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美食100 流行餐單 廣州“消失的月餅”又回來了

廣州“消失的月餅”又回來了

by admin - 2023-07-11 81 Views

7月10日晚,中國大酒店聯合廣州博物館舉辦了2023年中秋月餅品鑑會,今年“消失的月餅”“重現”於600多年歷史的廣州城標——鎮海樓。

“消失的月餅”今年新增“冶蓉加煨月”

南都記者了解到,2023年的中國大酒店的中秋月餅,由中國大酒店與廣州博物館共同設計打造,從本地文物中汲取設計靈感,將嶺南傳統美學與中秋佳節好禮巧妙融合,讓文物穿越時空走進千萬家。這是中國大酒店與廣州博物館繼“消失的名菜”項目後再度文旅跨界合作。

中國大酒店董事長、黨委書記、總經理陳瑞明在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透露,“今年創新呈現的懷舊月餅是‘冶蓉加煨月’,早前,食神韜韜到中國大酒店的時候也有提及;這款月餅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經典月餅,使用蒸熟的鹹蛋黃,放入以雞油、蔥油和少量油鹽制成的豆蓉中,融合一體,鹹中帶甜,惹味十足,如今會制作這種月餅的師傅已經不多,中國大酒店的主創團隊機緣之下得悉這種月餅的制作方法,經過認真研究,多次試驗,終於把這個傳統味道還原出來。”

“冶蓉加煨月”所在的“悅享四季”禮盒

展开全文

珍藏於博物館的百年月餅廣告、價格表以及制作食譜引發了“消失的月餅”之回歸

3年前,一張張珍藏在廣州博物館的百年月餅廣告、價格表以及制作食譜等資料引起了研究人員的注意,經由中國大酒店廚師團隊對百年月餅廣告和食譜等進行了潛心鑽研,逐漸復刻了諸多已消失良久的民國風味。

南都記者了解到,自2020年首次,廣州博物館與中國大酒店跨界合作以來,雙方已建立長效穩定的合作機制,利用博物館的館藏文物資源和研究力量,實現餐飲界技術力量和社會資源的優勢互補,在推出“消失的名菜”第一季後,2021年中秋節推出“粵色中國”,以五款傳統月餅,分別是臘腸月、燒雞肉月、西施醉月、上豆蓉月、鳳凰月,“還原”了民國廣州月餅之味,尤其是秉持守正創新的精神,在高度還原月餅本味的前提下,制作出符合現代人健康養生的飲食習慣的廣府月餅。

中國大酒店市場傳訊總監何舒然介紹,2023年推出的三款中秋月餅“粵式雙黃白蓮蓉”“粵式火腿五仁”和“貢月合家歡”三層禮盒,以廣州博物館館藏文物《清·酸枝嵌螺鈿框鑲白緞地廣繡孔雀牡丹紋掛屏》爲靈感,將文物圖案運用到月餅禮盒中,盒面以獨特材質模擬出繡品的立體感,喜鵲在梅花間穿梭,寓意“喜上眉梢”。打开蓋子,雍容華貴的牡丹花、栩栩如生的梅花鹿和吉祥鳥孔雀躍然眼前,猶如透過窗花,觀賞山林間動物悠然自得,花香引來喜鵲紛飛之境。

打造沉浸式的文化體驗廣州博物館舉辦暑假首個夜場活動

廣州博物館副館長朱曉秋介紹,這是因應暑期公衆文化需求和夜間經濟精心策劃的夜場活動,在文化場館原址中打造沉浸式的文化體驗,爲公衆帶來歷史的想象和美學的感悟,展現了廣州博物館在文旅融合上的探索實踐。

活動當晚,“消失的名菜”同名書籍亮相。2023年,廣州博物館與中國大酒店、廣州出版社聯合出版《消失的名菜》一書,全面梳理該項目從緣起到發展的全過程,展現了該項目在文旅融合方面的推進過程,從該項目出發提煉廣州博物館在文旅融合品牌打造方面的理論思考和實踐經驗。

“消失的名菜”文化品牌從博物館的文物和文獻中萌發,在“文化+旅遊+美食”的加持下走向市場,最後再通過編著典籍的方式加以升華,實現了從“紙面到餐桌再回歸紙面”的發展之路。

當天晚上,還有20位廣州博物館的“鐵粉”參與了品鑑活動。南都記者現場採訪了身着綠色的小鳳仙特點袍子的李禧悅同學。據悉,其是育才中學歷史紅韻十班的學生,曾參與了“廣州歷史文化之旅”的研學活動,主要研究方向是“廣州民國以來的傳統美食”,因此對這次鎮海樓的“消失的月餅”品鑑活動非常感興趣。對當天的現場活動,李同學表示,“十分驚豔,月餅很好味”。

採寫:南都記者 肖陽

由受訪者供圖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廣州“消失的月餅”又回來了

地址:https://www.100economy.com/article/68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