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省棗莊市,羊莊鎮是北辛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境內還保留着許多還保留着許多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群衆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文化遺產,它們是羊莊人民智慧與文明的結晶,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开發與保護中得以傳承。羊莊鎮是滕州一個集美麗風景和浪漫傳說於一體的鄉村小鎮,這兒有一種美食與美麗的風景一樣讓人難以忘懷,那就是2012年被評爲魯南特色名喫的西施餅。
西施餅是帶有羊莊特色的地域美食,相傳因西施制作而得名,據有關人士考究,西施餅成爲區域著名小喫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相傳,當年範蠡與西施隱居陶山後,看到此處山清水秀,鳥語泉聲,泉水清澈,味甜如水,便在此選擇經商、農耕,牧羊。在今羊莊鎮,有一處高台,是當時昌慮到滕國的必經之路,此處商品流通好,他便在此开闢市場交易买羊賣羊。同時栽了很多木樁和石莊,把羊拴在上面。(羊莊因此而來)。每到集日,遊人如織,商家雲集。範蠡在此講經過程中,吸引了很多慕名而來的學者,從早晨一直聽到天黑,入迷而忘掉飢餓。西施在家用面磨成粉做了面食給他們充飢。這些學者喫到口中以後,不但感覺香噴噴,而且還很好看,像西施的玉手一樣漂亮,因此起了名字叫做“西施五指餅”。羊莊西施餅被譽爲“魯南特色地方名喫”、滕州十大美食之一。
西施餅的做法並不復雜,但是十分耗費時間和精力,要在前一天的晚上將面大力揉搓之後靜止發酵,但是大力揉搓的這個階段恐怕一般人就很難做到,極爲耗費體力。現在羊莊的人經過改良已經使用竹槓碾壓,使面餅更加筋道。碾壓過的面團經過數小時的靜置發酵之後,再拿出來揉搓成細長條,然後將長條從中對折,如此重復將5組或者6組長條組合在一起,然後放在農村特有的大鍋中,貼在鍋沿上進行蒸制。鍋中放有开水,下面以文火慢煮,西施餅就是在這種文火蒸煮以及鍋沿熱烤的雙重烹飪條件下形成了其清香軟韌的獨特風格,從而大受人們喜愛。
西施餅現在已經很少能喫到西施餅了,因爲現在能做西施餅的人少之又少。在老輩人口裏更喜歡將西施餅稱爲大鍋餅,因爲西施餅的這個稱呼是老輩流傳下來的,大鍋餅這個稱呼更親切。農村人就是講究一個實惠,西施餅一個重達一斤,大大滿足一個成年男子的一餐需求。不論是稱爲西施餅還是大鍋餅,這種食物受人喜愛的程度是難以讓人想象的,七八十斤的大鍋餅,不一會就能賣得一幹二淨,所以市面上常常是供不應求。小夥伴們,滕州美食“羊莊西施餅”,你喫過嗎?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滕州美食“羊莊西施餅”,你喫過嗎?
地址:https://www.100economy.com/article/71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