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美食100 流行餐單 爲了這一口窩窩,我在成賢街牌坊下不知穿梭了多少回

爲了這一口窩窩,我在成賢街牌坊下不知穿梭了多少回

by admin - 2023-06-15 90 Views

文僮

之所以在北京聽人講京味小喫的故事,源於早年讀的收藏大家王世襄兒子王敦煌先生寫的《喫主兒》。這本寫北京家常菜可謂食譜的書,十多年來翻了很多遍,也因此對北京小喫尤爲傾注。首都除了漢族,還有很多少數民族居住,最多的是回族、滿族和蒙古族。少數民族的食物也能酣暢融進漢人的生活,對現代喫主兒來說也確實是一件幸事。如今北京的食物與回、滿、蒙一體,都成爲北京小喫,可見,人類唯有在喫上是不分種族區域的,因爲喫到嘴裏都是甜味兒的。

展开全文

艾窩窩,一聽“窩窩”這名就讓人念舊的陶醉。之前叫愛窩窩的,與艾葉沒有關系。原名似乎也更有滋味。北京初冬乍涼正是喫艾窩窩的最佳溫度,有人說了,這窩窩一年四季都能喫,怎么偏偏就冬天喫最好了?

窩窩本就一涼糕,食材是糯米和江米,不能過久存放,出蒸籠基本就兩到三天,恰恰窩窩就得在室外放涼後入口才佳。初冬人們开始用衣服包裹自己,熱捂的身子有時候口感特別需要清涼的食物,和哈爾濱人雪天在暖氣房喫雪糕是一個感覺。

而早在明萬歷年間,內監劉若愚在《酌中志》中就說到“以糯米夾芝麻爲涼糕,丸而餡之爲窩窩,即古之‘不落夾’是也。”爲了保持糯米最佳的口感,艾窩窩是不能放冰箱的。若在餐廳有暖氣的房子裏喫艾窩窩實在太不懂窩窩自古以來的“性情”,這得要到胡同裏,去小推車上买,還必須從當地人手裏接過其親自做的窩窩,並及時地哈着口裏的暖熱去大口的嘬那么一丟丟——才叫喫窩窩!

我只喫過紅豆沙的艾窩窩,其他口味的很難入口,不是別的口味不好喫,是帶有顆粒感的紅豆沙必須跟軟的拾掇不起來的糯米團一起入口,這本身就能自帶嬌軟的“氣質”不是一般餐廳的手藝能達到的!光從這紅豆沙說起吧,必須得喫每天做的最新的紅豆沙,絕不能做得太軟爛了,必須保證足夠的顆粒感去與糯米團子均衡,這才是喫主兒所要的口感。

艾窩窩純屬北京小喫,地道的說是滿族小喫,深入的說是北京的八旗人過年的小喫,再往高處說是紫禁城裏的小喫。我第一次喫時就是在國子監胡同一個不起眼的小賣部买的,作爲下午茶茶點還特別去五道營胡同找了家咖啡館,要了杯熱巧克力,鄭重其事地把餐盤置辦上,好好地享用了一番!

這番“享用”可真的不得了——糯的揪不起來的艾窩窩瞬間讓我立刻回頭再把小賣部剩下的全部买盡!臨離开北京的那一天,則又專程去了趟“國子監”囊收了所有的艾窩窩,就爲了這一口窩窩,我在成賢街牌坊下不知穿梭了多少回了。位於北京安定門內大街路東的國子監街,有着七百多年悠久歷史,保存着較好的舊京街巷的風貌,更有着較好的地道舊京小喫,我多次穿梭“國子監”不爲名勝古跡,只爲還能更多地聽賣窩窩的人講故事。

這賣艾窩窩的我尊稱爲鄭老師,皇城根下一普通市民,但僅就窩窩的故事他就是一大學問家,單就“驢打滾”的傳說真的不是書上那些美食家們介紹的那樣,從鄭老師的語言邏輯性和歷史追問處說來,我覺得還就民間的“傳說”來得最靠譜,更別說我喫的他舅舅做的艾窩窩,其高祖——也就是舅舅的大爺和二大爺在宮裏邊是做紅案(肉食)和白案(面食)的御用廚師。

這做白案的舅舅的二大爺則做小案,即各種點心的制作,以至於傳了些手藝給舅舅,舅舅給這位鄭老師說,他見過的面食雕塑那才叫好玩兒:用面粉在核桃裏雕塑各種書卷人物和戲曲人物的那種,叫核桃面人,學名面塑,專門人物雕塑放置在半片核桃裏供人欣賞的,精巧到可在巴掌間把玩。

艾窩窩作爲民間清真小食,被宮裏的御廚接手“回流”成宮廷小喫,再後來又從“御艾窩窩”的身份“流放”到民間,不管是回族、滿族或蒙古族哪一民族的特色小食也好,抑或御用面點師流傳的手藝也好,這軟糯到找不到北的艾窩窩總算在北京一胡同裏傳承下來了,還真不是被當今喫貨們隨便哪款食物都比得過卻還敢往“軟糯”上去描述的,這口感的形容一旦和鄭老師舅舅“御傳”的艾窩窩比起來,真是相形見絀呢!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爲了這一口窩窩,我在成賢街牌坊下不知穿梭了多少回

地址:https://www.100economy.com/article/47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