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河西走廊蜂腰,作爲絲綢之路節點城市的
張掖,別稱甘州,素有“塞上江南”“桑麻之地”“魚米之鄉”的美譽。這裏,有着豐富獨特的地理環境,風光迥異的地形地貌、多元復雜的氣候特點、各具特色的風俗習慣,在多民族文化的交融中,融匯造就了異彩紛呈、地域特色鮮明的衆多美味佳餚。人們經常會因爲美食戀上一座城市。不一樣的飲食情愫,就會有不一樣的城市記憶。獨特的甘州風味,超越了果腹的底线,蔓延了思鄉的依戀,也拉近了四面八方遊客的腳步。
張掖臊面
張掖人愛喫面,是根植在骨子裏的記憶。
張掖人新的一天總是從一碗臊面开始的。臊面不是臊子面。臊面是張掖人心中的早餐“扛把子”,有別於岐山臊子面和衆多的臊子面,無論是從口味還是做法上都不同。張掖臊面的面是用蓬灰和的,手工薄擀細切,形似韭葉,薄似紙片,長如絲帶,嚼起來有筋有骨,喫後滿口余香,講究“薄、亮、精”,就是面要薄、色要亮,喫起來要筋;臊面湯以雞湯爲佳,牛、豬排骨湯亦可,加入胡椒粉和姜粉等調好味後,再加入適量水澱粉,使湯達到一定的色度和濃度,勾好後的湯外觀晶亮透明,色香誘人。最後加入炸豆腐片、蔥花等,面煮好後裝碗加入臊面湯即可食用。味道醇厚辣香,回味無窮,多與韭菜餡包子搭配,各餐館都有各自不外傳的調味祕訣。
牛肉小飯
小飯不小,除了面片小,入口小,那味道可是非同尋常。這裏所說的小,是由於面塊小、肉塊小、豆腐小、菜丁小,以小料做成,故其名也。
牛肉小飯的制作過程雖然比較簡單,但也很講究。首先選用上好面粉和面,小麥面和好後,用擀杖擀开,切成0.5釐米見方的小塊,在柔軟細布覆蓋下晾1個小時左右,將面粒煮熟撈出後浸涼水;其次要精心烹制“小飯”裏的湯。湯當然是用牛骨頭熬制的,澆上勾兌好的牛肉湯配料,加入香菜、蔥花,配以肥瘦搭配的牛肉片、粉皮(當地產的土豆粉皮,表面晶瑩,爽口潤滑)、豆腐片等。湯中的面宛如飯粒,粒粒分明,色香誘人,余味悠長。牛肉小飯早中晚都可喫,配上一碟泡菜或糖蒜,酸脆相得益彰。熱氣騰騰的牛肉小飯因爲有胡椒等作料,冬天喫出一頭汗,夏天,則喫出一口香。
滷肉炒炮
《中庸》上說,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炒炮是張掖的一張名片,以“精、鮮、奇、特、色、香、味、形”而著稱,實惠大氣。炒炮,因爲外形是一節節的類似鞭炮而得名,燴炒加時令蔬菜和祕制滷肉混合炒制而成。滷肉炒炮的靈魂是滷肉。滷豬肉的烹制關鍵在於滷湯,張掖滷多爲紅滷,由鮮雞湯加入八角、姜片、花椒等數十種調料和精鹽、糖色熬制而成。制成的滷可長期使用,在使用過程中根據滷湯濃淡調換補充調料。豬肉在制湯中久煮久熬,肉爛味香,肥瘦相間。出鍋後的成品兩頭略卷,形似舊時西北地區的氈窩,故有人諧稱“爛氈窩”。由於湯料的調制和加工操作十分講究,做出的滷肉紅潤光亮,肉質鮮嫩,肥而不膩,瘦而不柴,既可佐餐,亦可下酒,是當地人茶余飯後小聚小酌不可或缺的小菜之一。一碗炒炮,幾碟小菜,一盤滷肉,一盤排骨,會讓食客喫個酣暢淋漓!
西北大菜
張掖諺語雲:唱戲憑的腔,筵席看香飯。張掖的傳統菜餚首推香飯,現叫西北大菜或張掖大菜。據說香飯是在清康熙年間宮廷名宴中的首一道菜。這道名菜,是用豬和羊的肝肺剁成碎末,把蔥蒜末摻進去,拌勻,加調料、食鹽,並用面粉和成面團,再搓成圓條,用油炸熟,叫卷肝子。再將卷肝子切成圓片,拼碼在碗內,加調料蔥蒜,另拼大肉片子,加肉湯蒸好後,扣於另一大盤內,加雞蛋索子,澆上滷汁烹調而成。喫時相配各種精美主食,大肉滋味醇厚鮮美,卷肝柔軟鮮嫩。這道菜色澤鮮潤,清爽可口,香而不膩,極具地方風味特色。
爽口糊粕
喫糊粕,不糊塗。張掖糊粕湯不僅是當地人非常喜愛的風味小喫,也是一道特色湯品,幾乎家家都不可少。其做法就是將很多食材泡軟攪勻,邊喫邊燴,清香可口。具體做法:通常會用羊肉湯或牛肉湯,往裏添加羊肉或牛肉薄片,配以豆腐、青菜、粉皮、面筋,用澱粉勾芡,加鹽、蔥花、蒜調成湯,再將麻花掰成小塊放入湯內。麻花最好是幹脆的那種,有嚼頭,嘎嘣脆。糊粕用料之多,很是爽口,也是張掖必喫的特色美食之一。
搓魚子
搓魚面是張掖特有的一種美食,又叫“搓魚子”,面條是手工搓出來的,酷似小魚而得名。搓魚子的原料主要是面粉,有小麥面、青稞面、蕎麥面等,可以分別來和面搓,也可以將兩三種面粉混合在一起,搓出各種風味的面魚。煮熟後和紅色的肉丁或胡蘿卜丁、白色的蔥段、綠色的菜葉、黃色的雞蛋花、黑色的木耳一起炒制,顏色非常漂亮;或者加上店家自己的滷汁,就是一碗鮮辣酸鹹皆可的搓魚面啦!搓魚子的喫法很多,可以湯喫,也可以幹食。幹食時,將搓魚子煮熟,將水控幹,拌入綠菜,調上香醋、油辣子、芥末、蒜泥、蔥韭等佐料即可食用。如果拌以鄉下特有的油菜、黃花菜、曲曲菜等家常菜,食之,味道更佳,只要是喫了的客人,無不贊美一番。
墊卷子
羊肉墊卷子,是河西地區幾百年來風行的一種特色菜,是以羊肉、面卷、調味料爲主要食材制作而成。羊肉墊卷子發源地就在祁連山下、焉支山旁的大草原,山丹羊肉墊卷子名揚四海,因山丹羊肉肉質細嫩,味道鮮美,毫無羶味。制作時選擇1-2歲齡羔羊現宰殺,經過獨特的烹飪,在其肉湯中加入面卷。卷子是用面食制作出來的,把面和到一定的軟度,擀平,上邊撒上蔥花,抹上油,然後把面卷起來,按照兩個指頭的寬度切开,就成了!佐以青椒、洋蔥、香菜等,面香、肉嫩、味美,香氣四溢,令人食而不忘。雞肉墊卷子,又名卷子雞,是西北面食與菜餚的融合,和大盤雞一樣也是超級大份,是張掖特色美食中極具代表性的一道硬菜。以當地土雞配以面卷燉制而成。調味的雞肉湯是關鍵,這湯味道濃鬱,鍋裏放油先爆炒,之後再加入很多種調味料,辣椒、姜粉、精鹽等,直到雞肉呈紅色,再繼續用小火燜燒。等到肉爛入味後,再把之前做好的面卷放入一起燜煮,筋道爽滑,到湯水幹了就可以出鍋了。無論是節日家人聚會,還是宴客招呼親朋,卷子雞都是張掖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特色名菜。這道菜的特點是醬香濃鬱,面卷筋道有韌性,光看看品相就讓人食欲大增,喫起來香濃有滋味。
罐罐席
罐罐席,是山丹人對老席的叫法,興盛於明清時期。
山丹罐罐席是民間傳統宴席,傳承和吸收了本地自古以來多種宴席之所長,包含着紅白喜事待客方式,綜合百家智慧及養生理念,傳統文化、宴席酒文化等。菜品以烹飪豬、牛、羊、雞肉爲主,菜品形式以傳統見長,菜餚淳樸、口味濃鬱、厚重,鹹甜酸辣俱全。它在多種飲食的融合中脫穎而出,形成了獨有的飲食文化特色,呈現出北方菜系的粗獷大氣。山丹罐罐席只有在重大儀式上才會出現,如生誕壽辰、婚喪嫁娶、孩子滿月等。罐罐席也分爲好幾種,有雞肘席(也叫海參席或十二樓全席)、十全席、五碗一盤等規格。席做好了,上菜極其講究順序,以十二樓全席爲例,要先上水菜(涼菜,有自家的豆芽,還有自產的胡蘿卜、韭菜等,葷菜有肝、肺等),要上水菜碟八個,上水菜的菜碟要一平一立,平是盤,立指的是碗,四個葷菜,四個素菜。水菜上後要开始上炒菜。炒菜最有意思,叫紗帽翅兒,中間一大盤菜(平),兩邊上各上一碗(立)菜,共上兩次,像是紗帽翅抖三抖,很形象。最後上的大菜就是十大碗,有紅燒肉、雞肉、丸子燉肉、粉條燉肉、腐竹燉肉、豆腐燉肉、蘿卜燉肉、土豆燉排骨、糯米碗、八寶湯等。上菜中依次要上油餅、花卷、包子、饊子、糖花子、幹果等。十大碗後,必須上胡辣湯一盆。十大碗的主要內容是五葷五素,五葷指豬肉塊燉菜(俗稱紅燉)、豬肉片燉菜、羊肉燉菜、牛肉燉菜、丸子燉菜,五素是指燴蘿卜、燴土豆、燴番瓜、燴豆腐、燴面筋。十二樓全席和雞肘席大致相同,要上全雞和全肘。五碗一盤席是檔次稍次一點的,水菜(涼菜)和十全席的水菜一樣,其他就簡單多了。兒時的味道,時光的記憶。罐罐席在山丹歷史悠久,流傳甚廣,具有濃鬱的地方特色,深受群衆喜愛。山丹罐罐席的菜譜,應該是根據年代的不同而發生着變化。但萬變不離其宗,烹飪技法基本是煮、炸、燉、蒸,有嚴格的程序和工序。其技藝主要在選料、刀功、火候的掌握以及配料的選擇上下功夫。譬如肘子肉,上籠屜蒸,就得兩三個小時以上。由此制作的菜餚制作精良、選材考究、經濟實惠、肥而不膩、老幼皆宜,且色、香、味、型俱佳兼具北方菜系特點,葷素菜搭配營養豐富,喫法非常講究。
炒撥拉
炒撥拉——一道以動作命名的美味,一款綻放在盾牌上的美食。
相傳在西漢時,霍去病在一次战爭中勇猛善战,繳獲了大量放牧用具和大群牛羊等物資。將帥遂令就地烹羊宰牛犒勞三軍。由於後勤部隊還沒有全部趕到,竈具尚不齊備,犒勞只得分片區依次而行。但是疲勞、飢餓、興奮交織在一起,已經使一部分年輕軍人急不可耐,再加上隨風飄過的陣陣肉香的誘惑,他們索性不等了,搬幾塊石頭壘成竈,不知是哪個小兵,索性把盾牌翻過來,就着大火,羊肉羊雜一頓猛炒——炒撥拉就這樣誕生了。小兵這冷不防的一着,自然也贏得了弟兄們的滿堂彩,他們折了芨芨草或者小樹枝當筷子,嘗一口,那真叫爽!後來當地的牧民就用牛羊的內髒作爲主要原料,改良後就成了今天的炒撥拉。沒想到當初士兵的一種無奈之舉,今天竟成了絲綢之路上一道獨特的美味佳餚。
據當地縣志記載:炒撥拉因動作得名,支以鑄鐵鏊子,將切好的羊肝、肺、肚、腸、心等佐以調料蔥花、蒜苗下鍋,以柴火或煤炭爲燃料,用猛火爆炒,待熟即食。輔料是洋蔥、大蒜、青紅椒、蔥段、蒜苗、辣椒粉、孜然等。主料和輔料全部切成細長條,炒制時用一種專用鍋具——鑄鐵鏊子。炒制時先在鏊子中間放一塊油,或爲大肉油,或爲羊油,然後把切好的羊腸、羊肚、羊腰等一一碼放在鏊子上,單單看到各種顏色的食材往鍋上一擺,就已讓人垂涎欲滴。接着大廚妙手拈花般抓起洋蔥絲、辣椒絲、蒜苗和蒜瓣覆在其上,然後大火猛攻爆炒,油隨着急火四濺飛起,火苗瞬間包圍了整個鏊子,制作的過程充滿濃濃的煙火氣息,場面真叫一個火爆。高溫使得食材迅速變熟,同時最大限度保留了食材的鮮味。大肉油和羊雜放一起炒,產生出一種奇妙的味道,待主材八成熟時關火,然後迅速撒上辣椒面,孜然粉等,因鑄鐵鏊子此時溫度已經很高,借助余溫,剛好炒熟,此時口感最好,色香味俱佳。
炒熟的炒撥拉色澤飽滿,顏色豐富,紅的、綠的、紫的、黑的、褐色的、半透明的應有盡有,油汪汪,亮晶晶,肉嘟嘟,外焦裏嫩。辣椒和洋蔥使羊雜散發出一股特有的清香,混合着麻辣味道,肥而不膩,麻中帶甜,入口生香,令人叫絕!羊腰生精益血,羊肝補肝明目,羊肚補虛健脾,羊心富含維生素、氨基酸,我國古代對其藥用價值早有研究。炒撥拉冬季進食最佳,麻辣適度,肥而不膩,煙薰火燎,邊炒邊喫,熱熱乎乎,美味可口。
“雖是初相識,卻似故人來。”火燒火燎的炒撥拉讓人與生活變得可親可愛,傳承着西域人舌尖上的美味記憶!山丹炒撥拉,是衆多美食中少有的與火共舞的美食,既是在烹調食材,也在淬煉自己。在高溫中來回,在火舌與火舌之間穿梭。成熟需要炙烤,成功源自涅槃,這是炒撥拉的料理之道。任何一種餐飲,之所以被人認可和歡迎,最根本的是因爲其美味。要是你正在大啖炒撥拉,別忘了來壺山丹馬場的青稞小酒或者米酒,或者加上一份麻辣粉、一個大餅,一群人既可飽餐一頓,又可感受西部的豪放。如此,便可以樂不思蜀,流連忘返了。
世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獨特地域孕育了別具一格的美食,張掖美食種類繁多,地道厚實獨具魅力。悠久的歷史爲美食賦能,獨特的用料給美食打底,新穎的做法讓美食別致,精細的做工讓美食至味在人間。感受時間與空間的融合、靈感與味蕾的碰撞。火焰升騰中的味道,更會令您感受到張掖的魅力和獨特。得空不妨去張掖親自品嘗,每一道美食都會給您留下久遠的記憶。
文:趙武明
來源:甘肅日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尋味絲路 美味甘州
地址:https://www.100economy.com/article/81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