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美食100 流行餐單 維維股份:豆奶生意周而復始,千億糧倉美夢難尋

維維股份:豆奶生意周而復始,千億糧倉美夢難尋

by admin - 2023-09-07 84 Views

編輯 | 虞爾湖

出品 | 潮起網「於見專欄」

隨着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早餐飲品也越來越豐富。從以前的稀粥豆漿到如今的牛奶果汁,消費者有了更多的選擇性。尤其是樂利包技術在國內的普及,讓牛奶成爲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營養飲品。

牛奶行業的蓬勃發展,令傳統固體衝調市場黯然失色,逐漸淡出大衆視野。近年來,高樂高、卡夫果珍、香飄飄都开始失寵,豆奶粉更是淪爲“老年”產品,難受年輕人喜愛。

近期國內“豆奶粉大王”維維股份發布了年中財報,2023年上半年營收20.09億元,同比下降3.86%;歸母淨利潤6150萬元,同比增長 23.78%,可謂是喜憂參半。

自2021年新盛集團成爲維維股份的控股股東之後,一直在進行瘦身調整,試圖拯救產業龐雜的豆奶大王。但時至今日,維維股份的業績發展仍然沒有明顯的質變。雖然上半年利潤有明顯提升,但是何時擺脫多元化轉型的困境仍然未知。

不務正業,花式跨界

兩年前的維維股份正值多事之秋。2017年至2019年期間,其控股股東維維集團三年間違佔資金高達27億元,被證監會立案調查。2021年4月維維股份突變爲“ST維維”,未來發展岌岌可危。

三個月後,有國資背景的新盛集團以9.19億元取得維維集團持有的維維股份2.15688億股份,持股比例增至17%,成爲其第一大股東。同年9月,維維股份以5.73億元受讓維維集團172項“維維”系列商標;12月維維股份董事會大換血,創始人崔桂亮退出,這也標志着維維集團失去了對維維股份的主導權。

自新盛集團入主之後,實行了一系列調整方案。2021年維維股份資產負債率從2019年的68.65%下降至40.16%,扣非淨利潤2.23億元,同比增長259.54%。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便摘下了ST的帽子。

不過也可以看到,從2021年至今,維維股份在利潤上有所改善,但營收卻一直呈下降趨勢。2020年至2022年,其營收分別爲47.99億元、45.68億元和42.22億元。營收規模難以擴大,這也說明維維股份多元化的惡果短時間內難以解決。

展开全文

自2000年在上交所上市後,維維股份便开啓了多元化發展之路。從豆奶粉進軍到乳業,之後便一發不可收拾。在20多年的時間裏,維維股份的產業涉及物流、嬰兒食品、焦炭、煤礦、白酒、茶業、房地產等多個領域。

幾乎在上市後的每一年都在布局新賽道,然而事實證明,隔行如隔山。在這些領域裏,維維股份都鎩羽而歸。其中跨界白酒雖然短期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但仍舊沒有逃脫失敗的結局。

2006年維維股份入股雙溝酒業,兩年的時間裏獲利豐厚。從此便一頭扎進白酒賽道裏。2009年以3.48億元拿下枝江酒業51%股權,2012年又以3.57億元收購了貴州醇51%的股份。在白酒賽道上,維維股份投資了近10億元之巨。

當然白酒產業也給其帶來了短暫的輝煌。2010年至2013年,白酒超過豆奶粉成爲第一大產業支柱,貢獻了主要的利潤來源。然而隨着三公消費政策的出台,加上內部管理層頻繁換帥,產品定位不清晰,導致其白酒生意急轉直下。

2020年白酒營收已經降至2.45億元,與2011年22.55億元的營收相比已經少了20多億元。爲了及時止損,維維股份不得不轉讓了貴州醇和枝江酒業的股份。

雖然多元跨界的失敗,從財報上看,並未給其帶來巨額虧損。相反售出的資產還帶來了盈利,但是龐雜的多元布局,早已讓維維股份從裏到外傷到了根本。

產業結構亟待調整,千億糧倉尚需時間

早在2015年,維維股份就提出了“大農業、大糧食、大食品”的發展战略。以農業糧食爲基礎,從上遊產業鏈解決白酒、豆奶賽道的成本問題,促進兩大賽道的發展。

想法雖好,但隨着白酒產業的沒落,發展战略也就變成了“糧食+豆奶”的雙核心。不過各種跨界投資的失利,導致維維股份的產業結構急需調整。

從某種角度講,維維集團在脫身之後,留給新盛集團的是一個“爛攤子”。盡管在近兩年裏,新盛集團一直在做“減法”,試圖以糧食產業爲基石,打造千億糧食產業集群,將維維股份拉回正軌。但現實是糧油米面的生意並不好做。

在今年的上半年財報中,維維股份旗下的六朝松面粉淨利潤-1483.3萬元、維維糧倉儲運淨利潤333.41萬元、負責大米加工的湯旺河農業淨利潤-157.41萬元。不難看出從2014年开始布局至今,糧食產業大部分還處在虧損之中。

同時在營收上,糧食產業也沒有跑出速度。2019年至2021年其糧食產業營收分別爲20.55億元、21.22億元和21.38億元。2022年營收更是下降至16.7億元,同比減少了21.9%。糧食產業不見起色也說明維維的千億糧倉夢其實面臨着很大的困境。

首先,目前糧食產業營收已經超過豆奶,成爲第一主業,但是毛利率極低。2020年至2022年,其糧食產業的毛利率一直維持在3%左右,很難成爲利潤增長點。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糧食價格上漲,像金龍魚、西王食品、深糧控股等糧油巨頭的業績都出現了虧損。可想而知維維股份的糧食路並不好走。

其次,從發展路线來看,維維股份是想打造一條收購、倉儲、加工、貿易全產業路线。目前在江蘇、黑龍江、河南等地建立了小麥、大豆、稻米和玉米生產倉儲基地,在糧食深加工領域初具規模,但在自主品牌之路上還很薄弱。

很明顯,維維股份並不想只做一個“糧商”,而是想成爲金龍魚、金沙河一樣的餐桌企業,打造像“維維豆奶”一樣的全國性品牌。但是目前其自主品牌比較有名的只有六朝松面粉,銷售範圍還只限於江蘇等華東地區。

即使六朝松已經成爲全國面粉50強企業,頗具實力。但離一线品牌還差很遠。想要擴大營收,維維股份就要擴大渠道和營銷,爲自己的糧油品牌造勢。但以其目前的資金狀況顯然不太現實。所以無論是在糧食加工、大宗交易還是自主品牌,維維的糧倉事業都需要長時間的沉澱。

重回豆奶賽道,還能講出好故事嗎?

經過20多年的上市之旅,維維股份兜兜轉轉又重新回到了豆奶賽道。其實從一开始,豆奶就是維維股份的基本盤。從利潤上講,固體衝調業務才是它的“現金牛奶”。

想要做大做強,短期內還是要依賴豆奶產業。但關鍵是現在的豆奶賽道,早已不是維維一家獨大的局面。在長期多元跨界的過程中,維維股份也錯過了豆奶的最佳發展時期。

“維維豆奶,歡樂开懷”的廣告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提起豆奶,消費者首先想到的肯定是維維。方便的袋裝豆奶粉,對於很多70、80後來說是兒時美好的回憶。然而隨着消費升級加之豆漿機等小家電的出現,維維豆奶的光環逐漸消失。

在早期的植物蛋白飲料行業中,維維可以說是一騎絕塵。彼時的露露、六個核桃都還在萌芽階段,遠不能和維維相提並論。但隨着植物蛋白飲料市場由固態轉爲液態,以及全民自制豆漿時代的开啓,維維豆奶的市場份額一降再降。

傳統豆奶粉有着明顯的季節屬性,液態豆奶才是發展趨勢。維維股份並不是沒有意識這一點,在2017年就推出了素豆奶和經典豆奶等液態產品。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一年達利旗下的豆本豆也正式上市。然而多年之後,豆本豆成爲液態豆奶的領頭羊,而維維卻幾乎沒有存在感。

據數據顯示,2022年國內液態豆奶市場中,豆本豆以20.7%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一,維他奶、唯怡緊隨其後。即便是伊利、蒙牛在液態豆奶領域都要比維維的市場份額高。維維股份之所以在液態豆奶上失利,根本原因就是產品老化,缺乏創新。

近年來維維股份雖然推出了堅果豆奶、燕麥奶、中老年高端植物營養粉等新品,豐富了產品矩陣。但實際上維維仍然處於自己的舒適區,在新品研發上原地踏步。

據財報顯示,2020年至2022年其研發費用分別爲351萬元、336萬元和388萬元,在同行業上市公司中幾乎屬於墊底的存在。縱觀近十幾年的財報,可以看出維維股份並不是一個重研發的企業,骨子裏依舊想走捷徑。

例如2021年10月,維維豆奶和頤和園聯名,正式進軍奶茶領域,並喊出了萬店計劃。此舉可以認爲是維維在年輕化邁出的第一步,同時可以和自身精制茶業務協同發展,但是如今奶茶賽道內卷嚴重,豆奶奶茶店可能講不出好故事。

結語

一個企業想要長久發展,要么把一件事做精,引領行業發展趨勢,保持無人可比的狀態;要么謀求多元化發展,強壯產業結構,在市場競爭中提高抗風險性。從战略上,維維股份一开始的多極發展並沒有錯。但是貪心卻令其“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目前在新盛集團控股後,其發展思路已經非常清晰。圍繞“糧食”布局,把物流、豆奶、茶業等產業緊密聯結,打造產業鏈完整的食品帝國。想法雖好,但在如今日新月異的商業市場中,沒有產品力就沒有競爭力,所以維維股份想要重新出發,年輕化和產品創新是不可逃避的問題。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維維股份:豆奶生意周而復始,千億糧倉美夢難尋

地址:https://www.100economy.com/article/88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