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宋代开始豬肉就是最底層百姓餐桌上才有的食材,在當時南遷北方遊牧民的影響下,羊肉是宋朝的搶手貨。羊肉被譽爲高貴家族的菜餚。盡管當時的宋神宗爲了節約國庫开支,也曾把豬肉引進御膳房,但是發揮的作用不大,豬肉的消耗遠遠趕不上羊肉。豬肉特別的便宜,只能受到一些生活拮據百姓的喜愛。後來又到了明清時期,當時的皇帝朱厚照發了一道禁豬令,禁止百姓養豬殺豬,他覺得自己本身姓“朱”,而且出生於豬年,擔心喫豬肉殺豬不吉利。因爲朱厚照當時的祭祀供品也由豬肉改成了羊肉。當時的著名醫學家李時珍也在自己的《本草綱目》記載,喫豬肉容易生病,豬肉是發物。到了後期的明代豬肉算是迎來春天,當時的滿清入關後,大肆宣揚豬身上都是寶,豬皮可以做衣服,豬油可以做成膏狀潤膚,就連當時的皇太極招待外交官員都是以豬肉作爲國宴。
早在新石器時期就出現過陶豬,當時我國就已經开始了馴養家豬喫豬肉的歷史。豬肉最爲慘淡時期就是宋朝,當時豬肉被很多人嘲諷,不僅不幹淨而且價格低廉,只有喫羊肉才是有檔次有品位的人。不過也有人愛喫豬肉,當時的蘇東坡發明了東坡肘子和東坡肉,它的主要食材都是豬肉,他不僅誇獎豬肉好喫,還告訴百姓這豬肉怎么做菜好喫。漢朝豬肉依然無法登上大雅之堂,無法作爲家宴或者貴賓宴。盡管不受歡迎,但是價格也不便宜,當時的一頭豬就相當於一畝地的年收入。到了宋代老百姓接受了豬肉,也把它端上了自家的飯桌,價格也是很劃算。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中國古代羊肉才是主食,被貴族鄙夷的豬肉,是如何走上家宴的?
地址:https://www.100economy.com/article/52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