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晚上,南希-佩洛西开始了她備受關注的台灣之行,她宣稱是民主與威權主義之間的全球鬥爭,並有效地將她的手指戳到了北京的眼睛裏,火花四濺。不言而喻,中國很生氣,但在阻止“佩洛西”訪問的全球社交媒體風暴中,一些人在事後出現了一種奇怪的失望情緒,他們譴責北京的反應是 "軟弱 "的,因爲沒有進行實際幹預以阻止佩洛西的飛行。推特上充斥着要求攔截佩洛西飛機的 "熱議",並宣稱中國的 "虛張聲勢 "已被識破。
這種急於 "當下敘述 "和期望落空的說法自然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即北京隨後立即宣布在未來幾天進行一系列的軍事演習,演習地點設在台灣自己的領海,一些指定地點甚至離海岸只有12英裏遠。這些演習實際上關閉了台灣的部分空域。中國發起了一系列針對台灣的制裁,包括將100多家食品公司列入黑名單,以及禁止魚類進口和出口天然砂(對半導體生產至關重要)。
然而,坐在椅子上的批評者繼續嘲笑中國是軟弱的,僅僅是因爲它沒有選擇對美國政府第三大高級官員採取某種軍事行動,而這一事件可能會引發一場全面的战爭。雖然佩洛西的訪問無疑構成了一個巨大的、改變遊戲規則的挑釁,值得作出某種回應,但認爲這可能是二战以來最大的衝突會以此爲前提是可笑的。這違背了所有的理性、邏輯和常識的概念。中國很憤怒,其公民更是如此,但北京並不愚蠢或衝動。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成立以來,在許多場合都愿意使用武力。比如:加入朝鮮战爭,1962年對印度开战,還有1979年的越南战爭。中國不懼怕战爭,尤其是在涉及到國家主權或防止對手战略包圍的時候。然而,這並不意味着它可以隨心所欲地挑起衝突。中國小心翼翼地挑選战役,而且每次都會仔細權衡成本效益因素。隨着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和與世界其他國家的日益融合,這一點變得更加關鍵,這使得發起衝突的風險大大增加,對中國的整體利益更加不利。
對於現在的中國來說,台灣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中國將最大的政治賭注放在實現 "統一 "上,這一目標與美國破壞一個中國政策的企圖相衝突。但這並不意味着战爭是唯一的,或者說是首選的方式。相反,中國意識到這樣一個現實,即這樣的衝突將嚴重破壞其實現國家發展和增長的主要目標,在這方面,北京認爲它有時間,而且歷史軌跡對它有利。驚慌失措、爭先恐後地鞏固其主導地位的不是中國,而是擔心自己正在衰退的美國。相反,中國在軍事上變得更加強大,因爲它努力將自己更深地融入全球經濟,這是在美國試圖遏制它並將其與合作夥伴隔離同時進行的。顯而易見,美國已經准備好了如何讓其盟友對北京的軍事行動作出反應,即使中國能夠獲勝。
鑑於此,如果認爲僅僅因爲中國對佩洛西的訪問採取了適當的克制,避免與美國正面交鋒,就認爲這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 "失敗 "或丟臉,這是一種短視和衝動的思維方式。事後,北京確實發表了很多的聲明,這可能對預期管理沒有幫助,但真正的後果將是長期的,而不是短期的。僅僅拒絕隨心所欲地轟炸台北,並不意味着北京現在沒有更加堅定地試圖收緊對台灣的約束。中國的目標是取得迅速、果斷和不流血的勝利,以確保其地位,但代價最小。
對北京來說,問題不在於周二晚上本身,而在於未來的道路。中國的战略是繼續鞏固自己在軍事、經濟和技術上的進步,同時避免在短期內發生大國衝突,那將是災難性的。當然,這並不意味着他們沒有紅线,而美國決心盡可能地壓制這些紅线。一言以蔽之,南希-佩洛西开啓了緊張和對抗的新模式,但這只會使北京在战略上更加明智、更加克制和更加長期。畢竟,大國外交不是一場電競遊戲。
原文作者:Timur Fomenko, 時政分析家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中國對佩洛西的訪問 "沒有反應 "不是軟弱而是策略
地址:https://www.100economy.com/article/4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