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美食100 流行餐單 隅田川咖啡林浩:擊穿價值,品牌如何打好每一場战役?

隅田川咖啡林浩:擊穿價值,品牌如何打好每一場战役?

by admin - 2023-07-06 70 Views

走過行業三年巨大的起伏期,我們發現在當下還能持續升級蛻變的品牌,外部紅利和時勢雖然不可忽略,但產品本身的精准定位,對於消費場景的深度錨定,以及背後的文化價值輸出,很大程度從基本面上決定了它有無成爲市場頭部的可能。

展开全文

在咖啡這條持續火熱也充滿競爭的賽道便是如此,目前優質的咖啡品牌都盡可能在性價比、場景體驗、產品品質等一端走出自己的極致差異化,同時逐步補齊短板,像最近半年資本市場比較關注的瑞幸、M stand、隅田川咖啡,看似處於一個大賽道,其實大家在強力構築不同維度的品牌護城河。

今天我們要聊的隅田川咖啡,可以說是“性價比”咖啡的代表。極端注重供應鏈,定位做中國人的“口糧咖啡”,不同階段聚焦不同單點做強滲透,並且在規模化後注重社會價值輸出,讓它過去兩年一直保持着逆勢增長,在剛剛過去的618中,保持掛耳咖啡連續4年TOP1,衝調行業人氣榜 TOP1。

作爲杭州第19屆亞運會官方咖啡獨家供應商,隅田川咖啡也希望打造“亞運潮咖”,給亞洲及全世界展示中國咖啡品牌在品質和服務上的追求。

隅田川咖啡品牌創始人林浩

在最近的新浪潮活動上,極少對外露面的隅田川咖啡品牌創始人林浩第一次對咖啡賽道、隅田川咖啡的底層商業邏輯以及未來的“新消費社會價值模型”,做了深刻的論斷和問題回應,他坦誠和前沿的實踐思考收到了現場消費同行強烈的反響,大家大呼價值深入和非常過癮。

相比於喧囂的行業議論,這種現場的共鳴,其實讓我們更覺得行業還有很多價值需要構築,每家企業的使命也需要大家各自喚醒,面對真實的需求、問題進行不懈地實踐和進擊。

演講 | 林 浩

編輯 | 陳文曦

大家好!我是隅田川咖啡的創始人林浩。我從2008年开始創業,到2014年一直在做咖啡和食品貿易,做過咖啡、調味品和保健品三個類目,到2015年創立隅田川咖啡。

爲什么我選擇做咖啡呢?因爲我在海外留學和工作過,是個咖啡重度用戶。我從高二开始喝咖啡,一天能喝5-6杯,到現在爲止喝過的咖啡杯數超過6萬杯。

隅田川咖啡是三個圈的故事,我覺得咖啡是非常美好的,它是一個能傳播溫度的品類,我們希望通過這三個圈表達人與人之間分享一杯咖啡的善意連接,從而分享美好,傳播希望和溫暖。

下面這張圖展示了隅田川咖啡的發展歷程:

因爲我是一個咖啡重度用戶,2009年回到國內以後,其實並不能很方便地喝到一杯美式咖啡。

我當時想着能不能把掛耳帶回來,結果我帶回來送給一些親朋好友之後,發現每送給一個人,他兩周後就會過來叫我代購。

杭州剛好又是一座電商之都,所以我們就开了一家淘寶店,剛开始开淘寶店就是爲了自給自足,讓自己能很方便地喝到美式咖啡。

掛耳咖啡的學術名叫滴濾式咖啡包,這在傳播過程中非常別扭,所以我們定義了“掛耳”這個詞,相對更形象一點,容易傳播。

我們從2009年做到2014年,賣過日本的AGF、UCC,韓國的東西食品、星巴克、雀巢等幾乎所有國外品牌。

但是到2015年,我突然發現一件事情,就是國內主流咖啡絕大部分還是以三合一咖啡爲主,但是在國外特別是歐美日韓,他們喝的咖啡基本以黑咖啡爲主。

比如美國喝美式咖啡,歐洲喝膠囊咖啡,但在日本、韓國和台灣,掛耳咖啡消費量特別大,2014年日本掛耳咖啡銷售已經超過20億杯。

在2014年我賣了大概100萬包掛耳咖啡後,這個數據給了我巨大的激勵,因爲如果有10萬人消費,一年365天,一包掛耳咖啡三塊錢,那么我的銷售額很容易就能破億。

這個數學公式再加上日本掛耳咖啡的20億杯,這兩點奠定了我想獨立做一個咖啡品牌的決心。

咖啡是一個超級大的賽道,也是食品飲料的中心賽道,處在中心賽道的品類其實並不多,在不同時代隨着需求的變遷,中心賽道也在不斷更迭。

30年前爲了活下來我們必須要喝水,所以中國誕生了兩三個大水企;

20年前我們爲了活得更好要喝牛奶,所以牛奶是中心賽道,現在爲了讓自己活得更精神,咖啡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中心賽道。

中心賽道包括哪些屬性呢?

首先是高復購和多場景。

咖啡品類裏有兩個比較大的賽道,一個是零售咖啡,另一個是咖啡館。

咖啡館競爭的是人工費和租金,咖啡本身的成本可能比牛奶還低。

而零售咖啡競爭的是傳統意義上的4P,因爲零售咖啡消費是多場景,不僅能在家裏和咖啡館喝咖啡,戶外也可以。

中國咖啡行業還處於嬰幼兒階段,人均咖啡年消費量只有15杯,而歐美日韓國家咖啡年人均消費量達到400杯,我們的中國台灣省也有280杯。

所以中國大陸咖啡消費量從15杯增長到50杯是目前最大的目標,因爲咖啡是強復購產品,越到後面增長越快。

另外,消費品牌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文化輸出。

我個人非常強調這點,因爲我在海外生活工作了20多年,很容易對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進行比較。

中國歷史上有西學東漸,麥當勞、肯德基和美國大片的引進,最終代表的是西方文化形式進入中國。

所以如果中國注定要崛起,那么代表東方文化的消費品牌一定要輸出海外。

我們小時候輸出的是最廉價的勞動力,從服裝賣到手機,再從手機賣到新能源汽車,現在賣到了科技等等。

最終這些都賣完以後賣什么呢?就是賣文化。文化是很重要的,現在國外也开始用我們的Tik Tok、Wechat和微博。

雖然咖啡是舶來品,但無論是咖啡館還是零售品牌,最終都要走出去表達我們自己的文化。

在我國雲南省生產了國內99%以上的咖啡豆,普洱市又佔雲南省產能的70%。 中國的咖啡豆是國外傳到雲南,再通過少數民族採摘種植起來,然後开始傳播的,種植和採摘咖啡豆的是雲南省的26個少數民族。

而遍觀全世界,在巴西、印尼等大部分國家,種植和採摘咖啡豆的都是少數民族,所以它還是講文化的。

如果沒有國內26個少數民族的種植,就沒有今時今日我國咖啡的崛起。從去年开始我們就與普洱咖啡在咖啡精深加工、品牌建設、市場开拓等方面合作,在去年普洱咖啡的銷售額近1.5億,致力成爲中國咖啡產業實踐山海協作的實業創業品牌的先行者之一。

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是你的產品定位。

如果消費品牌只是每一年扎在細分賽道上苛求ROI,其實很容易會迷失掉自己對產品的定位。

我一直非常強調產品定位,因爲產品定位是長期的,至少十年以上,品牌一定要做好定位。

比如在咖啡裏面,30塊錢以上的是星巴克,10-30塊錢之間的有瑞幸、Manner等其他咖啡品牌,5-10塊錢的是便利店咖啡,5塊錢以下的是預包裝咖啡食品。

所以定位非常關鍵,它決定了你的品牌打法,但在這個定位下面,不同階段的打法又不一樣。

有個老人和我說過一句話,他說即使你每一小步都走對了,也不見得你一個大步走得正確。

很多人做品牌往往更注重每個小步,每一年都做對了,但可能你突然會發現,爲什么每一年都做對了,但到最後還是輸了?

所以大家一定要從更寬的面來定位自己,抓住中國崛起的必然大勢,想清楚在這個崛起過程中,我們本土消費品牌應該如何定位。

隅田川咖啡的定位是做中國人的口糧咖啡,爲什么是口糧咖啡呢?因爲對於像我一樣的咖啡重度用戶,咖啡和水其實是同樣的邏輯,或者說咖啡就是水。

因爲對我來講,我原來只是想喝一個有味道的水,它可以是氣泡水、咖啡水或者茶水,但爲什么咖啡成爲了一個很重要的中心賽道呢?

讓每個中國人都能喝到健康平價的好咖啡是我們的愿景,這也是我在海外工作過程中的體驗。續命是咖啡最底層的邏輯,到今天爲止我已經喝了6萬杯咖啡,平均每天五到八杯,所以對我來說能夠方便地喝到一杯咖啡這件事情非常關鍵。

咖啡是除了水以外受衆最大的飲品,它的復購率超過茶、牛奶和酒等等。我相信你不可能一天喝一升牛奶,但可以喝一升的咖啡。

所以在城市化的進程中,中國新文明工業帶來了新的咖啡消費理念,就是立足口糧咖啡,味美品佳、普惠大衆。快消品的底層邏輯一定是規模和成本。

1、咖啡的“超級時代”已經到來

現在咖啡的“超級時代”已經到來,在這裏我們做一個測算,假設2015年中國一天零售消費咖啡杯數是10萬杯,平均一杯3元錢,乘以365天銷售額就是1.1億。

而去年中國人均年消費杯數是15杯,3-5年後可以達到人均消費50杯,年消費總量達到700億杯。

我覺得3-5年後咖啡消費達到50杯/人是必然會發生的事情,假設700億杯咖啡裏面,有300億杯來自线下咖啡館的銷售,那么零售咖啡賽道裏面有400億杯,相較於歐美人均年消費400杯,中國咖啡消費時代還遠遠沒有到來的。

大衆口糧咖啡應該具備三個基本屬性,這也符合所有食品快消品的邏輯:

第一,具有極致性價比。

價格決定一切,當咖啡消費達到高頻以後,品牌一定要做到極致性價比,30塊錢咖啡是不可能天天都在消費的。

第二,強產品力。

我們的掛耳咖啡和咖啡店的現制咖啡味道很接近,因爲我已經喝了6萬杯咖啡,所以可以負責任地說,掛耳咖啡的衝泡口感並不亞於現制美式咖啡。

用濃縮咖啡液加上牛奶衝泡出的拿鐵或者冰美式,和咖啡店裏任何一款咖啡其實都是分辨不出來的。

咖啡的終局是每天喝七到八杯,但你不可能每天都在咖啡館度過,所以能夠方便地喝到一杯口味不錯並且健康的咖啡非常關鍵。

第三,便捷性。

咖啡消費是多場景的,你不一定非要在辦公室或家裏才能喝到,戶外或高鐵上也能喝咖啡,所以便捷性十分重要。

從渠道上看,從天貓、京東到抖音、拼多多,我們在线上做到了全渠道運營,在叫得上名字的渠道裏面都有隅田川咖啡。

2、隅田川咖啡眼中的“新消費社會價值模型”

另外,一個品牌要想長久存在,就必須對社會產生價值。這張圖展示了我們眼中的“新消費社會價值模型”:

傳統上的4P理論代表客戶價值,包括產品、價格、推廣和渠道,但在新時代背景下,需要更注重T和C兩方面。

3個T代表企業價值,企業價值的核心是技術、人才和團隊,人是關鍵;

3個C代表社會價值,要從用戶出發做文化,因爲消費品牌最終輸出的一定是文化,只賣貨不可能賣得長久。

所有的產品、供應鏈最終都會被拉平,而品牌之所以能夠立足,最核心的點就在於能否創造差異化。

基於以上的T、C、P,最終輸出社會總價值,它是客戶價值、企業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累積,品牌在社會中傳播的範圍越廣、頻次越高,服務的人群越多,社會總價值貢獻就越大。

我們可以從社會總價值出發,結合自身經歷或團隊經歷來定位自己的產品和品牌。

3、隅田川咖啡品牌發展的三個關鍵時期

如果回顧隅田川咖啡品牌的發展,會發現它主要經歷了三個關鍵時期,這裏面我們一直在長期堅持一件事情,就是供應鏈。

因爲我們是一家快消品公司,快消品的核心就是供應鏈和產品本身,只有規模生產才能降本。

很多人錯誤地將供應鏈等同於工廠,其實並不是,供應鏈是從生產材料开始到消費者手上的每一個環節。

舉個例子,2021年2月疫情期間,那時候剛剛开年,所有快遞和工廠還沒开工,我們要拿產品給李佳琦直播。當時所有產品都准備好了,但快遞盒沒准備好,快遞發不出去,我們就發動了公司所有員工,用自己的汽車到工廠運快遞盒。

供應鏈的每個環節都是環環相扣的,100-1等於0,哪怕貨到了消費者手上,之後的售後服務也是最後一環。

國家現在講“實業興邦”,實業本身就是需要耐住性子去做的事,其實跟做供應鏈一樣,需要時間沉澱,並且需要耐心把這件事做好。

4、輸出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創造社會價值,擊穿價值力

最後,回歸到價值模型,喝咖啡的人有個共性,就是正能量並喜歡美好的東西。

所以作爲一個咖啡品牌,我們希望向社會輸出積極向上的價值觀,並以此創造社會價值,擊穿價值力。

最後回首我們的成長歷程,我覺得創業最核心的在於好奇心,不論在哪個階段,擁有好奇心都非常關鍵,當然這一定要結合自己的執行力、同理心和韌性。

總之,我覺得今天這是個非常美麗的時代,大家一定要抓緊時代大勢,聚焦眼下努力把事情做好!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隅田川咖啡林浩:擊穿價值,品牌如何打好每一場战役?

地址:https://www.100economy.com/article/63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