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美食100 流行餐單 西北角美食的背後,還有這些你不知道的故事……

西北角美食的背後,還有這些你不知道的故事……

by admin - 2023-07-06 88 Views

西北角,因位於天津老城廂西北一隅而得名。

四至範圍是北至芥園道、東至西馬路、南至西關大街、西至復興路,隸屬天津紅橋鈴鐺閣社區,現居8000多人,是以清真南大寺爲中心的居民聚集區,因很多人“故土難離”世代居住於此,所以彼此熟識,“大爺、伯伯、老姨、三姑……”鄰裏間見面,以親戚相稱格外親近。

穆二伯就是西北角老住戶,作爲老天津人,他骨子裏自然是好喫,西北角裏的其他“親戚們”也一樣,面對“嘴叼”的他們,這裏慢慢聚集、留下的都是幾十年的老店,從早點鋪到小喫店、天津菜館足有幾十家,地地道道,味美價廉。

但近幾個月,讓穆二伯驚奇的是,他自己都排不上這些好喫的了……外地遊客紛紛拉着行李箱來這邊排隊,要求嘗上一口兒,西北角的美食再也“藏不住”了。

圖注:爆火的西北角

圖注:西北角的各種民間美食

展开全文

圖注:西北角美食導覽圖

天南海北 爲口牛肉餅

穆二伯和“親戚們”常去的 “王三姑牛肉餅”店,現在就天天排長隊,這可是他們這些老天津人30年的“心頭好”了。

30年前,位於天津老城廂西北一隅的西北角區域,還是一片平房。家住這片兒的王三姑就在這裏的市場鐵皮臨建房裏,佔地幾平米,支上幾張折疊圓桌,一個人賣上了“王三姑牛肉餅”。

“當年我媽就爲了糊口,掙點兒飯錢。”如今店裏已經由王三姑的兒子劉翰馳掌管了,“從一开始就是皮兒脆、餡兒厚,量大實惠,回頭客越來越多了唄。” 劉翰馳說話挺幹脆。

當年的西北角鐵皮房小喫店特別多,競爭也激烈,左鄰右裏又都熟識,哪家好喫、哪家差強人意慢慢就都傳开了,佔了實惠二字的王三姑牛肉餅就這樣站穩了腳跟。

圖注:舊時的西北角煙火氣

“當然也有一些小祕方,比如牛肉每天都是現殺現宰,我家的餅皮酥脆時間長,是用火烤出來的,而不是現在很多店用的電烤,那樣餅皮會很快變軟。”西北角的居民們把买來的牛肉餅帶回家,還能喫上香脆的口感。

口口相傳,“王三姑牛肉餅”幹到第十個年頭,已經开始有北京、上海的客人特意來买牛肉餅,很多外地客人是天津人介紹來的。

後來,西北角區域的很多平房變爲了樓房,小有積蓄的王三姑在原本鐵皮店的不遠處,买下了一樓的一間底商,足有200平方米,這正是如今人們看到的“王三姑牛肉餅”店鋪,日積月累的口碑讓生意越幹越紅火。

但從近幾個月开始,再也藏不住了的西北角,开始湧入大量的短視頻平台喫播主播們,紛紛主動探店進行流量宣傳,這回每逢節假日和周末,天南海北的遊客开始加入老門口食客的隊伍中,想喫上口牛肉餅足足得排上一個多小時……

圖注:如今的王三姑牛肉餅店

少掙錢 也讓大夥喫好早點

在西北角,穆二伯和“親戚們”,幾乎沒有不認穆三姨家的“正味齋鍋巴菜”早點鋪的。

每天的凌晨三點,穆三姨就开始和家裏的親戚們一起到店忙活起來,五點半准時營業,門口就开始有食客上門了,現在店裏已有100多平米,但在33年前,正味齋還只是一間十來平米的小鐵皮房。

和王三姑牛肉餅創業時一樣,正味齋也是租了市場平房裏的小臨建房,“家裏那時候下崗都沒工作,得找個事兒糊口呀!”小本生意的早點鋪成了穆三姨的選擇。

生意雖小,但穆三姨人好,做生意就總想着讓左鄰右裏喫好點兒。原材料都選的最好那種,鍋巴菜都是用上等的綠豆磨成純綠豆面,因爲父輩就幹過早點有經驗,穆三姨還每天用三個小時特地熬制蔥油,加入鍋巴菜當中提香,麻醬調料的比例也有自家的特點,鍋巴菜麻醬口比較重。

用心的制作抓住了居民們的胃口,每天早上來穆三姨家喫早點,帶走早點成了習慣動作。

後來市場臨建的鐵皮房統一被拆了,穆三姨就租下了新蓋樓房的一間底商,因爲食客們越來越多,她咬咬牙又擴大了所租的面積,“少掙點錢,也得讓大夥兒有地方坐,喫好點兒!”

“這些年,河東、河西天津其它區的食客,特意來我家喫早點的也不少。有時候排隊能排半個小時。”但最讓穆三姨驚訝的,是今年开始隨着喫播主播們的主動探店,西北角的曝光量驟增,現在早上一排隊就是一個多小時,很多食客都是拉着行李箱來喫早點的,左鄰右裏有時候都喫不上“正味齋鍋巴菜”了。

圖注:如今的“正味齋鍋巴菜”早點鋪

面對爆火,穆三姨還是一如既往勤勤懇懇,每天早上一個勁兒的緊忙活,“就怕食客們等得太久、太着急了!”

一塊糕幹的五代傳承

小小的一塊糕幹,兩種口味,傳承了五代,養活了一大家子人。

西北角的津門老字號“糕幹王”在穆二伯和“親戚們”看來,那也是值得豎起大拇指的。

每逢上午,總能看到白發蒼蒼的老天津衛人,拿着鐵皮飯盒來买剛出爐熱乎乎的糕幹。“我一星期總得买幾回他家糕幹,習慣了直接拿鐵盒帶走”,一位老奶奶上了歲數,牙口不好,但喫他家的糕幹不費勁兒,軟糯軟糯的。

圖注:西北角糕幹王店鋪

糕幹王的老板王老伯今年60歲了,說自己沒啥文化但就認准了一條,做买賣、做糕幹就得真材實料,不能騙人!

王老伯家世代都住西北角這片區域,從1938年祖上就在這邊賣糕幹,那時候還是提着食盒子,沿街叫賣的方式。祖傳下來的老味兒當然得有小祕方,他家的糕幹就豆沙餡兒、紅果鴛鴦餡兒,紅果鴛鴦就是紅果和豆沙的結合。

“兩種口味您想想,能養活我們這一代代人,不受大夥兒認可能一直幹下來嘛!”這祖傳的手藝從糕幹面皮到餡料配比、加工制作都有講究,精益求精,但是王老伯具體的事兒堅決不細說,“得給後代人留口飯喫!這點祕密不能都說出來了!”

雖然制作方式全然保密,但做起生意王老伯絕對對得起良心,今年开始西北角爆火,上午糕幹王家一排隊就是一個多小時,但王老伯總是說“你先买一塊嘗嘗都行,好喫再买,不用跟風!”

“天津人對喫 他研究!”

如今,坐在西北角的天津老菜館裏,穆二伯會和大爺、大姨們用純正的天津話,邊喫邊驕傲的闲聊“在網上看到了嘛!西北角這民間美食,在天津那是頂級(語氣特意強調這倆字)嗒!雖然咱現在有時也排不上隊了!”

“你知道西北角這天津美食爲嘛火起來嘛?因爲天津人對喫,他研究!”

嘎巴菜、面茶、老豆腐、卷圈兒、炸糕、煎餅果子、羊湯……單論早點就不勝枚舉,不重樣兒的喫。傳統糕點、傳統糖果幹貨、粘食、酸梅湯、雪花酪、老味兒炸串兒、醬牛肉、天津菜那更是地地道道,味美價廉。

“來天津西北角這旅遊喫完了,你都不想回去!爲嘛!就爲天津這喫的好!”

西北角火了之後,其所屬的鈴鐺閣街道爲了便民,在西北角的地鐵口、清真南大寺牌匾入口旁、居民樓周邊均設置了西北角美食導覽圖,上面羅列了幾十家西北角民間美食,讓初次來到西北角的人,一眼就能找到這些店。

圖注:西北角新設置的多處導覽圖

現在的西北角,走出天津成爲了更多人的心頭好!正如西北角美食導覽圖上所言:

這裏的小喫臥虎藏龍,賣家身懷絕技。

這裏沒有豪華的門面,只有經過歲月沉澱的牌匾。

這裏連簡易的餐車都人氣爆棚。

這裏是天津的西北角。

人間煙火味,

最撫凡人心。

(津雲新聞記者 張赫洋)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西北角美食的背後,還有這些你不知道的故事……

地址:https://www.100economy.com/article/63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