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美食100 流行餐單 我們所食用的十條鯽魚中,就有七條來自於桂建芳團隊

我們所食用的十條鯽魚中,就有七條來自於桂建芳團隊

by admin - 2023-05-16 73 Views

你了解嗎?在新中國建立之初,中國人均每年只有一條魚可供食用。現在,每個中國人一周能喫到大約0.9公斤的一條魚。

而且,在我們所食用的鯽魚中,十分之七都和桂建芳院士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所以,他被人們尊稱爲“魚院士”。

桂建芳是一位水產種質家,四十年來,致力於“一條魚”的研發,將鮮美、廉價的鯽魚送上了千萬家庭的飯桌。現在,他還在繼續,帶着自己的團隊,研發出了“無刺魚”,希望能解決人們對鯽魚的挑刺問題。

他兌現了他的諾言,普通百姓有錢

桂建芳於1984年在武漢大學獲得了博士學位並开始了對魚類染色體的研究工作。在畢業論文答辯時,他得到了蔣一珪的賞識,被當時的中國科學院水產業研究所基因培育實驗室的所長,並被邀請參加了他們的小組。“那時候,蔣一珪先生對鯽魚的繁殖有了一個很大的啓發,他發現了一種魚類,可以單性,可以雌雄同體,於是就有了這個異育銀鯽。”

那時候,中國的農產品市場已經慢慢打开了,鯽魚的價格也开始上漲,從兩三毛錢一斤漲到了八塊錢一斤,最後更是漲到了近十塊錢一斤。剛出校門,桂建芳月的月薪只有六十多元,只夠买上七、八公斤的魚,於是,他堅定地說:「要擴大漁業生產,擴大養殖區,讓所有人都有錢喫。」

第二年,他29歲就开始了對銀鯽的研究,並走遍了全國50多個大江大河大湖,風餐露宿,不辭辛勞地採集了4000多只銀鯽樣本,並用分子標記對其進行了基因鑑定。

經過三代人的努力,以桂劍芳爲代表的水族研究所,先後培育出了“中科3號”、“中科5號”兩個異育銀鯽新品種,極大地提升了金鯽的數量和質量,讓金鯽走上了人們的餐桌。

“中科3號比高背鯽的生長速率快20%,體形更瘦更長,出肉比例約爲6%;而中科5號,就比較抗性了。”

展开全文

“中科3號”和“中科5號”是由桂建芳等人研制的,在我國鯽魚主要養殖區域,其總產量約佔總產量的70%。也就是說,七成中國人喫掉的鯽魚都是由桂建芳所在的海洋研究所的研究小組提供的。

桂建芳還無償向湖北,廣東,江蘇的育苗基地提供了新的育苗技術,並到全國各地進行育苗技術培訓。隨着銀鯽的大規模推廣,中國鯽魚種質資源的快速开發與利用已成爲我國鯽魚種質資源开發與利用的熱點問題。中國於1983年生產了48,000噸的鯽魚,到了2021年,這一數據已經上升到了278.4萬噸。

致力於解決“喫鯽魚,刺多”這一難

鯽魚燉成一道美味、營養豐富的湯汁。但鯽魚的體表有80多個小刺,也就是所謂的“肌間刺”,這也是爲什么鯽魚不能喫的原因。

中國聲音,第167個贊

桂建芳等人利用基因編輯技術,發現並敲除了調控鯽魚肌肉間刺的關鍵基因。在華中農業大學水產業系高澤霞教授的幫助下,他們通過兩年的試驗,成功地獲得了200余尾沒有肌間刺的鯉魚,並准備大規模養殖。

如果肌肉間的突起被去除,是否也會對其它的遺傳特徵產生影響呢?沒事吧?會不會影響食物的口感?桂建芳說,這一點要經過後期的實驗對比分析,得出結論.

“基因編輯,就是一篇稿子,對基因進行剪切,改變,使之失去效果,肌肉間的尖刺就無法生長。相比於20年前的基因移植和基因工程,基因編輯技術更安全,對生物體的影響也更小,而且這些變化更有針對性,更有效。”桂建芳解釋道。

桂建芳說,現在基因和基因工程技術在農業和醫藥等方面都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在一項技術上,如果你拿不到優勢,那么你的發展速度就會變慢,而中國的技術,是不能被別人甩在後面的。”

以魚爲代表的水產品,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動物性蛋白質來源,其供給對於保障世界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在過去的20多年裏,全球約60%的水產養殖業都是由中國生產的。桂建芳認爲,在"可持續發展"、"生態文明"的推動下,我國水產養殖技術與模式發生了巨大變化,爲全球農業生產提供了中國種田、種田、種田、養魚的智慧。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我們所食用的十條鯽魚中,就有七條來自於桂建芳團隊

地址:https://www.100economy.com/article/23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