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喫才是一個城市真正的名片,在全球化和商業化的雙重作用下,當城市越來越千篇一律時,原生態的市井小喫便承載了這個城市在時間和空間中變遷的信息,但是,傳統的小喫由於自身的特質,不可能完全融入工業化商品化的流水线之中,高昂的鋪租,無力的營銷,乏力的後繼,使得許多傳統老小喫攤位只能遁入窮街陋巷,漸漸疏離大衆視线。今天小編介紹一下中山的三鄉瀨粉,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瀨粉是一種用粘米粉拌和熱水後制成的圓長型榨粉。據說“瀨粉”原來是 “酹 (lèi) 粉”,因粵語中將 “酹”發成 “賴”的音,所以小食店將“酹粉”寫成“賴粉”,後慢慢演變成爲“瀨粉”。佛山高明、東莞厚街、中山三鄉、廣州西關的瀨粉號稱“廣東四大瀨粉”,另外流行於珠海鬥門乾務鎮、鬥門鎮、白蕉鎮的餈水(又名瀨餈水)和瀨粉做法與喫法基本相似。三鄉瀨粉源於中山市三鄉鎮白石村,相傳該地制作瀨粉始於清嘉慶年間(1796—1820年)。因瀨粉圓又長,取其團圓又長壽之意,每到農歷七月十四,三鄉家家戶戶早餐或午餐都食用瀨粉,稱這天爲瀨粉節。
米粉是中山很常見的一種食物,其中三鄉瀨粉最具特色。而中山人的早晨,往往也是從一碗香滑爽口的瀨粉开始。選用陳米來制作瀨粉,因爲比起新米,陳米的粘性沒有那么強,更適合重新塑性。洗幹淨的陳米,用冷水浸泡一個小時之後甩幹水,加入隔夜的米飯,一起磨成米粉。冷飯的作用主要是讓粉喫起來比較爽口一點,有韌性一點。磨好的米粉進行幹燥,米粉保持四成幹是最恰當的。接下來的工序就極其重要了!用开水把經過幹燥的米粉燙至六成熟、用力揉搓,再用冷的山泉水把米粉團稀釋成米漿,所有環節都需要拿捏好分寸。然後,用瀨粉榨把米漿注入滾燙的开水中,流動的米漿劃出一道道弧线後,在开水中立即成型。瀨,在中山方言中就是粘稠的液體緩慢流出的意思。三鄉瀨粉也因此得名。最後把滾燙的瀨粉立即倒入冷水中,冷熱之間的急速轉換,讓瀨粉喫起來更加爽口。瀨粉可以素喫,也可以搭配牛腩、燒鵝、叉燒、雞肉、瘦肉等。另外用豬骨頭、大地魚等配料煮成的高湯也必不可少。
以前平時有空喜歡喝點酒,每餐必喝酒,每喝酒就叫上一大碗燒鵝腿瀨粉,再加上幾碟小炒,跟幾個酒友就可以海闊天空地吹上一天,或一夜。最愜意的事就是,一瓶石灣米酒,一碗瀨粉,喝好喫飽了就坐在店裏,看別人的喫相。後來離开三鄉,到別的地方去流浪,喫早餐時,就問有沒有三鄉瀨粉。到現在,對三鄉瀨粉還是念念不忘,不忘的是三鄉瀨粉的味道。小夥伴們,中山三鄉瀨粉,你喫過嗎?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中山三鄉瀨粉,你喫過嗎?
地址:https://www.100economy.com/article/77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