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美食100 流行餐單 國家紅燒肉地理——叄

國家紅燒肉地理——叄

by admin - 2023-05-17 611 Views

《新唐書》中,有一段記載:武功赫赫的“天可汗”李世民,接待了來自印度摩揭陀國的使者,品嘗了番邦進貢的一種“硬如石、甜如蜜”的石蜜之後,下令在嶺南地區廣泛種植甘蔗。 是的,石蜜,就是由甘蔗制成的蔗糖。

雖然在正史裏,這僅是只言片語記載,但在中國餐桌變遷的歷史中,它卻是劃時代的一幕:從此以後,蔗糖成爲中餐烹飪僅次於鹽的最重要調味料。 與其說甘蔗進入主流飲食譜系,源自唐朝時國外先進技術的傳入,倒不如認爲,這是秦漢之後,嶺南地區被納入中華版圖後的長尾紅利。 在季羨林先生的《糖史》中,饒有趣味地記載了江南地區用甘蔗燉羊肉的風俗。至今,在太湖東岸的蘇州、湖州、嘉興等地,依然保存着這種喫法:起一口大柴竈,甘蔗梢鋪底,上面碼放羊肉,再加入水和調味料,慢火熬煮。墊在鍋底的甘蔗,既能防止羊肉燒焦,又能在長時間的燉煮過程中,析出蔗糖並實現焦化上色。

展开全文

直接跳過了制糖的步驟,把甘蔗與肉聯系在一起,簡單、方便、原汁原味。也許在南方大規模種植甘蔗的唐代,這種烹飪方式就已經流行於江浙地區。 也是在唐前期,另一種來自南方的食材,开始出現於文獻。《越中便覽》記述: “梅幹菜有芥菜幹、油菜幹、白菜幹之別。芥菜味鮮,油菜性平,白菜質嫩,用以烹鴨、燒肉別有風味。” 與《詩經》裏記載的菜幹,和秦漢時代流行的鹽漬菜都不同。這種“梅幹菜”兼具兩者的優點:含水量低、發酵深、鹽度適中。

今天,江浙地區稱它爲“黴幹菜”、閩粵客家人稱它爲“梅菜”、湖南湖北稱它爲“幹菜”、川渝人則稱它爲“芽菜”。雖然制作制作用料、工藝細節和呈現形式都略有不同,但骨子裏,它們都是唐代“梅幹菜”的嫡系後裔。 更先進的發酵類醃菜集中出現,與唐代技術進步,人們越來越能掌握發酵的菌群、時長有關;也與各地的物產有關:最晚到公元七世紀,長江中下遊、四川盆地和東南沿海的農耕水平已經發展到相當程度,醃菜的過程不惜工本、不求效率,從保存蔬菜的方法,逐漸轉變爲獲得更多鮮味的途徑。

無論江浙的黴幹菜捂肉、客家人的梅菜扣肉、湖北的幹菜燜肉、川渝的芽菜蒸肉,它們都是中國紅燒肉譜系上的重要成員。醃菜幹裏的糖類、氨基酸鹽,爲肉提供了鮮味物質、着色物質和鹹味;肉在烹飪中溢出的油脂,則浸潤得醃菜幹又潤又香。 天造之合。

下期《國家紅燒肉地理》——肆

轉載於《食味藝文志》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國家紅燒肉地理——叄

地址:https://www.100economy.com/article/24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