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外匯投資點評 Cobo首席運營官:AI與區塊鏈結合的四種可能性

Cobo首席運營官:AI與區塊鏈結合的四種可能性

by admin - 2023-05-08 86 Views

編者按:《南華早報》網站 5 月 6 日刊登了 Cobo 首席運營官(COO)Lily Z. King 的專欄文章,談論了 AI 與區塊鏈的融合趨勢、未來發展方向與潛力。

· AI 與區塊鏈的融合可以發揮彼此優勢,推動下一代互聯網的發展。

· 這是一個充滿活力、快速演進的領域,對於投資者和企業家來說意味着巨大的增長和創新潛力。

過去幾個月,生成式 AI 憑借令人印象深刻的突破和應用,如 AI 聊天機器人 ChatGPT、圖像生成器 Stable Diffusion 和 Midjourney,一直佔據着新聞頭條位置。當生成式 AI 正吸引公衆的關注和科技行業的投資時,加密貨幣正在失去其勢頭和吸引力。一些風投機構投資者已經將其個人簡介從 “all in on crypto” 改爲 “all in on AI”。

然而,人工智能和加密貨幣的潛在融合被低估了。它們不應被視爲數字經濟中的競爭者。相反,我們應該爲兩者潛在的協同作用和它們對下一代互聯網的影響而興奮。對於致力於在亞洲建立全球 Web3 中心的監管機構、投資者和企業家來說,必須認識到下一代互聯網極有可能來自於 AI 和加密貨幣的融合。

根據瑞銀最近的一項研究,ChatGPT 在推出兩個月後就達到了 1 億月活用戶,成爲歷史上增長最快的消費者應用程序。大規模採用恰好是區塊鏈技術面臨的主要挑战。AI 可以通過減少可能成爲潛在用戶入門障礙的復雜性和安全問題,加速加密貨幣的大規模採用。

首先,AI 可以爲與區塊鏈網絡和智能合約的交互提供更加用戶友好的界面和工具。聊天機器人可以引導用戶在區塊鏈世界中的整個旅程,協助創建和管理鏈上交易,實時回答問題並提供幫助。

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最近推出了一款名爲 Sensei 的 AI 聊天機器人。該聊天機器人旨在增強 Web3、區塊鏈和加密貨幣的學習體驗。聊天機器人可能很快就會具有超越教育用戶的更多功能。它們應該可以在用戶瀏覽區塊鏈世界時,通過提供量身定制的教程、建議和支持,爲用戶創造更加個性化的體驗。

區塊鏈的一個優勢是所有鏈上交易數據的透明性。然而,訪問和理解這些數據可能會是一個挑战。基於 AI 的分析工具可以通過識別模式、趨勢和異常情況,來幫助用戶理解數據,並提供可操作的見解和建議。

區塊鏈數據分析平台 Dune 推出了一項名爲“解釋查詢”的新功能。這個功能通過 AI 來簡化復雜的結構化查詢語言(SQL),用戶只需點擊一下就能獲得任何 SQL 查詢的自然語言解釋。最終,用戶能夠使用自然語言從數據庫中獲取他們需要的信息。

智能合約是區塊鏈技術的一個基本組成部分,可以實現在無中介或可信第三方的情況下自動執行協議。然而,對於普通用戶來說,智能合約代碼現在很難理解和驗證。創建、部署或評估智能合約需要專業开發人員。

幸運的是,AI 可以提供智能代碼生成工具,根據用戶輸入自動生成智能合約代碼。這些工具還可以分析現有的智能合約的潛在漏洞,並提出改進建議,確保合約的安全和效率。設想未來智能合約將被民主化,任何人都可以編寫和使用它們來促進與他人的協作,這難道不令人興奮嗎?

AI 面臨的最大挑战之一是確保數據的完整性和隱私。區塊鏈技術通過在維護數據隱私的同時實現安全數據共享,提供了應對這一挑战的解決方案。通過利用區塊鏈的透明度,企業可以爲 AI 創建一個可信且安全的數據共享網絡。

更重要的是,AI 代理似乎極有可能很快成爲常態,接管各種在线活動,從財務管理到旅行和娛樂預訂。AI 代理不能像人類那樣建立社交媒體或金融账戶,但在這個新世界中,加密貨幣錢包可能成爲 AI 代理建立在线身份和在所有者授權下進行交易的主要手段。

這聽起來可能有些奇怪,但實際上,AI 代理比人類更需要加密貨幣金融。基於代碼的區塊鏈世界,是 AI 代理自動運行和按照代碼設置的規則進行交易的完美環境,同時留下一個透明的記錄供人類監督。

到目前爲止,我所討論的只是 AI 和加密貨幣之間充滿前景的協同作用的冰山一角。我一直認爲,以前對於 Web3 的敘述有些空洞——僅憑代幣無法帶來下一代互聯網。

然而,AI 和加密貨幣的聯合變革力量,使得 Web3 的許諾最終可能得到實現,這將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賦予用戶和建設者權力。AI 和加密貨幣的交叉是一個充滿活力、快速演進的領域,具有巨大的增長和創新潛力。這爲投資者和企業家提供了大量的機會。現在是身處這些尖端技術前沿的令人興奮的時刻。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Cobo首席運營官:AI與區塊鏈結合的四種可能性

地址:https://www.100economy.com/article/19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