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美食100 養生美食 幾塊錢一斤的它,竟是護心的寶貝!82歲老中醫推薦一菜一湯,養心又益智

幾塊錢一斤的它,竟是護心的寶貝!82歲老中醫推薦一菜一湯,養心又益智

by admin - 2023-05-08 114 Views

幾塊錢一斤的它,竟是護心的寶貝!82歲老中醫推薦一菜一湯,養心又益智

大家分享了自己的保養方法,以及她的養心之道。一起來做“養心家”~

郭老發起了一個跟老中青三代觀衆PK 身體靈活度的挑战,一起來看看大家的表現吧!

從PK的結果來看,郭老身體靈活,動作都可以輕松完成,身體狀況讓中老年觀衆 十分羨慕,小朋友也感嘆奶奶的身體和自己的一樣好!

但是你們一定想不到她在 2021年、2022年連着2年遭受骨裂、骨折,但都不到2個月就完全康復了。她是怎么做到的呢?一起來看看郭老獨特的保養方法。

郭老提及兩次骨折的原由,首先是歲數上漲之後,容易有骨質疏松的毛病,第一次骨折是在洗澡時摔倒,造成了胸椎骨裂;到22年又發生了一次 腰椎壓縮性骨折,但是她通過良好的休息、以及自己的補鈣妙招,兩個月就快速恢復了。

補鈣小妙招

郭老她有一個小妙招,可以幫助補鈣。

展开全文

利用不起眼的雞蛋殼,把它焙幹之後,蛋殼呈現焦黃色然後擀成粉,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加入 白糖或者鹽,夾在饅頭裏喫,可以 補充天然的鈣,幫助預防骨質疏松。

郭老解釋自己還會常練一個動作,鍛煉身體靈活度和協調性,能幫助鍛煉大腦。她在康復期間也會鍛煉這個動作,促進身體更快速地恢復。一起來學習一下這個簡單的動作吧~

點擊視頻,和專家一起鍛煉

↓↓↓

,時長 01:07

郭老除了在鍛煉方面有自己的保養方法,在飲食方面也有自己的食療方法,這 兩個食療菜譜在冠心病的 輔助、預防或康復的時期都可以食用。

養心小菜——薤白

第一道郭老推薦的是 薤白,在生活中也稱爲野蒜。

對於冠心病的人群來說,現處於冬春交替之時,晝夜溫差大,身體在氣溫的冷熱交替下,容易出現不適應的情況;

而陽虛的人本身更容易 內寒,加上氣溫降低,血液會運行 遲緩或凝固,使 心絞痛更容易發作。

專家建議:老年人可以在這個時期可以 多穿衣服喫點薤白,可以 通心陽,幫助血液運行

【做法】

1.薤白加瀝幹水分、少許鹽、攪拌均勻,放置20分鐘左右;

2.用手攥出剩余水分;

3.放適量白糖;

4.加入白醋、沒過薤白;

5.密封3-5周即可食用。

溫馨提示:密封罐子需放置於陰涼處。

郭老提到冬春交替, 兩種冠心病要警惕,一種是 陽虛血瘀型另一種是氣虛血瘀型。經過研究發現, 氣虛血瘀型更容易在老年人群體發生。

氣虛型表現:氣虛容易 疲勞、活動後氣短、動則汗出,心絞痛容易在勞累後發作。

根據氣虛血瘀型的症狀,郭老研發的養心主菜—— 黃芪雞閃亮登場!

養心主菜——黃芪雞

郭老養心主菜中用到的重要一物,來源於郭士魁老先生的重要藥方,也是一味 芳香、溫性的藥物。對於氣虛陽虛血瘀的患者食療效果非常好, 益氣活血又能保養身體。

這個藥材就是 蓽茇,常用調味品,有矯味增香作用。多用於燒、烤、燴等菜餚。 味辛,蓽茇性辛,辛能行散,利於血液運行,活血化瘀。

【食材】

雞一斤、黃芪30g、蓽茇6g(喜歡喫辣的.蓽茇可以多放一些)

蓽茇活血化瘀;雞滋補作用;黃芪補氣

【做法】

1.燉雞時,蓽茇可和姜、蔥、大料其他調味品一同放入;

2.雞五成熟時,放入黃芪;

3.燉熟之後可喝湯食肉。

中醫不僅可以通過食療慢調理,也可以救急症。郭老常用針刺的方法治療心絞痛急性發作的患者。

01

一個穴位——羶中穴

郭老提到冠心病的急救穴就是羶中穴,羶中穴位於兩乳之間,這地方肉比較薄,所以針灸時要注意不能扎的太深,然後沿皮刺,插捻轉的過程中,胸疼症狀減輕。

如果是心絞痛發作比較頻繁的患者,可以採用羶中埋針,插捻轉症狀緩解之後,用膠布粘住,針不會隨着血液循環走,可以保持12小時不發作,然後起針。

除了急救的情況外,郭老更推薦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提前預防冠心病,她創編的一套操,可以幫我們達到養心益智的效果。

02

一套操——養心益智操

中醫裏講到“舌爲心之苗竅”,舌的運動有 定心志的作用。跟着郭老發明的舌操,大家可以積極鍛煉起來~

動作要點:

1.翻手舌尖頂內頰;

2.舌頂上顎扣擊羶中穴,兩個八拍;

3.從上到下叩擊背部;

4.叩擊四神聰。

推薦次數:一天最少一次,時間充足可以一天兩次

82歲名中醫的養心方法,你們學會了嗎?在日常的生活裏可以多關注自己心髒的狀況,一起做厲害的“養心家”~

來源:北京衛視養生堂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幾塊錢一斤的它,竟是護心的寶貝!82歲老中醫推薦一菜一湯,養心又益智

地址:https://www.100economy.com/article/19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