣職務,無需參議院批准,當選總統在選舉勝利後往往立刻开始篩選內閣潛在人選。

特朗普1.0時期內閣有四個特徵:非建制派佔比大、保守派居多、內閣流動率較大、組閣耗時更長

非建制派佔比較大。特朗普在2016年競選中明確表達了“反對華盛頓建制派”的立場,因而特朗普1.0的衆多內閣成員來自商界和金融界,有豐富的企業管理經驗。如時任國務卿蒂勒森曾是埃克森美孚首席執行官,財政部長姆努欽曾在高盛任職。商業背景使內閣成員注重經濟增長和放松監管等政策,特朗普也希望借助非建制派的力量推動政府改革。

保守派居多。特朗普1.0內閣中的多數成員支持保守主義政策,特別是在稅收、移民、氣候變化等方面。例如,環保署署長普魯特強烈支持放松環境保護法規,主張減少對化石燃料的限制;司法部長塞申斯推動了非法移民案件的刑事訴訟等;國土安全部長尼爾森在移民控制上採取了強硬的政策,是“零容忍”移民政策的關鍵執行者。

內閣流動率高、組閣耗時更久。特朗普第一任期的前兩年更替了7名內閣官員,如首任國務卿蒂勒森在與特朗普的多次政策分歧後被解職,由中央情報局局長蓬佩奧接任。官員更換反映出特朗普的強硬風格,傾向於選擇更能執行其政策意圖的高級官員。此外,由於缺乏執政經驗及民主黨反對,特朗普1.0組閣耗時更久。從總統就職日到內閣上任,特朗普平均耗時37天,多於拜登,更是遠超奧巴馬的18天及布什的4天。從聽證會召开到參議院投票,特朗普平均耗時約3周,多於其他總統。由於共和黨黨內爭議及民主黨的反對,特朗普內閣提名收到的反對票數也更多。

與第一任期相比,特朗普2.0內閣人選公布速度更快。大選後一周內,特朗普已宣布9名內閣人選;截至11月19日,特朗普已公告宣布13名內閣人選。包括:蘇西·威爾斯被提名爲白宮幕僚長;參議員馬可·盧比奧被提名爲國務卿;福克斯新聞主持人、前陸軍國民警衛隊成員皮特·海格塞斯被提名爲國防部長;佛羅裏達州衆議員邁克·沃爾茲被提名爲國家安全顧問等。特朗普公布內閣人選的速度已達到1968年以來的最快水平。

特朗普2.0內閣成員仍以非建制派爲主,但對華更加鷹派、政策一致性或更強。特朗普2.0內閣中,國務卿、財政部長、國防部長、貿易代表等職位最爲重要。其中國務卿、國防部長或影響俄烏衝突解決方式;財政部長、商務部長、貿易代表或主導中美貿易談判;財政部長人選對內或影響減稅政策實施結果;環保署署長直接執行特朗普的環境政策;與第一任期相比,特朗普2.0內閣主要有以下特徵。

第一、更加堅定的“美國優先”政策。特朗普繼續選擇支持“美國優先”政策的強硬派官員,特別是在外交、貿易、移民領域。貿易代表萊特希澤等可能會再度受到重用,以推動對華更強硬的貿易政策和保護主義措施。

第二、對華立場更加強硬。關鍵職位的擬定候選人及潛在人選對華姿態普遍更強硬,國務卿人選馬可·盧比奧以對華鷹派著稱,推動發起對中國企業的制裁;貿易代表人選萊特希澤一貫主張對中國採取關稅措施;國防部長人選海格賽斯也曾表態,擔心中國軍事能力的快速發展。

第三、政策一致性和執行力增強。多數內閣人選具有與特朗普一致的政策主張,如國務卿人選盧比奧、司法部長人選馬特·蓋茨、國防部長人選皮特·赫格塞斯均持有保守主義立場;部分人選也具有與特朗普共事的經驗,如白宮幕僚長人選蘇西·威爾斯2021年以來負責特朗普的競選活動;湯姆·霍曼曾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內擔任美國移民和海關執法局代理局長,今年繼續負責邊境安全事務。這種構成或使特朗普2.0內閣在政策推行上更具執行力和連貫性,特朗普1.0時代的動蕩內閣或不再重演。

第四、資深保守派的回歸。特朗普可能會重新啓用其第一任期內有重要影響的官員。如萊特希澤可能回歸推動對華強硬的貿易政策,史蒂文·米勒(前白宮高級顧問)以其強硬的移民政策立場著稱,也已確認回歸擔任白宮副幕僚長,可能推進更嚴格的移民法規。

(二)內閣兩大影響:政策落地更快、貿易战緩衝墊或消失

美國總統內閣的影響體現在政策落地時間和政策實施方式兩個層面。

內閣就位時間影響政策落地時點。參考特朗普第一任期,內閣就任後兩至三個月左右开始籌備或公布重要經濟政策。2017年2月13日,財政部部長姆努欽就任後,4月底,特朗普宣布啓動稅改方案,起草減稅法案;2017年2月,商務部部長威爾伯·羅斯就任後,5月开始宣布發起232調查。2017年5月,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就任後,於8月發起對華301調查。考慮到特朗普選人速度已大幅加快,對共和黨的掌控也加強,明年內閣就職及政策推進速度或也將加快。

其次,內閣可能影響明年政策實施風格及方式。國務卿盧比奧、國防部長赫格塞斯、國家安全顧問邁克爾·華爾茲對華態度均更鷹,或對中美關系構成負面影響。國土安全部長及主管邊境事務的“邊境沙皇”湯姆·霍曼均支持驅逐移民,或使明年非法移民驅逐力度加大;能源及環境方面,環保署署長李·澤爾丁對新能源及傳統能源態度較爲中性,能源部長克裏斯·賴特同時管理着核能公司及傳統能源企業,意味着特朗普發展傳統能源的同時,未必大幅削減對新能源的支持;俄烏方面,副總統萬斯及國務卿盧比奧均主張烏克蘭做出更大讓步,以換取快速停战,可能加速停止預期發酵。

內閣影響對外表現較突出的是,或導致貿易战2.0實施方式更爲鷹派。2018年,中美貿易談判,美方由財政部長姆努欽、商務部長威爾伯、貿易代表萊特希澤主導,財政部長的內閣職級更高。財政部長姆努欽主張對華溫和處理,通過談判解決貿易爭端,而萊特希澤則採取強硬立場。在姆努欽的推動下,2018年5月,美方階段性緩和了對華貿易战,並在6月7日與中興通訊達成協議,允許中興通訊恢復業務,姆努欽也敦促美國企業申請豁免清單。由於溫和派官員的存在,中美貿易战得到了部分緩衝。但今年,特朗普2.0內閣財政部長潛在人選斯科特及貿易代表人選萊特希澤均支持對華關稅,貿易談判人員組合較2018年或更鷹派,或導致新一輪中美貿易战的緩衝墊消失。

再次,美國內閣成員構成或影響俄烏衝突解決方式,內閣潛在人選多數反對繼續援助烏克蘭。國務卿人選盧比奧一貫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但也反對大規模援助烏克蘭,支持通過談判結束战爭,盧比奧今年投票反對了價值610億美元的對烏軍事援助計劃。國家安全顧問人選邁克爾·沃爾茲同樣反對援助烏克蘭,在給福克斯新聞的撰文中表示,“國會向烏克蘭开出空白支票的時代已經結束”。 

特朗普內閣上台後,對烏援助或降低,但能否快速結束战爭存在不確定性。截至2024年8月底,美國已援助烏克蘭850億歐元,佔對烏援助金額的40%以上。特朗普內閣上任後,對烏克蘭的支持或大幅下降,可能迫使烏方做出更大讓步。但另一方面,俄方的談判條件往往包括烏克蘭中立化、永不加入北約等,這些條件或使烏克蘭難以接受。同時,烏克蘭在战爭中的犧牲和對主權的強烈堅持也使其未必輕易妥協。

 

三、特朗普2.0:施政三階段或重演,貿易战加速落地


(一)特朗普2025政策實施節奏:俄烏、移民、關稅、減稅

特朗普1.0時代,政策實施可分爲三大階段:第一階段快速兌現競選承諾;第二階段重點推進以減稅及關稅爲代表的核心政策;第三階段被疫情擾亂,轉向以抗疫爲重心。主要策略體現爲以經濟爲優先、快速兌現競選承諾、逐步推進核心政策。

第一階段(2017年1月-2017年四季度):快速兌現部分競選承諾,樹立“美國優先”立場。這一階段特朗普政策執行速度快,但實際效果及長期經濟影響較爲有限,部分政策在拜登政府上任後被撤銷或修改,如修建邊境牆、退出《巴黎氣候協定》、退出TPP等。第一階段,特朗普主要通過行政命令推行新政。移民方面,特朗普1月20日就任,1月25日籤署修建美墨邊境牆的命令,1月27日籤署旅行禁令,限制來自特定穆斯林國家的人員入境;貿易領域,特朗普上任三天後,正式宣布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醫療領域,上任第一天便暫停“奧巴馬醫保”計劃;能源及環境領域,1月24日,重新提交Keystone XL輸油管线建設申請,推翻奧巴馬環境保護法;稅收領域,4月宣布啓動稅改方案草擬工作。

第二階段(2017年四季度至2019年底):重點推進以減稅和關稅爲代表的核心政策,通過法律或協議構成長期影響。此階段,特朗普順利推動《減稅與就業法案》的生效(2018年1月);通過一系列貿易战,最終於2020年1月促成《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達成;2018年9月,與加拿大和墨西哥達成了《美墨加協定》(USMCA),取代NAFTA,推動了更多有利於美國的條款。第二階段政策成果通過法案或協議落地,逐漸形成長期的制度化成果,是特朗普第一任期的主要政治“遺產”。

第三階段(2020年至2021年1月):受疫情影響,政策應急調整。2020年年初,因新冠疫情爆發,特朗普的政策重心被迫轉向疫情應對與經濟復蘇。特朗普推出並實施了一系列經濟刺激政策,加速疫苗研發等。但此階段選民不滿情緒逐漸增加,特朗普政策也不斷在疫情應對與刺激經濟之間進行調整。

特朗普2.0政策或仍跳不出1.0的施政框架,但節奏可能提速,內外政策或更加強勢。特朗普可能更加更堅定踐行的“美國優先”原則,實施更強硬的移民和貿易政策。

第一階段(2025年1月-2025年二季度左右):快速兌現部分競選承諾,在上任初期的“百日新政”期間快速推進。第一階段的重點政策包括:外交領域,啓動俄烏停战談判,削減美國對外援助支出;移民領域,重啓移民和邊境安全政策,啓動大規模的非法移民驅逐行動,恢復美墨邊境牆的建設,擴大對非法移民的執法力度;能源領域,再次退出《巴黎氣候協定》、放松燃油汽車排放限制;金融領域,放松銀行監管條例;稅收領域,啓動延長TCJA及減稅法案的立法草擬工作。

第二階段(2025年二季度-2026年年底):重點推進減稅、關稅及移民在內的核心政策措施。對內,特朗普或力爭在2025年三季度前後通過新一輪減稅法案並延長TCJA有效期,在下半年進一步加大非法移民驅逐力度。對外,預計2025年二季度前後,特朗普或同步啓動第一階段協議談判及新一輪貿易爭端的發起工作。中性情景下,預計2025年二、三季度,新一批對華60%關稅落地生效,覆蓋產品規模或進一步擴大。此外,特朗普可能也將推動與歐洲、日本及墨西哥的貿易談判。貿易政策實施時點可能視經濟修復情況及重點官員到位情況有所調整,參考第一任期內經驗,特朗普或在貿易代表履職後加速推進關稅政策。

第三階段(2026年底-2028年):深入“深層政府”改革,推動第一任期未盡事項。共和黨2026年底將面臨中期選舉壓力,若能成功守住參衆兩院多數黨局面,特朗普可能進一步對美國政治體制進行長期性改革,包括清理“深層政府”結構、重組司法體系、調整外交政策優先級。這一過程可能採用“漸進式”的實施方式,以確保長期效應,同時降低內部政策阻力。

參考第一任期內政策節奏及第二任期內閣新特點,預計2025年特朗普政策實施主要集中在第一和第二階段,預計關鍵政策落地節奏與時間爲:

2025年1季度:啓動俄烏衝突停战談判(1月);放松石油環境領域的監管要求(2月-6月);啓動非法驅逐移民工作(1-2月左右);加強邊境控制(2月-3月)、退出巴黎氣候協定(1月-3月左右)。

2025年2季度:2025年財政預算正式落地,小幅擴大財政赤字(4-6月左右);啓動新一輪減稅法案草擬(4-5月左右);啓動中美第一階段協議恢復執行談判(3月-6月);放松汽車業排放標准(3月-6月左右)。

2025年3季度:公布新一批對華301關稅清單,啓動公衆評議期(4月-8月左右);對華新一輪關稅落地生效(4-9月左右);重新發布“零容忍”移民政策(7月-9月左右)。

2025年4季度:新一輪減稅法案及延長TCJA減稅法案通過(7月-9月左右);开展第二階段非法移民驅逐工作(9月-11月左右)。

特朗普現有政策組合,或增加再通脹壓力,對經濟提振作用較爲有限。參考前文,特朗普明年的關鍵政策順序或爲:驅逐移民→重啓關稅→減稅生效。下文綜合參考稅務基金會、布魯金斯學會等機構的研究,估計特朗普三大政策對GDP的影響。

驅逐移民方面。悲觀情形下,預計特朗普將驅逐164萬人,綜合考慮移民的直接及間接影響後,將使美國GDP下降0.4%;樂觀情形下,特朗普可能將驅逐69萬人,使得美國GDP下降0.1%;中性情景下,驅逐非法移民或導致明年美國GDP下降0.25%。

貿易战方面。假定明年年中,美國對華發起60%關稅並且中方同步做出反制,貿易战或導致美國明年GDP下跌0.16%;若在此基礎上,美國同時對全球加徵10%的普遍關稅,或導致美國GDP下跌0.72%。 

減稅方面。對經濟的增量影響較大的政策主要爲特朗普2024年新提出的降低企業稅至15%、社保收入免稅、消費收入免稅等主張。若僅延長TCJA原有條款,則更多地體現爲保持現狀,邊際影響較低,故而估計中只計算特朗普的新增減稅政策。特朗普新增減稅政策對GDP的年化提振作用約爲0.1%,若減稅法案三季度通過,則降低至0.03%左右。

綜合而言,樂觀情形下,三大政策導致美國GDP下跌0.21%,悲觀情形下跌1.12%,中性情景下跌0.38%。中性情景的政策組合爲特朗普驅逐120萬移民(-0.25%)、明年年中僅對中國加徵60%關稅且中方反制(-0.16%),減稅明年三季度生效(0.03%)。

驅逐移民、關稅及減稅均具有再通脹效果,其中減稅具有擴大供給效果,再通脹效應最低。

驅逐移民方面,明年若美國驅逐130萬非法移民,或導致2025年CPI擡升0.35個百分點;若驅逐830萬非法移民,可能導致2025年CPI擡升2.21個百分點。

貿易战方面,若明年年中,美國對華加徵60%關稅,中方反制的情形下,美國CPI或擡升0.36個點,中方未反制的情形下,美國CPI或擡升0.2個點;若明年年中,美國對全球加徵10%關稅,貿易夥伴出現反制的情形下,美國CPI或擡升0.67個點,未反制的情形下,或擡升0.32個點。

減稅方面,長期而言,工資增速決定通脹中樞。特朗普2024年減稅新政策對工資的長期影響爲擡升0.4%;延長TCJA的長期影響爲0.65%,但延長TCJA的效果在2026年之後才能體現。因而,減稅對明年通脹的影響主要集中在新政策部分,年化處理後或使CPI增速擡升0.04%,若減稅法案明年三季度生效,則進一步削弱到0.01%,減稅對明年美國CPI的影響較低。

綜合而言,中性假設下,特朗普三大政策或導致明年CPI增速擡升0.72%,對應的政策組合爲:驅逐130萬左右的非法移民(0.35%);明年年中美國對華加徵60%關稅且中方反制(0.36%)、減稅法案明年三季度生效(0.01%)。

(二)特朗普2.0貿易战時間軸:基准情形明年二、三季度落地

特朗普可通過四大法律工具實施貿易战:301條款、232條款、取消最惠國待遇、引用緊急狀態法。301條款及232條款爲援引現有法律,取消最惠國待遇爲修改現有法律,引用緊急狀態法爲國家緊急狀態下的特殊法律。貿易战的工具箱較爲豐富,且法律本身不構成核心約束。按關稅執行速度由快到慢排序,分別爲: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232條款>301條款>取消最惠國。此外,特朗普也提議另外立法,賦予總統徵收關稅的自由裁量權力。

具體而言,特朗普貿易战的四類工具分別是:

第一、《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款。該條款允許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調查外國的不公平貿易行爲,並採取相應的貿易限制措施,如加徵關稅等。在301條款下,美國可以單方面對中國實施關稅或其他懲罰性措施,且法律允許對輕微的貿易違法行爲實施大規模貿易限制。

第二、《1962年貿易擴展法》第232條款。232條款允許美國以“國家安全”爲由,對進口產品(如鋼鐵和鋁)進行限制,包括加徵關稅等。該條款的約束在於,商務部需首先進行調查,商務部有270天的時間發布報告作出裁定,總統必須在收到報告後的90天內確定進口調整的“性質和持續時間”,如果決定實施進口限制,必須在此後15天內採取行動。

第三、依據《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可立即加徵關稅。該法授權總統在“國家緊急狀態”下採取措施,包括實施金融和經濟制裁。優勢在於,不要求行政部門進行貿易調查或發布報告,總統可直接宣布關稅,生效速度快。約束在於,總統只有在根據《國家緊急狀態法》宣布國家緊急狀態的情況下,才可以根據 IEEPA 加徵關稅。歷史上,2019年5月,特朗普援引IEEPA威脅對墨西哥出口產品徵收關稅,在與墨西哥談判後達成協議,關稅並未實際生效。

第四、取消最惠國待遇。特朗普今年也提出取消中國最惠國待遇的主張。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前,美國總統每年籤署的行政令,給予中國“正常貿易夥伴關系”及其附帶的最惠國待遇。2001年之後 ,在WTO框架下,美國將中國正常貿易夥伴關系“永久化”,不再需要年度審核。但疫情後,美國國會議員不斷發起取消中國最惠國待遇的挑战。

特朗普對中國實施貿易战的落地時間受主導部門內閣就職時間的影響。美國關稅措施由三個部門主導,一是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是301調查的核心執行機構,負責制定和實施關稅政策;二是商務部,負責對涉及國家安全的出口管制,可通過反補貼和反傾銷調查對特定產品加徵關稅,主要負責232條款的調查與執行。三是財政部,負責對外資審查,防止外國資本進入美國的敏感行業。此外,財政部也會在貨幣政策和金融制裁方面與其他部門合作。預計,特朗普發起新一輪貿易战的時間點可分爲以下三種情形:

極端情形下,特朗普上任後1個月內立刻發起新一輪貿易战,預計生效時間約2025年一季度。特朗普可援引《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發起貿易战,參考2019年案例,特朗普2019年5月30日威脅對墨西哥徵收25%關稅,關稅計劃從6月10日开始生效,6月7日雙方達成協議,墨西哥同意採取更多措施控制移民流入美國,關稅未實際落地。IEEPA法律下,特朗普享受較大的裁量權,可宣布60%的重大關稅或出口管制措施,但具體執行情況取決於貿易代表等關鍵職位能否迅速到位履職。

中性情形下,特朗普可能在百日新政後,發起新一輪對華貿易战,預計生效時間爲2025年二、三季度。實施節奏或表現爲以60%稅率逐步分批加徵,產品範圍覆蓋從消費品到高科技產品的多個領域。中性情形下,特朗普實施貿易战的法律依據既可以是援引《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也可以發起新一輪301調查,或依據現有的2018年301調查結果直接設置關稅清單。需要強調的是《1974年貿易法》301條款中,並無明確的法律條款規定過往的調查結果是否可以直接再次使用,也未明文禁止使用過往調查結果來實施新的關稅措施。但在歷史上,USTR通常在啓動新的301調查時,會基於最新的數據。直接使用2018年的301調查結果,可能會受到法律挑战,並被質疑缺乏當前的事實依據。

溫和情形下,特朗普可能受制於在國內通脹壓力,放緩貿易战執行速度,預計生效時間爲2025年四季度至2026年一季度。該種情形下,特朗普可能面臨國內外的政策協調壓力,或擔憂關稅對經濟與通脹的衝擊,優先嘗試與中方談判,恢復第一階段協議。在明確無法達成協議後再逐步採取關稅或出口限制。發起新一輪301或232調查,預計2026年上半年採取實質性措施。此外,特朗普也可憑借主導國會兩院的優勢,立法取消中國最惠國待遇,實施時間取決於緊迫性程度。以取消俄羅斯最惠國待遇爲例,2022年2月俄烏衝突爆發,美國3月开始討論取消俄羅斯最惠國待遇,4月6日衆議院通過,4月7日參議院通過,耗時約一個月。但若國會議員存在爭議,耗時則可能更久。

特朗普實施貿易战的目的,可分爲三個維度:短期目標或爲恢復2020年達成的第一階段協議,中期內促成第二階段協議落地,遠期目標是削減美國貿易逆差。2020年1月15日,中美籤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該協議包括:中國承諾在知識產權保護、技術轉讓、農業和金融服務等領域實施結構性改革;中國承諾在兩年內增加20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和服務採購額(以2017年確定的基线水平爲基礎),包括對農業、制造業和能源領域等。但第一階段協議實際上已於2021年12月31日到期,新的購买承諾可能需要重新談判。

第一階段協議中方購买規模實際執行率約60%實際執行方面,截至2021年年底,中國僅購买了協議商品的62%,其中農產品爲77%,制造業產品爲61%,能源產品47%,缺口較大。若繼續執行第一階段協議,中國需再額外購买2116億美元產品,其中採購規模最大的產品類別爲制造業產品(867億美元)>服務業(695億美元)>能源產品(427億美元)。

受疫情影響,中國採購美國服務業規模下滑較大。中國採購美國服務業主要包括以下類型:赴美旅行服務(佔45%,2023年進口規模203億美元)、知識產權(16%)、金融服務(9%)、運輸服務、電信、計算機與信息服務等。第一輪貿易战對中國服務貿易的影響較低,2017-2019,中國進口美國服務業規模繼續上漲。但受疫情影響,中國2020-21年對美服務進口大幅下降,僅達到第一階段協議承諾的54%。2020年旅遊和商務旅行均下降了90%。美國教育服務出口(即在美國高校學習的中國學生)也有所下降。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裏,中國承諾向外國金融服務提供商开放市場,同意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減少強制轉讓外國技術。上述協議可能使記爲“知識產權費用”的美國服務出口受益,但執行率同樣較低。 

除中國外,歐盟、墨西哥等都是特朗普潛在的貿易战對象。墨西哥、中國、歐盟是美國的最大貿易夥伴。墨西哥方面,特朗普將關稅視爲經濟政策工具,今年大選期間提出威脅對墨西哥徵收25%到100%的關稅,以迫使墨西哥關閉美墨邊境,減少非法越境人數。歐洲方面,特朗普同樣威脅對歐洲施加關稅,2023年,美國對歐盟貿易逆差達2087億美元,僅次於中國,特朗普可能以此爲理由增加關稅,借此迫使歐盟調整相關政策。

風險提示

1、地緣政治衝突升級。俄烏衝突尚未終結,巴以衝突又起波瀾。地緣政治衝突或加劇原油價格波動,擾亂全球“去通脹”進程和“軟着陸”預期。

2、美國經濟放緩超預期。關注美國就業、消費走弱風險。

3、美聯儲再次轉“鷹”。若美國通脹展現出更大韌性,可能會影響美聯儲未來降息節奏。


注:本文來自申萬宏源宏觀2024年11月20日發布的《“紅潮”過後:特朗普2.0政策展望》,分析師:趙偉、陳達飛、趙宇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紅潮”過後:特朗普2.0政策展望

地址:https://www.100economy.com/article/142482.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