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美食100 流行餐單 盤點保定十大美食小喫,除了驢肉火燒,這些美食也不錯

盤點保定十大美食小喫,除了驢肉火燒,這些美食也不錯

by admin - 2023-07-25 87 Views

保定的美食數不勝數,既有本土特色,又兼容天下食風。

記得一位保定生活了60年的老保定經常說:“保定飲食的特點就是雜,不管你想喫哪個菜系只要你肯找,都能在街頭巷尾找到符合你口味的飲食。本人不能說走南闖北,去過的地方也不少,還真沒見過哪座城市像保定人這么好喫,遍地都是館子,無論你想喫什么,哪個時間段都能找到你心儀的美食。“

今天,筆者就來爲你推薦保定的十大美食小喫,讓你一飽口福。

一、驢肉火燒

驢肉火燒是華北地區極爲流行的傳統小喫,起源於河北省保定市及河間市一帶,經過歷代不斷的發展和推廣,早已聞名於大江南北,並成爲了保定的一張響亮的美食名片。

作爲保定的傳統名小喫,驢肉火燒深受本地人們的喜愛,剛出鍋的圓滾滾的火燒夾上多瘦少肥的驢肉,鮮嫩多汁、酥香可口,是保定美食中的一道獨特風味。

二、滷煮火燒

展开全文

滷煮火燒是北京傳統特色小喫,起源於北京城南的南橫街,但是在保定也極爲受歡迎。

滷煮火燒作爲一款傳統名菜,以其獨特的制作工藝和口感而受到人們的喜愛。將火燒和燉好的豬腸和豬肺放在一起煮,輔之以炸豆腐片、滷汁,加蒜汁、醬豆腐汁、香菜等輔料,使火燒透而不黏,肉爛而不糟,口感鮮美,香氣撲鼻,是保定美食中的一道獨特風味。

三、雞蛋灌餅

雞蛋灌餅是河南信陽的特色傳統名小喫,用雞蛋、面粉制作,把雞蛋液灌進烙至半熟的餅內,繼續煎烙後烤制而成,餅皮酥脆蛋鮮香,深受人們的喜愛。

正宗雞蛋灌餅的做法,一定是煎過之後再烤制的,只有這樣餅皮才會更加酥香,口感才會更加豐富。

四、牛肉板面

牛肉板面是一種很神奇的面食,發源地安徽省阜陽市的太和縣,卻繁榮於河北石家莊市,甚至一度成爲了石家莊的本土飲食特色名片。

其實,牛肉板面在保定也極爲流行,保定牛肉板面的特點以辣、鹹爲特色,除此之外板面的湯料內容也極爲豐富,除了肉之外,還需數十種香料醃制與佐料炒制。保定的牛肉板面,重頭戲是辣椒段,香而不辣,回味無窮。

五、文食肆熱幹面

熱幹面作爲中國經典面食中的經典,可謂家喻戶曉,原本是湖北武漢的食品,但是文食肆熱幹面傳到了河北保定之後,卻成了河北人的最愛。

文食肆熱幹面與一般的熱幹面館不同,文食肆熱幹面其用料極爲考究。

面條選自湖北西北部加工的精面粉制作,長度都在20釐米左右,粗在1.85毫米,這樣的面和料更容易拌开,入味,口感最好,軋出的面條結實,有彈性。

祕制配方的芝麻醬原料是武漢黃陂和新洲一帶的上等黃芝麻,經過篩選、清洗、焙炒、風淨等八道工藝精心磨制而成,色澤鮮亮,相比於市面上別家熱幹面的芝麻醬,味道更加醇厚。

剛出鍋的熱騰騰的面條,淋上文食肆熱幹面源自湖北本地的原曬醬油和祕制芝麻醬,再點綴一些細香蔥、蘿卜丁、酸豆角、滷水汁等輔助材料,一口爆香爽歪歪,這就是文食肆熱幹面深受歡迎的原因。

六、包子

縱然包子是全國知名美食,但是在保定,包子卻極受歡迎。

包子是一種飽腹感很強的主食,是中國傳統食品當地的特色小喫,由面粉和餡包起來,餡料還分爲葷餡或者素餡。做好的包子皮薄餡多、松軟好喫、香氣四溢、口感鮮美,深受保定人喜愛和歡迎。

七、冰糖糖葫蘆

冰糖糖葫蘆在保定可謂是老少皆愛。

冰糖葫蘆是選用鮮果串起,經過糖蜜浸泡和凝固而成,外酥內嫩,口感香甜。據說在宋代和明代,就出現了蘸糖的單個紅果,那會兒還叫"糖堆兒",到了清代就已經出現了現在我們見到的糖葫蘆。

八、烤鴨

保定對烤鴨的鐘愛,只需你到街頭小巷走一圈就能知道,無論是現烤現切烤鴨、啤酒烤鴨還是轉爐烤鴨,數不勝數。

烤鴨本是北京和南京的一道特色名菜,屬於北京菜或金陵菜,以其獨特的制作工藝和口感而受到人們的喜愛。該菜品以皮脆肉嫩、色澤紅豔、肥而不膩的特色,被譽爲“天下美味”而馳名中外。

九、糖糕

糖糕是一種以面粉、白糖、紅糖爲材料制作的特色傳統小喫,起源於河北,以其外形精美和口感獨特而受到歡迎。

糖糕香甜可口,酥脆誘人,講究現炸現喫。剛出鍋的糖糕呈橢圓體,形狀立整,放置後容易變軟變塌,表皮不再松脆,喫起來又有一番風味,內層軟乎與白糖餡相得益彰而著名。口感外皮軟糯,甜而不膩,是保定的一道經典美食。

十、炒餄餎

餄餎,是山西地區特色家常小喫,但是在保定,依然深受喜愛。

炒餄餎味美可口,經濟實惠,面團要揉勻餳透,揉至表面光滑爲宜,搭配各種配料,如豆芽、肉絲等,經過炒制而成,面條勁道,配料鮮嫩,是保定美食中的一道獨特風味。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盤點保定十大美食小喫,除了驢肉火燒,這些美食也不錯

地址:https://www.100economy.com/article/78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