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三大指數今日集體收跌,滬指跌1.15%,失守3200點整數關口,收報3195.34點;深證成指跌1.58%,收報10773.45點;創業板指跌1.7%,收報2164.81點,再創今年以來新低。總的來說,市場成交額達到9375億元,北向資金今日淨賣出10.77億元,行業板塊呈現普跌態勢,個股方面,下跌股票數量超過4500只。
圖:今日中國股市主要指數收盤表現
1、從盤面上來看:今日,滬深兩市雙雙低开,开盤後展开震蕩,盤中在房地產產業鏈的拉升提振下,指數一度上行翻紅,不過蘋果概念的大幅走低下,創業板等走低,再創年內新低。此後,指數衝高回落下低位徘徊,午後繼續震蕩走低,尾盤反抽無力下全天衝高回落,結束此前的三連陽。盤面上,房地產領漲,煤炭、建築材料以及銀行等表現良好,多數板塊走低下,電子板塊大跌,計算機、國防軍工以及公用事業等走低。
2、全天市場,兩大特點:一個是房地產產業鏈的上行,對指數的上行一度有提振作用。另一個是蘋果MR概念的殺跌,“見光死”下不僅拖累題材股的表現,更是打擊市場的積極性。疊加TMT板塊的回撤,指數連續反彈後迎來調整。
房地產產業鏈的上行,主要還是和消息刺激有關。我們此前說房地產市場很弱,是影響經濟的重要因素。所以市場對於房地產政策,還是有很多的期待的。而近期市場的傳聞確實不少,比如從券商中國獲悉,有媒體報道,昨天廣州市主管部門邀請排名前20的主流房企(越秀、萬科、中海、保利、招商等)高管集中开會,同時還有市場傳聞的多條房地產政策等,在一定程度刺激了今日地產產業鏈走強。不過我們說,對於房地產板塊,在需求和整體邏輯生變之下,目前想要出現大的變化和轉向,還是比較困難。
在房地產板塊一度提振指數的同時,蘋果MR概念的殺跌,可謂給市場當頭一棒。蘋果剛發布的MR頭顯Apple Vision Pro,無疑是今天上午最熱議的話題,分析師們有着各種不同版本的解讀。但都不可阻擋MR概念开盤的殺跌,也進而直接帶動電子以及多數題材股的走低,也是今日市場調整的主要因素。對於蘋果MR概念的下跌,主要可能還在於預期,尤其是行業發展期以及產品價格和生態方面的擔憂,市場或許還需進一步的驗證。
值得注意的是,房地產產業鏈畢竟是消息提振,整體不強下衝高回落。而蘋果MR概念持續殺跌,共同刺激市場午後的走低。與此同時,兩市成交遲遲不能釋放,市場的觀望情緒低迷也是指數反彈無力的重要因素。
3、從基本面來看:當前也不用對於指數的回撤過於擔憂。目前看,4月以來的調整之後,市場積極信號不斷呈現,海內外宏觀影響因素放緩之際,隨着人民幣匯率向好,市場政策預期加強,指數階段擡升的預期也在加強。只不過,增量政策的預期還需等待,市場觀望情緒仍有反復,對於短期的反彈還是要降低預期。
4、策略上:對於战略投資者,從未來1-2年的周期仍可逢低進行配置,而波段投資者也可逢低關注景氣度回升以及全年業績增長較爲明確的板塊,在指數階段震蕩築底的過程中,適當配置和博弈,建議投資者控制倉位,謹慎參與反彈。
5、對於近期市場行情走勢來看,機構後市觀點:
A、天風證券:算力仍爲AI+數字經濟核心主线 同時關注硅光等新技術
天風證券研報認爲,硅光/LPO/CPO具備低成本低功耗等優勢,關注新技術長期應用趨勢。據機構預測,硅光(SiP)將實現低成本、大規模的光連接,預計使用基於SiP的光模塊市場份額將從2022年的24%增加到2028年的44%。AI+數字經濟共振的算力方向仍爲強主线,但逐步進入到去僞存真階段。推薦把握AI算力方向核心受益的優質標的以及高景氣格局好的細分賽道方向。
B、中信建投:軍工板塊正處於歷史估值較低水平 板塊高性價比更加凸顯
中信建投研報認爲,當前軍工板塊的估值已接近2020年最低點,高性價比更加凸顯,建議堅定加大配置力度。2022年初以來,中證軍工指數下跌了22.64%,板塊估值得到了充分消化,高性價比更加凸顯。目前軍工板塊整體PE爲58.47倍,處於歷史低位,接近2020年6月的最低點。2023年上遊、中遊、下遊的平均估值水平依次爲27、28、44倍。因此,當前軍工板塊正處於歷史估值較低水平,板塊高性價比更加凸顯,加配軍工板塊正當時。
C、中信證券:中長期維度看好蘋果MR頭顯迭代及相關產業鏈公司機會
北京時間6月6日凌晨,蘋果如期發布首款MR頭顯產品,產品命名爲Apple Vision Pro,定價3499美金,預計2024年產品有望銷售。中信證券研報認爲,整體而言,作爲蘋果首款頭顯產品,雖然量產時間低於市場前期預期,但產品在交互、設備協同等方面表現突出,同時在應用端有超預期表現,中長期維度持續看好蘋果MR頭顯的迭代以及相關產業鏈公司的機會。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6月6日A股收評:再次失守3200點 蘋果概念殺跌給市場當頭一棒
地址:https://www.100economy.com/article/40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