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的誕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0年左右,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現今的伊拉克),那裏的人們开始利用大麥等谷物來制造酒精飲料。這些早期的啤酒通常是通過將麥芽放入水中發酵制成的。古代埃及、巴比倫、古希臘和羅馬等文明也有各自的啤酒釀造傳統。
在中世紀,啤酒釀造逐漸成爲歐洲的重要行業。修道院在啤酒釀造的發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們掌握了釀造技術,並將其視爲一種經濟來源。啤酒也成爲中世紀歐洲人日常飲食的一部分,因爲當時的飲用水質量不佳,啤酒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更安全的飲用選擇。
隨着時間的推移,啤酒的釀造工藝不斷改進。在十九世紀,工業革命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推動了啤酒生產的規模化和商業化。大型釀酒廠开始興起,引入了新的釀造技術和設備,使得啤酒的生產更加高效。此外,發酵控制和衛生標准的改善也使得啤酒的質量更加穩定和可靠。
現代啤酒市場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不同類型的啤酒,如淡色啤酒、黑啤酒、艾爾啤酒和小麥啤酒等,滿足了消費者不同的口味偏好。此外,近年來,特色和手工釀造啤酒的興起也在市場上佔據了一席之地。人們對於啤酒的品質和口感有了更高的要求,並對釀造過程和原材料的選擇更加關注。但是,爲什么國產啤酒越來越“難喝”了?不少網友表示,無非這3個原因導致,難怪不好喝。
1:低價競爭,過度的壓低啤酒成本。國產啤酒的釀造材料只佔成本的1/5,其中包括人力水電成本、包裝費用以及原材料和制作成本。這可能導致國產啤酒在原料選擇和使用上相對節省成本,可能會添加大米、玉米澱粉、糖漿等輔料來保持酒精度數,但對啤酒的品質有一定影響。
麥汁濃度也是影響啤酒品質的重要因素。進口啤酒的麥汁濃度通常維持在11-12°P甚至更高,而國產啤酒的麥汁濃度通常只維持在8-10°P,較低的麥汁濃度意味着更少的麥芽使用量。爲了彌補麥汁濃度的不足,一些國產啤酒可能會添加輔助材料,如大米、玉米澱粉、糖漿等,以提高酒精度數。然而,這樣的做法可能會對啤酒的口感和香味產生大大影響,使其與進口啤酒相比顯得品質較低。
2:可選範圍越來越小,直接造成了大啤酒公司的壟斷。目前國內啤酒市場的銷售主要集中在五大行業巨頭:華潤雪花、燕京、百威、青島和嘉士伯。其他一些品牌如哈爾濱、奧古特、純生、嶗山、金龍泉等,大部分都是被這些行業巨頭收購的子品牌。
以青島啤酒爲例,雖然我們熟知青島綠罐、奧古特和青島純生等,但實際上嶗山、北京五星、山東漢斯、河北嘉禾等啤酒品牌都屬於青島啤酒的子品牌。百威英博集團也通過合並擁有了哈爾濱、湖北金龍泉、福建雪津、江蘇三泰等知名品牌。烏蘇啤酒也被嘉士伯收購。
因此,市面上能看到和購买到的大約70%的啤酒品牌基本上都是這些集團旗下的子品牌。
這種大的整合和介入導致一些地方啤酒品牌逐漸淡出市場,例如四川的金威、湖北的行吟閣、浙江的錢江啤酒、吉林的雪豹啤酒等。這些地方啤酒品牌通常具有地方特色,口感好喝。然而,在整合之後,它們要么被收購,要么被迫倒閉。這導致剩下的選擇是消費者只能喝到類似於流水线生產的工業啤酒,有些酒友們戲稱爲"啤水"。
3:被精釀啤酒彎道超車。精釀啤酒,也被稱爲手工啤酒,最初只是民間小作坊自釀的一些高品質啤酒,用於個人飲用或周邊銷售。然而,隨着國產啤酒品質的下滑和口碑變差,精釀啤酒品牌在過去的十年中逐漸受到大衆的關注,品牌數量也逐漸增加。實際上,許多啤酒愛好者在嘗試過精釀啤酒後就直接放棄了工業啤酒。
精釀啤酒與工業啤酒相比,使用更好的原材料進行釀造,通常遵循《純正啤酒法》的配方,包括啤酒花、酵母、麥芽和清水。爲了調整啤酒的風味,精釀啤酒可能會添加一些輔料,如陳皮、芫荽等,以增添口感的豐富性。精釀啤酒的釀造工藝和發酵時間通常更爲嚴格和復雜,產量相對較低,這使得精釀啤酒的價格稍高於工業啤酒。
然而,也存在一些例外情況,有些精釀啤酒品牌卻打着精釀的標籤來營銷,但實際上添加了類似於工業啤酒所使用的輔配料,如大米、酒花制品等。這些品牌的價格較高,口感也不錯,但對品質並不重視,這種行爲實際上也是自毀形象。
總體而言,精釀啤酒借助國產啤酒品質下滑的機會,提供了更高品質和豐富口感的選擇,吸引了一部分消費者的青睞。
好了,今天文章就分享到這兒,如果對您有幫助,歡迎點贊,轉發,關注,若您有不同意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小簡和您一起探討!人生是一場荒蕪孤獨的旅行,冷暖自知,苦樂在心,照顧好自己哦……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國產啤酒,爲啥越來越“難喝”?網友:無非是這3個原因造成的
地址:https://www.100economy.com/article/54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