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之前,我不認識你,你不屬於我;十年之後,我們是朋友,還可以問候,只是那種溫柔,再也找不到擁抱的理由。”
整整十年,正如陳奕迅《十年》歌詞所言,曾經熱戀的王老吉VS加多寶“再也找不到擁抱的理由”,只剩下法院冷冰冰的判決文書。
7月10日,加多寶稱收到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廣東高院”)關於廣藥集團與加多寶商標權糾紛案的一審判決:判決六家加多寶公司賠償3.17億元。
作爲消費者,這十年不僅僅見證了王老吉跟加多寶“撕逼”大战,也見證了涼茶行業由盛及衰的全過程。
如今涼茶行業已大幅萎縮,加上新晉的可口可樂,曾是一家獨大的整個行業將面臨巨大的競爭壓力。不管官司誰贏誰輸,但都沒有贏家。
01
十年纏鬥:王老吉得到了什么?
自2012年廣藥集團與加多寶母公司鴻道集團正式分手後,王老吉與加多寶便开啓了你來我往的起訴糾紛大戲。商標權屬爭議、包裝糾紛、廣告語糾紛等是雙方一直爭論的焦點。
具體過程這裏就不贅述了,單從賠償金額來看,從最初的10億元到後來的29.3億元,再到廣東高院裁定14.4億元,又被最高院駁回重審,直至目前廣東高院裁定的3.17億元。
這一金額的逐漸變化,正好從側面反映出中國涼茶行業的發展軌跡。
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5年爲中國涼茶行業的分水嶺,行業增速逐年下降。前瞻產業研究院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2-2017年涼茶市場增速分別爲16.7%、15.9%、15.1%、15%、9.7%和9.1%,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到了2018年涼茶市場規模只剩下470億元,同比下降18%。
到2022年全球涼茶市場規模僅爲760.82億元,僅比2015年中國涼茶市場500億元多200余億元。
那么,王老吉涼茶銷量情況又如何?據白雲山2022年財報顯示,王老吉所屬的大健康業務板塊營收爲104.7億元,同比下降3.5%;毛利率爲43.5%,同比下滑3.8個百分點。
並且上述104.7億元還不全是涼茶,這意味着,王老吉單是涼茶的銷售還可能不足100億元,而早在2015年即已突破100億大關。
此外,王老吉大健康公司還一度被傳出裁員流言。
真是一朝又回到十年前。王老吉針對加多寶的起訴幾乎一直在贏,市場佔比也提升到七成左右,但是卻輸了:十年間,銷售規模幾乎停滯不前。
對此,香頌資本董事沈萌認爲,隨着廣藥集團和加多寶之爭不斷持續,二者無暇顧及涼茶核心產品的研發創新,導致以王老吉爲代表的涼茶逐漸被其他競品爭奪消費需求。
02
病急亂投醫:涼茶不好賣跨界來湊
雖然王老吉母公司廣藥贏了官司,但雙方的廝打也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贏了官司,卻輸了市場,王老吉涼茶又該何去何從?
對此,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從整體市場來看,涼茶行業呈現出二元結構,王老吉和加多寶佔據涼茶市場近九成的市場份額。目前,整個品類進入了一個緩慢發展期,兩家應考慮如何能從“競爭”變成“競合”,把涼茶做大、做強。
然而涼茶不好賣,廣藥集團並未選擇“竟合”,除了繼續打官司,還做起了跨界的生意。
一方面,廣藥集團專門爲“王老吉”這個品牌开創了一個以品牌商標專用權獲取收益的業務,到了2018年年底,廣藥集團以13.89億元的價格,將王老吉相關商標專用權等打包轉讓給了旗下上市公司白雲山,也同樣爲白雲山創造了不少利潤。
這一騷操作,雖然掙了不少錢,但也給王老吉這個金字招牌帶來了無盡“麻煩”:授權的產品就已經多次陷入“虛假宣傳、涉嫌傳銷、代理商血本無歸”的輿論之中。
另一方面,王老吉不僅推出了水果飲品,還進軍了白酒業推出了“歲歲牛”,在啤酒和牛奶行業推出了“王老吉吉如意”,軟飲也推出了不少產品。甚至還做起了山楂汁、冰棍、可樂、牙膏等等。
然而,這些都未能激起多大的浪花,僅有王老吉啤酒存貨的還湊合。
2021年6月,思埠集團正式推出“阿波羅計劃”,宣布與廣藥創贏達成王老吉啤酒战略合作——推出王老吉“嗶嗨啤”。然而,半年後的2022年年初,“嗶嗨啤”就出事了,而且是涉及“傳銷”的大事件。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王老吉“後院”又着火了。
不專注主業,瘋狂搞跨界。既然已經开始賣啤酒了,並取得了一定市場,卻分心搞品牌授權,啤酒品牌形象被砸了,就連自己的後院也被人家“偷了屁股”。
做藥起步的廣藥集團以及子公司白雲山,是不生產啤酒的,所以王老吉啤酒找的代工廠。找代工廠就算了,卻找了一家被處罰過兩次的代工廠。
這家代工廠叫“山東漢德酒業有限公司”,曾在2016年7月和2018年2月受到過平原縣相關部門的兩次處罰。
因此,大家不得不質疑“就是這樣的生產能力,還給自己打出了 ‘純正德國技術’ 的牌子”。
從商業邏輯來看,跨界並不一定是壞事,但大多時候都難以成事。核心原因在哪?在於不懂行,容易按照自己所在行業的套路,來經營新的行業,極其容易出現“水土不服”的窘境。
這樣的失敗案例比比皆是。諸如格力手機、百度外賣、海底撈啤酒、茅台啤酒等等。
這次,王老吉啤酒品牌一口氣籤下6家地方衛視廣告投放,難道要走當年王老吉通過冠名綜藝節目而爆火的套路?
03
趁浪逐波:精釀啤酒賽道,擠滿了資本
不得不說,啤酒確實是一個好賽道,雖然競爭激烈,但空間依然很大。
至於精釀啤酒賽道,目前暫時無行業巨頭。不過,明銳的資本都緊盯着,並紛紛湧入該賽道。
公开數據顯示,2011-2021年,國內精釀市場規模在十年間從33億元增至約428億元。與工業啤酒市場的飽和與緩慢增速相比,精釀啤酒的消費量則呈現出逐年增長態勢。
消費量從2016年的3.6億升增長至2021年的10億升左右。中金公司預計2025年精釀啤酒市場規模(銷售口徑)達到1342億元,佔整體啤酒市場規模的17.2%。
近年來,嗅到商機不僅僅王老吉一家,包括海底撈、蜜雪冰城、元氣森林、星巴克、盒馬、美團等非酒類品牌,都推出了自有精釀啤酒品牌。
此外,場外的資本也是紛紛砸重金投入开山島,僅2021年就有16家投資機構對精釀啤酒賽道進行超兩次的投資,包括高瓴創投、梅花創投、天圖等知名機構,甚至一些個人投資者也都加碼精釀啤酒賽道。
門外漢跨界進入,資本們也紛紛入局,與精釀啤酒行業龍頭紛紛布局該賽道分不开。
目前,華潤雪花啤酒推出了超高端產品“醴”,百威則是收購拳擊貓、鵝島等精釀品牌。青島啤酒此前也曾推出“百年之旅”“琥珀拉格”等高端產品。
一窩蜂進入,主要帶來兩大結果,一是行業快速增長,進入野蠻生長狀態;二是,行業亂象頻發,部分品牌被逐漸淘汰,而留下來的才是精華。
對於王老吉跨界做啤酒,酒業分析師蔡學飛認爲,王老吉作爲知名快銷品牌,已經成爲一種無形資產。過多的對外授權,導致王老吉品牌價值正在快速流失。王老吉是一個品牌資源非常強勢的快消品牌,但它也僅僅停留在涼茶這個品類,它本身也是涼茶品類的开創者。而在啤酒、白酒這樣的品類上,實際上並沒有太多優勢,甚至反而會造成一種“战略失焦”,導致消費者辨識度下降等問題。
在麓山君看來,王老吉這種在消費者心中烙下深深印象的涼茶品牌,突然跨界做啤酒,總會讓消費者產生一種“不倫不類”的感覺,畢竟王老吉給大家的印象是“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健康形象,而啤酒給人往往是“大肚腩、高尿酸”的不健康形象。
與其如此跨界,不如專心把涼茶做好,开發更多的涼茶種類。中醫博大精深,降火不僅僅只有廣東涼茶一個配方,全國各地都有自己的涼茶品種。
何不吸納之,並推廣之。
04
另闢蹊徑:加多寶押寶礦泉水
加多寶在與王老吉商標之爭中,可謂是屢战屢敗,而且在涼茶市場的份額也是逐漸被王老吉所擠壓。
如今,整個中國涼茶市場都在面臨逐漸萎縮的狀態,王老吉和加多寶都在謀求轉型。相較之下,加多寶轉型更勝一籌。
在多次勝訴之後,廣藥徹底拿下王老吉商標,照理說該穩操勝券,擁有了涼茶業的絕大部分勢能,卻做一個品,塌一個品,至今未有一個拿得出手的響當當的品牌。
對此,有分析指出,讓人惋惜的是,廣藥收回王老吉之後,王老吉的營銷急轉直下,相比較來說,廣藥顯然並不擅長運營好王老吉品牌。不管如何,雙方的內鬥很明顯是個“雙輸”的結果。
在品牌營銷方面比廣藥更勝一籌加多寶,其早年布局的礦泉水品牌昆侖山礦泉水,目前已連續6年蟬聯618國內高端礦泉水電商銷售冠軍。
2022年,中國礦泉水市場迎來井噴式爆發。京東超市2021年7月到2022年6月的銷售數據及用戶問卷調查顯示,12個月內,礦泉水的銷售額同比增速最高,達到43%。
相比不斷萎縮的涼茶市場,礦泉水的前景顯然要更加廣闊。據中研普華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7年中國礦泉水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礦泉水市場規模約690億元,未來仍將以10%左右增速繼續增長,預計2024年礦泉水市場規模將突破1000億元。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吉寶之爭|有的涼茶活着,卻已經死了
地址:https://www.100economy.com/article/73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