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理人談米其林丨蘭桂均:創新、包容、自我,用烹飪之道講好川菜故事
封面新聞記者 舒俊瑜 顏佳 孫培可
“當你每天都做同樣一件事時,你已經不在乎別人了,而是在乎你自己怎樣把它做得更好。”今年6月,川菜大師蘭桂均在接受封面新聞專訪時如是說。
時隔三個月,9月7日,由他主理的餐廳玉芝蘭再次星光閃耀,第三次摘得成都米其林指南二星殊榮。“別人是一個國際大品牌,給我這么高的評價,我還是很高興,更高興的是它能提升川菜和成都的國際知名度。”
蘭桂均
玉芝蘭創建於2011年,坐落於東城根邊的長發街,從外面看與一般民院無差,內部裝修也顯得樸素無華。如此低調隱世的餐廳,爲何備受米其林指南和全球美食愛好者的青睞?“我想是表達形式的創新。這種表達形式不光是味道方面,還在於文化層次。”
回溯上世紀90年代在日本事廚的經歷,蘭桂均直言當時的自己還是太“稚嫩”。“覺得自己好不得了了,做個菜轟轟烈烈,要把人辣翻天。”而今回頭望,他已开始思考,如何用“烹飪之道”向海外推介川菜。所謂“烹飪之道”,在他看來,即尊重食物的自然本真之味。
玉芝蘭 煎羊肚菌
蘭桂均表示,麻辣作爲一種味型確實會讓食客產生刺激上癮的快感,但川菜走向國際,還應注重多樣化。“我們應該在辣椒、花椒的基礎上,去展示川菜的口味多變,體現食物自然的味道。”
“回鍋肉大家都喫過,但怎樣做出一盤可以徵服世界的回鍋肉?”蘭桂均說,肉香、蒜苗香、郫縣豆瓣香、甜面醬香,四香缺一不可。“如果一來就是大麻大辣,辣得人家甩舌頭,除了辣味就沒有其他味了,那就做得不好。”
玉芝蘭的廚房有些逼仄,乍一看很難將其與米其林二星餐廳聯系起來,但一面牆的陶瓷餐具器皿可是蘭桂均的寶貝,它們都是他在景德鎮親手燒制運回來的。
玉芝蘭 景德鎮陶瓷餐具器皿
另一面牆則放了不少木質餐盒,打开一個,映入眼簾的便是熊貓嬉戲圖。“這些都是蜀繡,你看它絲絲泛光,好活靈活現。”
玉芝蘭 蜀繡餐盒
蘭桂均認爲,大麻大辣過大癮是川菜不可分割的特點。“如果你是做大衆餐飲,把麻辣鮮香做好了,就OK了。”他話鋒一轉,說道:“但如果你要做一間餐廳,就要思考如何把川菜做出格調,如何把四川的地方文化包裝好,讓人家感受到我們的民族特色。”
12年是一個輪回,蘭桂均始終相信:“創新、包容、自我,川菜才能在國際上佔有一席之地。”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主理人談米其林丨蘭桂均:創新、包容、自我,用烹飪之道講好川菜故事
地址:https://www.100economy.com/article/88150.html